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
13504400000016

第16章 世界石油生产消费的区域及国家分类(7)

其次,中尼双方石油领域互补性强,中国企业参与尼石油勘探开发有利于尼政府的投资多元化战略和中尼双边经贸的双赢。长期以来,欧美跨国公司对尼石油工业实行严密的技术和管理垄断,并获得了巨额利润。尼政府对此忧心忡忡,但又无可奈何。由于尼缺乏技术、管理、资金及人力资源等优势,致使陆上区块油田乃至海上油田的开发完全依赖于跨国公司。实际上,中国公司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资金充实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除了深海领域),完全有能力参与尼边际油田投标,与尼本土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在近年双方合作期间,尼方逐步对中国石油企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为中国的技术适合尼国内发展的需要,因此,非常重视中国企业参与尼石油领域的建设。中国石油企业的参与,不但利于尼政府的投资多元化战略,而且利于缩小中尼双边贸易差额,确保两国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第三、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到2010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探明储量将达到400亿桶。由于尼政府加大了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尼原油储量2004年底已上升到350亿桶。政府制定的到2010年尼原油储量达到400亿桶的目标有望实现。尼虽距我较远,但航线安全系数较高,是我国“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进军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市场之一。

中国目前是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中国与尼日利亚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且前景广阔。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石油企业要想进入长期被西方石油公司垄断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具有一定难度。首先,对于西方公司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希望中国公司进入这一比较成熟的市场,会千方百计对中国企业进行阻挠和挤压。其次,尼与欧美国家具有长久的往来关系,对欧美国家依赖性较强。欧美国家为减少对海湾石油的依赖,必将通过加大对尼投资和援助,努力改善和增强同尼的关系,鼓励其国内石油公司抢滩尼产油区,与我国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第三,我国石油企业深海油田勘探开发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石油企业虽然在尼取得了一些立足之地,但是要想站稳这一市场和巩固所取得的成果,除企业本身努力外,仍需政府支持和外交努力。

(四)印尼

2004年,印尼石油储量占世界的0.4%,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4%,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1.5%。印尼是中国周边重要的地区大国,与中国隔海相望,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印尼幅员辽阔,市场庞大。印尼经济规模在东南亚首屈一指,极具发展潜力。印尼有2.2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华人华侨在当地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印尼油气资源得天独厚,是世界上最大天然气出口国,其他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胶合板生产占世界80%,香料生产居全球之冠。印尼有175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作为世界最大群岛之国,印尼扼守两大洋,管辖马六甲、龙目等海峡,占据两洋来往的必经要道,仅马六甲海峡就控制着世界商船运输的40%以上,其中包括中国原油进口的近80%,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大国竞相做工作的重点对象。

印尼是东盟最大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印尼素有大国之志,但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按世界银行日均收入少于2美元的标准,印尼贫困人口比例约为21%。印尼失业率长期徘徊在8%左右,加上从事临时工作的半失业人口,估计广义失业率超过2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社会陷入长期动荡,内部困难重重,对外进取势头大受影响。后来经济逐步恢复,社会由乱转治,但2004年又遭受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严重打击,目前仍面临很多困难。

印尼资源丰富,距离中国较近,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密切合作,200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30亿美元。近年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搞好对印尼的能源“走出去”战略,对带动中国与东盟整个地区的经济和能源合作,构筑稳定的周边经济、安全和战略依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印尼油气领域的累计投资额已经超过12亿美元,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印尼油气开发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还带动一大批油气工程服务企业进入印尼市场。其中中海油公司从1994年开始进入印尼,至今已经通过股权并购等方式在印尼5大油气田中的3个开展作业,年可获4000万桶原油配额,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者之一。

(五)阿尔及利亚

2004年,阿尔及利亚石油储量118亿桶,占世界的1%,石油产量占到世界的2.1%,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0.3%。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人口3240万。地处北非,居地中海南岸,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隔海相望。

阿独立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点开发石油、天然气,依靠石油收入,进行大规模建设投资。阿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主要是撒哈拉轻质油,生产成本每桶4美元。石油和天然气是阿经济主要支柱,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绝大部分销往欧美。

1986年以后,因国际油价暴跌,阿经济日益困难,为维持经济建设,阿大量举债,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1989年,阿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提出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因积弊太深,政策摇摆,举措失当,加之政治危机严重,阿经济困难不但未能缓解,反而加剧。1994年4月至1995年7月,阿先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达成延期偿还上百亿美元的债务协议,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在三年内向阿提供18亿美元的贷款。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经济上的支持,暂时缓解了阿经济困难。1996年,阿政府通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之,国际油价上扬等因素,国民经济有所增长,宏观经济趋向好转。

2000年至2001年,阿从原油价格上涨中受益,宏观财政状况稳定。2002年,阿国内生产总值为556亿美元,增长率为4.1%。2003年,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5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8%,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2003年的外债总额降至220亿美元,内债总额由10590亿第纳尔(约合151亿美元)降至9110亿第纳尔(约合130亿美元)。2004、2005年阿经济保持5%左右增长率,约3%的低通货膨胀率。国家外汇储备连续六年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达517亿美元(1999年仅为44亿美元)。

阿尔及利亚政治社会形势已基本稳定,经济增长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速度,各种经济法规不断完善。布特弗利卡总统执政以来,全力推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目前,阿正实行第二个五年经济振兴计划,将投资550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阿已成为欧盟联系国成员,还正在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进行谈判。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制成品对外的依赖为外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