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13504500000010

第10章 心脏病突发的高危因素及其控制

据我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6年的报告,中国人群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在有吸烟习惯并伴有高胆固醇水平、高血压及不运动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心脏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上述高危因素存在越多,发生心脏病突发(或其他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如具有不正常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每天吸烟两包的人与具有正常血胆固醇水平且不吸烟者相比,前者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增加10倍。

一、心脏病突发的高危因素

(一)不可改变的高危因素

有些高危因素是不可改变或控制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遗传。兄弟姐妹或父母中有冠心病的病史,提示其发生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大。

2.性别。女性在绝经期前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低于男性,但绝经期后女性发病的可能性显着增加,其临床过程比男性更加严重。

3.年龄。冠心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然而近1/4的死亡发生在65岁以下的人群中。

(二)可改变的高危因素

其他一些因素是可以从主观上进行改变或消除的,如:

1.吸烟。心脏病突发者的死亡率在非吸烟人群中显着低于吸烟者;对于戒烟者,其死亡率也逐渐降低直至接近于从未吸烟的人群。研究显示,被动吸烟者(从环境中吸入烟雾)发生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危险性也增大。因而所有人,尤其是还具有其他高危因素者应尽量避免成为被动吸烟者。

2.高血压。作为脑卒中及心脏病突发的一个主要高危因素,高血压可通过简单、无痛苦的方式进行监测。对于有轻度血压升高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可通过减少过重者的体重及限制盐(钠)的摄入来控制。

3.高血胆固醇水平。过多的胆固醇可沉积在动脉管壁,使血流通道狭窄从而导致心脏病突发或脑卒中。可通过简单的化验来测定血中胆固醇的含量。由于人体可通过食物摄入及自身制造胆固醇,可通过提供低饱和脂肪及低胆固醇的饮食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也可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控制。

4.缺少活动。活动缺少也是引起心脏病突发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诱发因素

有一些因素对心脏病发作起着间接诱发的作用,如:

1.糖尿病。糖尿病常发生于中年尤其是肥胖者之中。可隐匿多年不被发现,但能明显地增加心脏病突发的危险性,因而对其进行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2.肥胖。许多人单纯因吃得过多、运动过少而引起肥胖。肥胖将使心脏的负担增加。

它与冠心病有关主要是在血压、血胆固醇增高及导致糖尿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医生常建议采用运动与低热量饮食相结合的方案。

3.过多的压力。确定及测量人们情绪及精神上的压力大小是比较困难的。所有人都会有压力感,但每个人感受压力的量及表现的方式可有不同;对于一些人,长期过度的压力可导致健康方面的问题。减少精神上的压力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有益。

二、谨慎维持心脏功能

谨慎的生活方式能减少未来心脏疾病发生的危险性。这种生活方式的内涵包括:控制体重,加强身体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戒烟,减少血中脂肪含量(如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及控制高血压。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高危因素能明显地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一)戒烟

据统计,吸烟是引起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的第二位因素,是中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男性吸烟率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男性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据WHO估计,全球每3支香烟就有1支是在中国消费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还存在吸烟低龄化倾向,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0万。吸烟成为已知可控制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吸烟者的冠心病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严重嗜烟者(每天2~3包)的冠心病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吸烟是个主要的、独立的高危因素,它与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存在(常见的如胆固醇水平升高及高血压)能显着地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

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女性很少吸烟,若每天吸烟也吸得较少且烟雾吸入较浅。但是,女性吸烟者与男性吸烟者相比,其冠心病死亡率增高。既口服避孕药又吸烟的妇女与未口服避孕药也不吸烟的女性相比,其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约增加10倍。最近的资料显示,女性心脏病突发后的死亡率也比男性要高。

吸烟能显着地提高猝死的危险性。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发生心脏猝死的可能性增加2~4倍,其危险性还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若停止吸烟其危险性则将减小。

吸烟对健康非常有害。有很多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和死亡是因吸烟导致的。吸烟开始越早,对未来健康的威胁也越大。许多研究显示吸烟者患各种疾病的死亡率均明显高出非吸烟者。若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患同样的疾病,前者疾病的严重性远远大于后者。同样的研究表明:如果戒烟后,心脏病突发的死亡率与非吸烟者相差不大。

吸入环境中的烟雾称为被动吸烟者,其与吸烟有关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也显着增加。据卫生部2006年的统计,中国被动吸烟人群比例高达51.9%,被动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5%,因被动吸烟而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已超过3万,估计被动吸烟的总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公共场所,如医院、大多数餐馆、商业场所等也制定了一些禁止吸烟的制度,这些制度促使顾客与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主动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性,从而为减少由吸烟所致的死亡或残疾作出持续努力。

(二)控制高血压

2006年我国的高血压人数已达2亿,高血压已成为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第一位危险因素。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与心脏病突发危险的增加有关。如不进行治疗,高血压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引起对心脏、肾及其他器官的血管损伤。高血压能增加脑卒中、心脏病突发、肾衰竭发生的危险性。当高血压与其他因素同时存在时,如肥胖、吸烟、高胆固醇水平、不运动或糖尿病等,心脏病突发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将显着增加。

大多数患者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清楚。尽管如此,对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控制的措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如无效可使用降血压药物。高血压患者需定期进行医疗随访,以学会保护自己,防止引起有害的结果。

(三)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

据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均显着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胆固醇是人体自身能制造的一种物质,存在于食物和动物制品中,尤其在蛋黄及动物内脏中(如肝、肾、脑)的含量较高。当过多的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内壁上,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狭窄。

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奶酪、乳脂及全牛奶等食物中,它能促进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另一方面,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部分代替物(如蔬菜油,但不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大多数人的胆固醇水平。饮食疗法的目标是使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减少至最低量,但并不能完全使饱和脂肪酸消失,因其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如能遵循以下建议,可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1)将鱼及家禽作为主食;将家禽肉去皮煮熟,并去除多余的脂肪。

(2)与适量的液体蔬菜油或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物如谷类、黄豆等一起煮。

(3)吃脱脂牛奶制品。

(4)每星期吃蛋不超过3个,可能的话,用鸡蛋替代品。

(5)使用低脂肪烹调方法如烘、煮及烤,避免用油炸、煎等方法。

高脂肪饮食可导致一些其他的健康问题,因而要注意对自己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调整饮食,定期运动,减少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可使血胆固醇水平降至正常。

(四)定期运动

有证据显示长期静坐的人心脏病突发的危险性比定期进行运动的人高。运动能增强肌肉张力,刺激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体重过重,从而保证健康的生活质量。心脏病突发的生存率在定期运动的人中比不运动者要高。但运动一定要有规律地进行,要选择每个人适宜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可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散步、爬楼梯、跑步、骑车和游泳等。

在开始制订锻炼计划或在显着增加运动量之前应首先向医生咨询。

(五)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倾向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3倍。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也比同年龄的正常男性要高。单纯控制高血糖并不能减少糖尿病对大血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还需重视其他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及肥胖等。

(六)控制肥胖

冠心病的发生与肥胖也有关系,尤其是心绞痛发作和猝死与肥胖有关。

大多数人在21~25岁时已达到他们稳定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维持该体重所需的热量也有所减少。因而,作为30~40岁的成人,如果吃东西仍如20岁时那么多,又不进行运动,那么多余的热量就会作为脂肪贮存下来。

中年人如体重过重,则发生严重心脏病的危险性高于同年龄正常人3倍。肥胖也可使高血压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大。没有任何快速、简便的方法可以减轻体重。过度节制饮食是不可取的,尽管能减轻体重,但可致人体健康必需的一些营养成分的摄入不足。因而,在减肥前应向医生咨询,医生可根据不同个体的身高、年龄等来确定其理想的体重范围并指导如何进行控制。

三、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对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而预防其发生更为重要。对公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已知的高危因素,必须依赖对公众的宣教,让其理解重要性并主动参与相关的活动,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证据显示,整个社会共同配合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有着显着的、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