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13501300000004

第4章 壹·一日之计(4)

居家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安全的避风港,家是安乐窝,尽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回到家中,都会有“回家的感觉真好”的幸福感。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居家像牢狱一般,因为人事不和,或是知见不一,甚至亲人成为怨憎会苦,周遭都是虎狼群聚,感觉不安全,不能自由,则家居对这种人来说,就一无是处了,所以难怪他们成天总想往外跑。

家居,对多数人而言,因为家里都是至亲骨肉,人多,亲情洋溢,热闹无比;人少,一家人都外出了,一人在家,可以享受独居的宁静,也会觉得家真是美好。不过,孔子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不会安排生活的人,忽然闲下来,就会无所事事,或是不耐寂寞,就会无事生非,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不当行为,所以居家要懂得安排闲暇时间。正当的居家之道,举出数事提供参考:

一、整理家务。趁着家人外出,家中无人之际,主动把门窗擦净,把地板扫好,把桌椅摆设整齐,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清洗一番,甚至佛前烧香换水,让家人从外面回来,感到家中焕然一新。如此,家人高兴,自己也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二、读诵书籍。居家无事,正好可以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泡上一杯好茶,一边看书,一边喝茶,享受清心悠闲的读书之乐,岂不美哉。

三、打坐静修。家中无人,四周一片静寂,此时此刻,如果能够利用客厅的沙发、地板,或是卧房的床铺,双腿一盘,双目一闭,静坐片刻,天堂之乐,也不过如此。

四、完成计划。读书的人,可以利用居家闲暇,完成一篇文章。志不在写作的人,也可以为自己的工作拟订一些计划,或是与家人共同策划家中的年度行事。为自己或家人规划人生,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五、约谈好友。趁着家人不在,可以约个三五好友,到家中小聚,谈心论道,也是人生一乐。

六、重新布置。家中的布置,常年不变,看久也会失去新鲜感。如果偶尔能把布置更新,例如墙上的书画换一换,桌椅方向改变一下,窗帘换新一番,都能让家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把个书房形容得无比美好,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家是社会组成的单位,甚至现代民主宪政所谓“内阁”制度,原因是主持国家大事的官员,是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就可以决定国家的政策方针,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见斗室也可以决定天下大事。

不过,现代有的人一个家不够,同时拥有好几个家。在北方有家,南方也有家;在本国有家,外国也有家。有时候家太多,成为家的奴隶,其实也是很划不来的事。

非法安住

我们对刚认识的朋友,习惯上总会问对方:“您府上在哪里?”有的人住在台北,有的人住在高雄,或是住在中山北路,住在南京西路等。

其实,每个人住在哪里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住在哪里,这才是大家应该自问的。我们的心,天上地下,东南西北,可以说每天都是“心猿意马”,一刻也不肯停留地在人我是非、好坏得失上打转,所以我们的心都是安住在“非法”上面比较多,例如:

一、安住在名利上。我们的心,从早到晚,不是想名就是慕利,时时念念都与名利相结合。然而名利都是不定法,都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的心在名利得失上,也就无法安住了。

二、安住在感情上。情爱更是变化无常,今天山盟海誓,明日可能就移情别恋了。其实情海生波,也不能完全怪对方水性杨花、对爱情不贞,因为世间情路本来就是坎坷多变的,有时为了美丑问题,有时为了贫富问题,有时为了思想问题,有时为了学历问题,哪个不是在爱情的路上随风起浪?真正能够为情坚贞不渝的,毕竟是少数,因此爱情也不是长久安住的地方。

三、安住在是非上。我们的心每天都在人我是非、得失好坏里转来转去,一句话好不好听,立刻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一件事应不应该,也让我们悬念挂怀,所以在是是非非的人间社会,哪里能长久安住呢?

四、安住在尘劳上。《金刚经》说,我们的心都是在五欲六尘里流转。所谓“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所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五欲尘劳都是动荡不宁、虚幻无常的东西,心在五欲六尘里,只能随之起舞,不能安住。

五、安住在烦恼上。烦恼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在佛法里通常将烦恼分为根本烦恼与枝末烦恼两种。根本烦恼又分为贪、嗔、痴、慢、疑、见等六烦恼,其中,见又可分为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合称为“十烦恼”。人的烦恼之多,在这么多的烦恼里,我们的心又怎么可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呢?

六、安住在欲望上。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由于吾人的欲望无穷,如何能在有限的物质里获得满足呢?不过古人说:“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所用其实是很有限的,然而却因为不满足,所以永远不快乐。

因此,在世间法里,身心很难找到长久的安住之处,唯有信佛、学佛,在佛法里如果能获得禅悦法喜,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安心之处。

睡觉

人活着都要睡觉,不睡觉就不能活。但是有的人尽量减少睡眠,想把时间省下来工作。一个人不工作,整天闲散睡懒觉固然不好,如佛陀批评阿那律:“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睡觉睡得过分,有时也会睡出毛病来,但是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身体也会出问题,所以适当的睡眠是正精进,因为睡眠有如下意义:

一、睡觉如充电。一般的家电用品,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充电才能再使用;出门开车,汽车也要加油才能上路。适当的睡眠,就如机器充电,也如汽车加油。人的肉体需要吃饭才有体力,精神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养息。如果不睡觉,眼睛睁不开、头脑不清醒,甚至四肢没有力气,所以睡眠就如充电、加油,至为重要。

二、睡觉如打烊。一般的商店,到了晚上都要关门打烊,就是公司里的员工,白天上班,到了晚上也要下班。人的身体,眼、耳、鼻、舌、身、心等“六根”,平时一直在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识”打交道,一天工作下来,也很辛苦,也需要时间休息。睡觉就如商店打烊,也如公司下班。借着睡觉,让“六根”都能放松,得到适当的休息,所以睡觉是很重要的事。

三、睡觉如息兵。睡觉如军队偃旗息鼓,高挂免战牌,暂时休兵养息。因此,睡觉时,不但眼睛不看、耳朵不听,而且要把身心全然放下,好好休息。但是有的人不甘于把时间浪费在睡眠上,晚上要加班,甚至追寻其他的声色之娱,如此反而加重身心的负担,日久身体也会生病、反扑。所以休息如佛教讲的:“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睡觉虽然重要,但警觉性也很重要,不能睡到如人打趣说“睡得像死猪一样”、“睡得不省人事”、“睡得天昏地暗”,睡得过多,也要自我警惕。一般的说法,每天睡觉八小时是正常的,也有人说,一天睡个六小时就够了,其实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中老年人,如果每天中午都能小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必然有益身体健康。

四、睡觉如死亡。在佛教里,为了勉励修行人把握每一天,甚至每个当下好好精进修行,不可蹉跎时日,所以有谓“今日脱下鞋和袜,明朝不知穿不穿”也就是要有无常观,要把睡觉当成死亡一样,每个今天也许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要自我惕厉。其实,佛教里修行悟道的人,一边睡觉,一边可以清楚地知道别人在讲什么话、做什么事。反之,没有修行功夫的人,尤其是睡得很沉的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事都不知道,就像死去一样,甚至尽管现在医学很发达,在睡梦中逝去的人,也是为数很多。不过一般人认为这是“善终”,能在睡觉时逝去,无诸痛苦,安然而逝,未尝不好。反过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死亡当成像是睡觉一样,那么死亡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