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
一、肝血虚证
知识点:肝血虚证
(一)单选题1.B
(二)双选题1.AD
(三)多选题1.ABCD
(四)名词解释
1.肝血虚证是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五)是非题
1.×肝血虚证是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六)问答题
1.心血虚证、肝血虚证和心肝血虚证的鉴别:三者统属血虚范畴,皆以血虚脏腑经脉失其濡养为特征,但临床主症有别:①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并伴有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②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潈动。除此之外,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见弦细。③心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心血虚主证加上肝血虚主证,伴有血虚舌脉。
2.肝血虚证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因失血过多,或因久病重病,失治误治伤及营血所致。
3.肝血虚证多有体弱、失血等病史,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肝血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潈动,或为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5.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肝在体为筋,爪甲为筋之余,筋失血养,则肢体麻木,关节拘急,手足震颤,肌肉潈动,爪甲不荣;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白无华,头晕;舌淡,脉细,为血虚之象。
(七)病案分析
1.分析:患者因脾气亏损,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故月经先后无定,淋漓或崩漏;血溢脉外,故见鼻衄,齿衄,皮下出血;经治疗无效,因失血过多,导致肝血亏虚,故爪甲不荣;血不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目失所养,所以视力模糊;血不养筋,故肢体麻木;气血不足,故疲倦乏力;肝血不足,故见脉弦细。综上所述,此为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肝血不足之证。
2.脏腑辨证属肝血虚证。平素食少乏力腰酸说明本证由脾肾亏虚,化源不足,以致肝血不足。肝血虚不能充盈血海,故见闭经;肝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安魂定志,故见眩晕耳鸣,夜寐多梦。
二、肝阴虚证
知识点:肝阴虚证
(一)名词解释
1.肝阴虚证是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二)是非题
1.×肝阴虚证是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三)问答题
1.肝阴虚证和肝阳上亢证两者同属阴虚,但肝阳上亢证是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奋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而肝阴虚证为本虚而无标实之象。肝阴虚证形成病因常见三个方面:一是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灼肝阴;二是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三是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使肝阴不足。而肝阳上亢证则由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所致,其病程较长,病势较缓,病属上实下虚证。肝阴虚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濡润和阴虚内热证为审证要点,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肝阴亏虚,目筋失养则见两目干涩,手足蠕动;阴不上承,则咽干口燥,头晕目眩,舌红少津;阴不制阳,虚热内扰则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五心烦热,两颧红赤;肝阴虚证脉弦细数。而肝阳上亢证病性为上实下虚,以头目眩晕,目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为审证要点,除此之外,伴有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
2.肝阴虚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至于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3.肝阴虚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肝阴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5.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6.肝血虚证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四)病案分析
1.证属肝阴虚。久病体虚,肝阴不足,络脉失养,故见胁痛;阴血不足,冲脉不能按时充盈,故经行推迟量少;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肝郁气滞证
知识点:肝郁气滞证
(一)单选题1.D
(二)多选题1.ACE 2.ABCD
(三)名词解释
1.肝郁气滞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四)是非题
1.×肝郁气滞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五)问答题
1.肝气郁结、肝火炽盛、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四证的病理机制往往不断变化,如肝气久郁,可以化火;肝火炽盛,火热炽盛,可以灼烁肝阴;肝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而肝阳亢盛又可化火,所以在辨证上既要掌握其临床表现的各个特征,又要分析其内在联系的不断变化,才能及时地作出判断。
2.肝郁气滞证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病邪侵扰,阻遏肝脉;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使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3.肝郁气滞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肝郁气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疠,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密切。
5.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气不利,故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女子以血为本,冲任隶属于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若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夹痰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瘰疠;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肿块结于胁下;苔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
(六)病案分析
1.证属肝郁气滞证。妇女以血为本,肝为女子之先天,肝郁气滞,疏泄不及,气血不和,冲任失调,故见上述诸症。
四、肝火炽盛证
知识点:肝火炽盛证
(一)单选题1.B
(二)双选题1.AE
(三)多选题1.ABE
(四)名词解释
1.肝火炽盛证是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
(五)是非题
1.×肝火炽盛证是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
(六)问答题
1.肝火炽盛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或他脏火热累及于肝,以致肝经气火上逆所致。
2.肝火炽盛证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与火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肝火炽盛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噩梦纷纭,或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内炽,热灼气阻,则胁肋灼痛;肝火炽盛,循经上攻头目,气血壅滞脉络,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则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而见急躁易怒,失眠,噩梦纷纭;肝热移胆,循胆经上冲于耳,故见耳鸣如潮,甚则突发耳聋;肝火夹胆气上溢,则口苦;热盛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火邪灼津,故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
(七)病案分析
1.辨证:肝火炽盛证。
证候分析:肝郁化火,火热之邪内扰肝胆,则胁肋灼痛;火性上炎,火热循肝胆经脉上扰清窍,故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耳聋耳鸣,口苦;火邪上扰,神魂不得安宁,故急躁多怒,恶梦不寐;火伤血络,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火灼津伤,则口干,便秘,尿赤。
2.辨证:肝火炽盛证。
病机分析:患者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炽盛,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络脉,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条达柔和之性,故急躁易怒;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使胸胁部灼痛;肝火夹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内扰,神魂不安,以致失眠,恶梦纷纭;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热移胆,胆热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热盛耗津,故口干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五、肝阳上亢证
知识点:肝阳上亢证
(一)双选题1.DE
(二)名词解释
1.肝阳上亢证是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三)是非题
1.×肝阳上亢证是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四)问答题
1.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二者均有气火上逆的病理变化,头面症状均较突出,如均有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故须鉴别。肝火炽盛证以气郁化火,气火上逆为其病理特点,系肝经实火为患,其证属实,而以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尿赤便秘等火热症状为主,伴有头晕、头胀痛等症;多为新病,病程较短。肝阳上亢证以肝肾阴虚于下,肝阳亢逆于上,上盛下虚为其病理特点,属本虚标实证,而以眩晕耳鸣、头胀痛、头重脚轻等上盛症状,伴有腰膝酸软的下虚表现为其主症;多为久病,病程长。二证可依此作以鉴别。
2.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二者均以肝肾阴虚为其病理基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出现的征候,皆有眩晕、头胀痛、头重脚轻、耳鸣等下虚上盛的临床表现,故须鉴别。肝阳上亢证以肝阳亢逆,气血上冲,下虚上盛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故以眩晕、头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其主症,而无动风现象。肝阳化风证是肝阳上亢证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证候,以亢阳无制,阳动化风为其病理特点,除头晕耳鸣、头胀痛等症较之肝阳上亢证进一步加重外,还具备动风的表现,如头摇项强、肢麻震颤,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但火热症状多不明显,或缺如,可资鉴别。
3.肝阳上亢证多因素体阳盛,性急多怒,肝阳偏旺;或长期恼怒焦虑,气郁化火,阳气偏亢而暗耗阴液;或平素肾阴亏虚,或房劳太过,年老阴亏,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致。
4.肝阳上亢证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5.肝阳上亢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6.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冲扰于头,则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气血上冲于面、目,血络充盈,则面红目赤;亢阳扰动心神、肝魂,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阳亢于上,则肾阴亏于下,上盛而下虚,木旺耗水,水不涵木,阴不制阳,则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肝肾阴亏,筋骨先养,则腰膝酸软无力;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肝阳亢盛,肝肾阴亏之征。
(五)病案分析
1.患者素有头晕头痛之疾,乃阳亢体质。肝之阴阳失调,疏泄太过,气血随上亢之阳并走于上,故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颈项拘紧,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上亢之阳扰神,故烦躁易怒,心悸不宁;亢阳犯胃,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呕;亢阳伤津,则尿少便结;肝阳过亢,下汲肾阴,故见腰膝酸软。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肝,病性属上实下虚,辨证是肝阳上亢证。
2.辨证:肝阳上亢证。
病机分析:本证因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扰于上,气血上冲,则眩晕,耳鸣如蝉;气血上冲于面、目,血络充盈,则面红目赤;亢阳扰动心神、肝魂,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肾阴虚,筋骨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故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肾阴虚,肝阳亢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