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13502600000002

第2章 绪论

重点提示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含义及“症状”、“体征”的含义与关系。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之上的。具体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三点。

3.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难点释义

1.有关“症”的若干概念。

(1)症状:患者自己能感觉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

(2)体征: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的病理改变,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

(3)症:症状和体征的统称,也称为“症状”。

(4)病状:《医学源流论》说:“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即疾病所表现的状态,也就是症状。

(5)病形:源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即疾病所表现的病理形态和症状。

(6)病候:源于《诸病源候论》,即疾病所表现的种种症候,也就是症状。

2.关于辨“病”与辨“证”。

(1)辨病:是指诊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

(2)病名:是指各种具体疾病的名称,如疟病、痢疾、肺痈等。

(3)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不同于“病”、“症”),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4)证型:是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本质所概括成的一个诊断名称,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等。

(5)证候: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即证的外候(外在表现)。但在临床上有时将证或证型称为“证候”。

(6)辨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综合练习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单选题

1.中医诊断学的目的意义在于:

A.辨别疾病部位B.判断正气盛衰C.区别病邪性质D.推测病情预后E.提供治疗依据

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A.诊法B.辨证C.诊病D.论治E.病案

(二)双选题

1.在中医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哪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环节:

A.四诊B.舌诊C.脉诊D.辨证E.五色诊

(三)多选题

1.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E.以上都不是

(四)是非题(请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请加以改正)

1.所谓诊断,就是诊察了解病情资料,并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现象进行辨识,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2.病案又称诊籍,古称之为“病历”,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五)名词解释

1.诊法2.辨证

(六)问答题

1.如何理解证的含义?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A.整体观念B.辨证求因C.司外揣内D.审察内外E.辨证治疗

(二)多选题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下列哪几项: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审察内外E.辨证求因

(三)是非题(请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请加以改正)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整体审察、诊法合参和病证结合。

(四)名词解释

1.见微知著

(五)问答题

1.试述以常衡变的含义。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一)单选题

1.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诊断学在诊断辨证时应当:

A.诊法合参B.从病辨证C.整体审察D.辨证求因E.审证求因

2.辨证的前提是:

A.望诊B.舌诊C.四诊D.问诊E.脉诊

3.从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客观依据出发,中医在诊病时收集病情资料应当:

A.整体审察B.诊法合参C.从病辨证D.辨证求因E.审证求因

(二)双选题

1.为正确地认识疾病,中医诊断疾病时应当注意的原则是:

A.整体审察B.病证结合C.审因论治D.司外揣内E.以常衡变

(三)是非题(请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请加以改正)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指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衡变。

2.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当前阶段、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病为疾病当前阶段的基本矛盾。

(四)名词解释

1.诊法合参

(五)问答题

1.如何理解病证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知识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单选题

1.首创“诊籍”的作者是:

A.扁鹊B.淳于意C.张仲景D.华佗E.张景岳

2.我国现存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是:

A.《难经》B.《濒湖脉学》C.《脉经》D.《脉诀》E.《三指禅》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

A.汉代B.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

4.《四诊心法要诀》成书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E.清朝

5.《濒湖脉学》的作者是:

A.张仲景B.张景岳C.叶天士D.李时珍E.孙思邈

(二)双选题

1.唐·孙思邈对诊断原理与方法已有深入研究,其主要表现在:

A.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错杂B.注重掌握病源与病机的演变C.强调四诊合参D.重视色、脉与按诊

E.强调抓住病形

(三)多选题

1.金元时期在诊疗上各有特点的金元四大家是指:

A.戴起宗B.张元素C.张从正D.朱丹溪E.刘河间

(四)是非题(请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是错的请加以改正)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2.《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其“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等,对后世影响甚大。

3.明清时期对温疫、温热类疾病的认识,更有突破性的发展。明·吴又可的《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知识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单选题

1.“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是指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要注重:

A.整体察病B.临床实践C.基础理论D.熟读经典著作E.培养辨证思维

(二)多选题

1.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包括:

A.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B.不断进行临床实践

C.必须强调临床实践,适当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D.重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不必强调临床实践

E.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单选题1.E 2.D

(二)双选题1.AD

(三)多选题1.ABCD

(四)是非题

1.×所谓诊断,就是诊察了解病情资料,并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2.×病案又称病历,古称之为“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五)名词解释

1.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辨证就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六)问答题

1.证是中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

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结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它是通过辨证思维得出的结论,是辨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证其实是一组症组成的,是动态的,它只反映了某一时期,是可以变化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一)单选题1.C

(二)多选题1.ABC

(三)是非题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衡变。

(四)名词解释

1.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五)问答题

1.常是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是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就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如中医诊法中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等,都是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一)单选题1.C 2.C 3.B

(二)双选题1.AB

(三)是非题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指整体审察、诊法合参和病证结合。

2.×辨病有利于从全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病为全过程的基本矛盾。

(四)名词解释

1.诊法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五)问答题

1.在中医学中,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概念,中医诊断既要辨病,又要辨证。

辨病和辨证的意义是不同的。辨病有利于从全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病为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辨证有利于认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的病位与性质,证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医诊断学强调病证结合,是因为虽然病与证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证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既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又抓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中医诊断在辨病基础上有利于缩小辨证范围,先辨证后辨病有利于对疾病全过程的认识。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单选题1.B 2.C 3.C 4.E 5.D

(二)双选题1.BD

(三)多选题1.BCDE

(四)是非题

1.×《诸病源候论》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2.×《景岳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其“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等,对后世影响甚大。

3.×明清时期对温疫、温热类疾病的认识,更有突破性的发展。明·吴又可的《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单选题1.B

(二)多选题1.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