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13504500000047

第47章 危重患者监测技术(6)

对重要脏器如脑灌注的评估,在患者入室时亦可作出简便的判断。如果患者在入室时意识清楚,有定向力,并能遵从指令,则说明其脑灌注充分。当将患者从平车移至病床时,可注意观察其是否能遵从医护人员发出的指令如“请将手放至胸前”等,或者患者对移动时的疼痛有反应,亦能帮助护士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如果患者因人工气道的建立或其他原因不能说话,可观察患者是否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所发出的指令。

C ——complaint 主诉

在入室快速评估阶段,对患者主诉的评估主要针对出现致命症状的脏器以及相关伴随症状的评价。如对颅脑外伤和胸部外伤已气管插管的患者,应首先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评价目前针对这两个系统的措施是否恰当。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则应等到患者致命的症状得到控制后才进行。

如果能从患者处直接获得主诉最为理想,但通常危重患者因种种原因无法提供主诉,此时,ICU 护士应从最直接的旁观者处获得信息。如果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如损伤机制、疼痛时间等等,则须依赖观察到的症状和快速体检来判断。

D ——drugs and diagnostic tests 药物和化验检查

在入室快速评估和监护阶段,患者在入室前已给予的药物、已采集的化验标本和已进行的检查等,对患者接下来的处理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已有微泵给药,须确保药物剂量和浓度的准确。如果没有静脉通路,此时应尽快建立静脉给药通路,并开始记录出入量,尤其对于休克的患者,出入量的监测非常重要。快速回顾患者在入室前已获得的化验结果,关注各异常结果是否已得到纠正,如高钾、低钾、严重酸碱平衡失调等等。在入室前已做的检查结果是否已得到合理的处理,尤其是一些紧急状况如张力性气胸。在快速评估阶段,需常规采集的化验标本和检查项目有血电解质、血糖、血常规、凝血全套、血气分析、床边胸片等。根据患者入室诊断和主诉决定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E ——equipment 仪器

在连接好常规的监护仪器后,须快速检查患者已放置的各类导管如有创测压管、胸管、导尿管及其他引流管等是否已妥善安置。观察引流液的量与性质,在胸腔引流瓶上作标记,以利观察每小时引流量。确定所有仪器在工作状态并有合适的标记。

入室快速评估仅须数分钟,但对进一步的采集资料和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循ABCDE 顺序评估后,应立即进入全身系统评估阶段,全面获得患者的基础状况,了解患者发病前病史,评价患者危重程度。评估内容包括既往史、社会史以及全身各系统体检。如果在入室快速评估的任一阶段存在不稳定的状况,如呼吸道不通畅、急需建立人工气道、不能维持有效循环、严重胸痛、紧急状况如严重的酸中毒、张力性气胸等未得到处理,则需积极处理上述情况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评估。

四、危重患者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

危重患者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包括患者的医学、社会和家族史以及全身各系统的体检和监护。通过全身系统体检可全面获得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基础信息,有利于比较治疗后的反应,同时,系统体检可评价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及对此次入院诊断的影响。

(一)既往史

除了了解此次患者入院的原因之外,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对帮助判断病情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应对每一个系统作常规询问,如某一系统曾有阳性病史,应进一步询问。

(二)心理社会评估

如果患者意识状况清楚,不存在交流障碍,那么对心理社会的评估则会比较理想。社会史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学历、职业、婚姻状况、最亲近的人、宗教信仰,以及家族中有无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溃疡史等。观察有无交流障碍(耳聋、视力障碍、语言不通),是否能够清楚地获得护士提供的资料。在与患者交流中可通过观察情绪、态度、思想、言谈、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通过观察非语言交流信息如体态、面部表情、眼神、心率、血压、呼吸等评估患者的交流和应对能力。了解患者通常对付压力或疼痛的方法,最亲近的人是谁,是否有重大疾病史以及家属对此次患病的反应。

此外,还须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期望、对监护室的了解程度、对生活的态度、信念和信仰以及家属的需求。如果患者存在交流障碍,那么需要找到对于患者来说的“关键家属”,了解患者此次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家属对监护室的了解程度、有无宗教信仰等信息。

(三)全身体检与监护

通过“从头到脚法”和“系统法”相结合,运用望、触、叩、听,评估全身各系统,可与病史采集同时进行。疼痛则应与各系统评估同时进行而非单独评价。疼痛或不适可能是某些病变的先兆,应引起ICU 护士足够的警惕。对疼痛的评估包括询问疼痛开始的时间、部位、发作频率、疼痛性质、是否与活动有关和相伴症状等。

1.神经系统评估与监护。神经系统评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评估。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中枢神经系统的评价更为关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神经系统体征等是评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要项目。

2.心血管系统评估与监护。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评估内容是中心循环和周围循环的评价,以判断患者的灌注是否良好。再次作血压、心率、心律监测,与入室快速评估阶段获得的数据相比较,以判断在入室前和入室快速评估阶段采取的循环复苏手段是否有效。观察床边监护仪上心电图的ST段、Q‐T、P‐R、QRS,注意是否存在心肌受损、电解质紊乱等导致的心电图异常。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尤其关注口唇、黏膜和末梢肢体的颜色与温度。评估指甲颜色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估水肿程度,检查颈静脉充盈和触摸脉搏强度。血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规检查,通常在急诊室或在入室快速评估阶段已抽取标本。此时应回顾检验结果,做进一步的处理。对存在胸痛或疑有胸部外伤的患者应常规检查心肌酶谱和12导联心电图。对长期服用强心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须检验药物浓度。检查静脉通路,确保血管活性药物的正确输注。检查所有监护仪上显示的数据,包括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力等等,确保各监测数据报警范围的设置合适;对已安置有创压力监测的患者须检查压力的传输是否通畅,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分析获得的波形,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的循环状况及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

3.呼吸系统评估与监护。通气和氧合是否足够是呼吸系统的主要评估内容。评估呼吸频率和深浅,如果入室时呼吸平稳的患者,应常规评估是否发展为呼吸困难,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评估是否需要使用辅助呼吸肌。对于已放置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评估吸引出的呼吸道分泌物量与性状。对上呼吸道的常规检查包括口腔是否清洁、嘴唇有无存在缺水迹象、是否有牙齿松动、有无发绀、口腔黏膜是否完整、是否有贫血迹象、气管有无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