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13502900000025

第25章 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1)

雷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讲话分析了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阐明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联系当前实际,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是继前些年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再次吹响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号角,也为我们今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指针。

加强作风建设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度关注的党的建设重要课题

党的作风建设,是毛泽东、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予以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理论上作过许多深刻论述,值得我们细加领会。

党的作风,通常简称为党风。毛泽东是我们党内最先提出“党风”概念并对它作了系统阐述的领导人。1942年2月他在延安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针对当时党内学风、党风、文风有些不正的情况,提出整顿“三风”的任务。他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在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我们党应当具有并且已经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指出这是我们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相区别的显着标志。这就是着名的“三大作风”。此后毛泽东就党风问题又做过很多重要论述,例如1949年3月即建国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否则“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就是着名的“两个务必”。

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锻炼中,有赖于形成了以三大作风为核心的一套优良作风,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国政权。党执政以后能否巩固政权,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能否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作风。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以及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党风方面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开始滋长蔓延,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和形象,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鉴于此,陈云坚持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于1980年11月率先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在全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邓小平明确表示赞成陈云的论断,并在1982年4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1985年9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1989年6月政治风波过后,他针对某些人利用反腐败来蛊惑人心,挑起动乱的深刻教训,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又强调“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并警告“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所以“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老一辈革命家的这一系列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精华,仍应作为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和根本理论指导。

加强作风建设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重大决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党建思想,继续高度关注党的作风建设,为改进党风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理论上作了深刻发挥,指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提出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这一《决定》,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列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五大任务之一,强调“每个党员都要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三大作风;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要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

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其中包括:“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要深刻认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不正之风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全党要按照这一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两大新的历史性课题。

报告并特别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把分析随着冷战结束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作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决定》肯定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任其发展,甚至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宣布“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决定》并就此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