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13504500000026

第26章 无脉性心脏骤停:无脉性电活动/停搏的急救管理 (2)

下列情况可考虑停止复苏:①经气管插管和给氧、开通静脉并根据不同节律使用了恰当的药物治疗后仍然为心室停顿或濒死心律者;②出现持续的停搏或其他濒死的心电图节律且未发现有可逆原因者;③开始CPR之前确定心脏和呼吸停止的时间已达15分钟以上,除外某些特殊情况如溺水、低温、电击、药物中毒等。

第三节 PEA 和停搏的常见原因与处理原则

一、PEA/停搏的常见原因与识别

引起PEA 和停搏的原发因素往往不止一个,有时多个因素可同时存在。这些原因大致可分为10大类,包括“5H”和“5T”。

下面分别对PEA/停搏的常见原因的识别方法和处理要点加以说明。

(一)低血容量或失血

低血容量是PEA 的常见原因,严重低血容量典型的节律表现为:心动过速伴有窄波或正常形态的QRS 波。怀疑低血容量时,可快速静脉推注500ml生理盐水(称为经验性治疗剂量),兼有治疗和诊断之用。

1.诊断线索。患者有创伤或体液、血液丢失的病史;颈静脉塌陷;进行CPR时无脉搏或脉搏微弱。

2.处理原则。补液和控制出血。

(二)缺氧

缺氧是引起PEA/停搏较为常见的原因。往往因为通气不足,未给氧而导致缺氧。

1.诊断线索。患者有呼吸系统疾患史;在进行通气或插管时遇到困难和持续存在的青紫或缺氧状态。

2.处理原则。评估与通气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处理。评估的内容有:

(1)气道是否通畅。如昏迷患者应使用头后仰‐抬下颌法保持气道的持续开放状态;如有可见异物或分泌物等应及时清除或进行吸引。

(2)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抢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任何操作或搬动后都应检查导管的位置,防止其误入食管、进入一侧支气管或脱出而导致低氧血症。

(3)氧气装置有无正确连接、是否通畅。因抢救、操作等可导致吸氧连接管与氧气装置的分离或氧气管发生扭曲,从而导致吸氧中断或吸入氧浓度的不足。

(4)潮气量是否足够,通气是否有效。通气过程中应观察胸廓的起伏情况,所给潮气量应使胸廓有可见的抬起,一般为6~7ml/kg。评估通气时有无阻力,防止气胸等并发症的出现。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

在通气时应排除4种常见的情况,可用“DOPE”来记忆,即导管移位(displacement oftube)、导管堵塞(obstruction of tube)、张力性气胸(pneumothorax)和设备故障(equipmentfailure)。

(三)高血钾

1.诊断线索。患者有服用钾剂、其他药物或肾衰竭的病史;心电图表现有高尖P 波、宽大的QRS 波或正弦波。

2.处理原则。可使用碳酸氢钙、碳酸氢钠、葡萄糖加胰岛素的方法或透析疗法等来降低血钾。

(四)预先存在的酸中毒

1.诊断线索。有肾衰竭或其他酸中毒的病史。

2.处理原则。改善通气和考虑使用碳酸氢钠。

(五)低温

1.诊断线索。有暴露于低温环境、用药、酗酒、糖尿病、淹溺、脓毒血症的病史或冰冷的患者。

2.处理原则。采用各种主动和被动复温的措施(详见第二章)。此过程中应注意有复温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应进行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及用药。

(六)心脏压塞

心脏压塞是指由于心包腔内压力的积聚使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如早期心室的快速充盈受阻、舒张期心脏各腔室间的压力相等)进而导致每搏排出量及心排量的急剧下降。一般都会有奇脉的出现。尽管由心脏压塞导致PEA/停搏并不常见,但大多数情况下,心脏压塞是一可逆性情况,及时识别与处理可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

1.诊断线索。患者有下述疾病史:创伤,胸痛,近期做过CPR,有急性心肌梗死史,或先前有心脏手术史,局部有转移性肿瘤,近期有过发热或病毒感染史;有颈静脉怒张;进行CPR时无脉搏或脉搏微弱。在发生PEA/停搏之前,患者可能已出现心脏压塞的表现。这些临床表现包括:出现奇脉、心包摩擦音,中心静脉压升高,X 片上可见心脏正常或增大,胸部X片可见纵隔增宽、气胸或血胸,典型者可见到心电图上电活动的改变。

2.处理原则。包括补液和用针头行心包穿刺减压。

心包穿刺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心脏压塞和获取诊断性检查的标本或与静脉压升高相关的资料。适应证包括:危及生命的情况;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

一般可以用心脏B 超指导心包穿刺的操作,如濒危的紧急情况可直接行剑突下穿刺。穿刺前应进行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持续监测,并使所有复苏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心包穿刺的危险性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或冠脉的撕裂伤、穿刺时空气不慎进入心腔、胸膜积水或气胸等,而穿刺过程中的撕裂伤本身也可引起出血,进而导致心脏压塞的发生。具体用物和操作步骤详见第二十章。

(七)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是指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的肺塌陷。即压力下的气体使静脉回流受阻,纵隔移位,腔静脉扭曲,心排出量减少和心血管塌陷,最终导致PEA/停搏的发生。

1.诊断线索。患者有创伤、中心静脉置管、近期进行过CPR或胸部手术史,或有COPD病史;有颈静脉怒张、气管移位的体征,或进行CPR时无脉搏或脉搏微弱等。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往往易于诊断,除了颈静脉怒张等体征外,还可有呼吸窘迫、面色红润、心动过速、低血压等表现。但患者也可无任何上述情况而仅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

2.处理原则。紧急针头胸腔穿刺和补液。在第二肋间靠近胸骨处进行针头穿刺排气是最首要的挽救生命的措施。应尽快诊断以预防心血管塌陷及心脏骤停。张力性气胸不能等待X 线片的结果来确定诊断,如高度怀疑或病情危急,可依据临床表现,直接用大型号针头在锁骨中线第二或第三肋间进行穿刺减压。注意从肋骨的上缘进针,以避开肋骨下缘的神经和血管。胸腔穿刺的并发症包括误诊导致的气胸、肺的撕裂伤、乳内或肋间血管撕裂以及血胸等。具体的操作过程详见第二十章。

(八)大块肺栓塞

1.诊断线索。有深静脉栓塞、髋部骨折、创伤或口服避孕药史;进行CPR时无脉搏或脉搏微弱。

2.处理原则。手术进行肺栓塞切除或使用溶栓疗法。

(九)大块急性心肌梗死

1.诊断线索。有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史。

2.处理原则。使用肾上腺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以及按心肌梗死急救常规处理(详见第十二章)。

(十)药物过量

1.诊断线索。有服药史,床边发现药瓶,年轻的患者。

2.处理原则。ABC 评估和CPR,明确药物种类,用各种方法排除药物或使用特殊的药物拮抗疗法(如纳洛酮、活性炭、乳果糖等),补液和使用肾上腺素。

二、PEA/停搏的常用药物

对于PEA/停搏,在持续进行CPR的同时可考虑使用一些药物。尽可能在节律检查后立即给药。但要注意,不要中断CPR来进行用药。因为研究发现,药物并未显示能改善患者的出院生存率或神经系统功能预后,但使用血管加压剂有助于自主循环(ROSC)的恢复(详见第四章)。

1.肾上腺素。标准剂量为:1mg 静脉推注,每3~5分钟一次,没有极量限制。PEA 和停搏患者在CPR开始后应尽早使用。

2.血管加压素。可用40U 代替第1或2次的肾上腺素。一般用一次。

3.阿托品。1mg 静推,每3~5分钟一次,直至总量达0.03~0.04mg/kg 或3mg。适用于成人PEA 频率过慢时和所有的停搏患者。

4.碳酸氢钠。1mmol/kg 静脉推注。每10分钟可重复一半剂量,或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使用适应证:预先存在的高血钾(Class Ⅰ);预先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或药物过量时碱化尿液(Class Ⅱa);气管插管及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后(可能已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Class Ⅱb)。对于缺氧性乳酸酸中毒的患者,碳酸氢钠是有害的,故而禁忌使用(Class Ⅲ),此时改善通气是首要考虑的措施。心脏骤停的早期往往不主张使用。

三、PEA/停搏急救时的关键点和常见误区

1.评估患者,识别PEA 或停搏节律,确定引起该无脉性节律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立即开始ABCD检查的所有步骤和进行高质量的CPR。

3.经常、反复评估通气情况。

4.如无特殊治疗,则给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用1次,或加压素40U 代替第1或第2次的肾上腺素。

5.如果PEA 频率较慢或停搏节律,可每3~5分钟1次给阿托品1mg,直至总量达3mg。

6.根据监护仪上显示的QRS 波形态分析可能的原因:

(1)快速、正常的QRS 波:可能是循环容积不足、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或肺栓塞等。

(2)宽的QRS 波:血钾过高或过低。

(3)频率慢:缺氧。

7.了解患者体检发现与可能原因的关系。

(1)颈静脉怒张:气胸、心脏压塞、右心梗死。

(2)颈静脉塌陷:失血、脱水。

(3)肺呼吸音不对称:气胸。

(4)肺部啰音:心力衰竭。

8.抢救后如节律发生改变应检查脉搏,有脉搏时需测量血压,并做好复苏后管理。

9.急救时的常见危险与错误。

(1)未评估患者。

(2)未进行胸外按压。

(3)未考虑或太晚开始寻找引起PEA/停搏的原因。

(4)单纯用肾上腺素治疗。

(5)未考虑患者的通气/插管问题。

(6)错误地进行了不必要的除颤。

(7)只依靠单个导联即作出停搏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