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13501300000034

第34章 柒·创意之美(6)

先后

“谁先谁后?”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经常有人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没有鸡,怎么会有蛋?没有蛋,怎么会有鸡?再问:“先有树木,还是先有种子?”如果先有树木,没有种子,如何长出树木?如果说先有种子,没有树木,种子从哪里来?

也有人问:“先有山,还是先有水?”地球上,有山的地方都有水,有水的地方也有山,甚至海洋里都有岛屿。更有人问:“先有人类,还是先有世界?”先有人类,没有世界,人类住在哪里?先有世界,没有人类,如何创造世界?

所以,“谁先谁后”的问题,自古以来困扰着人生。兹就“先后”,略述如下:

一、世界没有先后。“先后”是对待的,是“比量”,但世界是“缘起”而有,缘起就是靠因缘和合而生。例如,一棵树,要有种子、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因缘结合,才能长成树木。树木长大后,开花结果,又成为种子,又再继续繁殖。如此生生不息,就如鸡生蛋,蛋孵鸡,彼此相关,没有先后,只有缘起。

二、先后是如一的。先后不是定型的,军队的操练,走在前面的为先,走在后面的为后,但是一声“向后转”,后面的变成在前,前面的反而在后,所以先后位置是可以调换的。佛教讲“轮回”,就如时辰钟,十二个时辰,谁在先?谁在后?说先,每一个都先,说后,每一个都后,所以先后是如一的。

三、先后是连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父亲生子,子又生孙,孙再生子,子再生孙,子子孙孙,轮回周转,永无止息。一粒种子,结了果实,果实成为种子,它们相互轮回,谁先谁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在世俗上,总有先来后到,先到后随,但是你说后到的人,后面还有人随后又到,你说先来,前面早已有人捷足先登,先后如何论定?因此,即先即后,即后即先,先后是相连一体的。

四、先后是圆形的。人类有先后的观念,这是因为受到知识的限制。实在说,在佛教看来,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内无外。佛教说到人生,即使有前人、后人,但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里面,生命是环形的。好像季节有春夏秋冬,身体有生老病死,但是冬天去了,不就是春天了吗?人死之后,不是又可以再生吗?一部新的汽车出厂,用了几年,报废之后,经过工厂改造,又是一部新的汽车出厂。新的还有更新,前的还有更前,所以前前后后,新新旧旧,就如《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先后是圆形的,是循环不已的存在。

人生的痛苦,都是因为有对待,有你有我,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因为有对待,所以有苦乐。苦乐本身也是对待的,数百年前的社会大众,没有汽车、空调、冰箱、电视,他们都痛苦吗?他们一样活得怡然自得。所以,物质的有无,不是苦乐的必然、秩序的先后,也不是人生的必然。在前在后,是新是旧,只是我们的妄想分别罢了。

大小

世间凡事都有大小之别,有大公司,也有小商店;有大海洋,也有小溪流;有大月亮,也有小星星;有大人物,也有小老百姓。

在大小之间,人总希望要大,不喜欢小,其实小也不一定不好。小的钻石胜过大石头,小小的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小小一点火可以燎原千里。但是一般人还是对大小有别,大的占有大机会,小的容易被人忽视,尤其有一些小的东西,确实不能跟大的相比,试举如下:

一、大量与小器。人都有器量,有的人器量很大,有的人器量很小。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看他的聪明才智,而是看他的器量,小器者只能成就小事,大器者才能成就大事。

二、大慧与小智。人都希望求聪明、有智慧,但是有的人才华智慧很高,有的人只有一点小小的世智辩聪。吾人应该学习广大的智慧,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千万不能有了一点小聪明,就自鸣得意,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会闹出许多笑话来。

三、大心与小愿。在佛教里经常讲“发心”,发什么心呢?要发“大心”。《金刚经》说“无相布施,无我度众,无住生心”,所谓“无住生心”就是大心。有的人只希望求得自我的平安幸福,或是求儿求女、求富求贵,这种“小愿”自然无法与“大心”同日而语了。

四、大根与小枝。人有没有善根?是大善根还是小善根?人的根机大小,对于做人处事固然重要,对于修行办道更是重要。大根机的人正如大树,在佛经里提到拘毗陀罗树,树身高大,形状秀丽,枝叶繁茂而久住不凋,能避一切风雨之害。相对的,小枝小叶的小树,自立尚不足,何能有益于人?所以人总希望要有大的气派、大的风度,不要小家气派、小家风度,因为小枝小叶不能和大根大树相比。

五、大众与小党。现在是民主时代,我们重视一般的社会大众,也容许小党小派的存在。小党小派,少数人的意见,不无可取之处,社会大众,人多势众,必为大众所想所归。谈到民主,其实佛教最为民主,佛教可说是开民主的先河,例如佛陀成道时的宣言:“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就说明大众的可贵。佛教讲究“统理大众”、“供养大众”、“大众为先”,在在都表达民意、民主的可贵。所以,任何时代,我们希望“少数服从多数”,能成为国家的优良传统。

大与小

“大小”是物体的比量,但是“大”并不代表其价值一定胜过“小”,最明显的例子,大如石块,小如钻石,你说大小的价值何能相比?再者,大如象马狮虎,小如小猫小狗,受宠的时候,小猫、小狗的价值胜过大象和牛马。前方作战的大将,回国后见到年幼的小王子,也要三跪九叩。针对“大与小”,试为一论:

一、大如虚空,小如微尘。宇宙中,虚空最大,微尘最小,但是“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在事相上,大是大,小是小;在理性上,大不一定大,小不一定小。例如,我们的一颗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虚空都在我的心里,法界都在我的胸中。因此大的虚空,小的微尘,也是可以相互包容的,因为一粒微尘,一个虚空,都是“一”。

二、大如君王,小如狱吏。在一个国家里,以君王为大、为主,管理犯人的狱卒可谓微不足道。但是有时君王、太子、王后、皇妃被囚的时候,也都归狱卒管理。君王宰辅操生杀大权,王要谁死,谁不得生,王要谁生,谁也不必死,但是一旦打入天牢,狱卒虽小,却可掌握他们的生死。齐国太史伯,因大臣崔杼杀了淫乱无道的齐庄公,所以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可见皇帝也不是最大,也不是最有权力的。

三、大如海洋,小如溪流。大海里惊涛骇浪、澎湃汹涌,令人不禁叹服海洋的浩瀚;小涧涓涓,虽缓而细,但它也可以大声说,没有我们这些滴水汇集,何能成就海洋之大?所以“大”是“小”之积,小可以成其大。大也不一定比小的有用,大如海洋,一旦受到冲击,形成海啸,万民受害,不若滴水流入沟渠,可以润泽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所以,大未必有功,小未必无利。

四、大如机械,小如螺丝。波音747的飞机能在天空飞翔,固然靠它庞大而齐全的各项装备,但是其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也是居功厥伟。如果没有小螺丝钉锁住大机械,就是再先进的机种、再坚硬的钢铁构造,也会四分五裂,造成危险。天地间,一粒小沙子、一颗小石头,看似无用,但与水泥混合成混凝土,就可以建桥梁、造大楼,供人安全使用。可见大不是全能,小也不是无能。

五、大如狮王,小如身上虫。狮子是陆地上的兽中之王,狮子一吼,万物皆惊。一般儿童最崇拜英雄好汉,也崇拜狮子,一谈到狮子,无不赞其威武勇猛。但是殊不知,雄壮无比的狮王,也有弱点。在非洲有一种牙签树,树上长了很多像牙签一样的刺,狮子奔跑时,一不小心误触牙签,身上就会发炎,最后皮肤溃烂而死。另外,狮子身上的小虫,也是狮子的克星,所谓“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身上肉”,所以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大小相克。

大不是大,小不是小。一颗子弹,能摧倒一个王朝,一个小女童,也能征服一个帝王,获取政权。大与小,何者大乎!

不管做什么,只要用了心,就能够将之做好,如果不用心,做什么都浮光掠影,那么,即使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再多,也是毫无功绩的。因此,做事的时候不要浮光掠影,只求速度,而是要沉下心来,认真去做。如果你真的用心了,那么,即使是一件小事,或者一件平常的事情,也就通过你的努力,拥有不寻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