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13501300000002

第2章 壹·一日之计(2)

三、古代缠足者的梦魇。说到鞋子,就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为了拥有一双三寸金莲,必须忍受多少痛苦,流多少眼泪,受多少不合人道的折磨。现在有人拿出古代绣花鞋来展示,从中让人看出古代中国妇女多少心酸血泪。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竟有如此之事,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可见文化需要精炼,一些不合人道、不合情理的文化,也不能不去除。

四、旅游参访者的帮手。拥有一双鞋子,就拥有足底天下,所以有人穿一双合脚的鞋子,可以出外旅行参访,甚至登山越岭。穿上一双合适的鞋子,走遍天涯海角,都会感觉无比舒适方便。尤其一双合适的登山鞋,能让登山者履险如夷,增加旅途的安全。所以,爱护鞋子,就是讲究立足点。人生的立足点,不能不予以重视。

食存五观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些想法。平时说话,其实就是为了表达一些观念、看法。做事,不也是为了要完成一些理念、想法?就连吃饭,也有很多的观念、想法。佛教把吃饭的地方叫“五观堂”(斋堂),意即吃饭时,应做“五种观想”,述说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吃饭时,须知我今日粒米进口,这是经过农夫辛苦种植,商人贩卖,工人处理,家人烧煮,才能填饱我的肚皮,所以粒米的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吃饭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如寺院斋堂的对联说“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惭愧心油然生起,自然进德。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我们到“五观堂”(也叫“斋堂”)吃饭,叫作“过堂”。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即告诉吾人,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起贪嗔念头。在斋堂里,面对好吃的东西,容易起贪心,不好吃的,则容易生起嗔念,所以必须要慎防自己的道心,要离开过失。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吾人之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饿病,因此三餐饮食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三餐饮食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那就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以便可以修行,成就未来的事业、理念,甚至成道开悟,因此才借助三餐。进食三餐,既是为成道业,那就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饮食是人生所不可少的资粮,民以食为天,假如没有饮食,人就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吃饭应带着感恩的心,带着随缘的念头,如同佛门的“托钵乞食”,要次第乞食,平等而乞,要不分贫富、不拣精粗、不计净秽、不生增减。能够怀抱这样的心,才是如法的乞食,才能合乎饮食之道。

吃的问题

吃,是吾人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不管热食、冷食、面食、饭食,还是西式、中式餐饮,人总是要吃,吃饱了才能生存。

有人说,口是无底深坑,有的人好吃懒做,有的人甚至吃到倾家荡产。口是祸福的根源,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一张口,为人生带来的问题着实不少。

现在只针对吃的问题,表达意见如下:

一、吃出健康。吃本来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但有的人吃得不当,吃得太多发胖了,吃得太偏易产生诸多疾病。尤其现代人多数都是重口味,吃得太油、太咸、太辣、太甜等,都对身体无益。所以现在也有人提倡健康饮食,主张少油、少盐、少糖,甚至少油炸等,并改以生机饮食,或是只吃热水氽烫的蔬菜,以清淡为主,尽量减少发胖的卡路里,可以说现代人重视吃得健康,已经成为时尚了。

二、吃出品味。现代人有的吃喝无度,暴饮暴食,不仅浪费金钱、荒废时间,甚至误时误事,伤害身体。有的人吃得太残忍,例如活吃鱼虾等,乃至猜拳行令,吆喝呼喊,吃得杯盘狼藉、失仪失态。所以,如何吃得有品味、吃得有文化,也不能不注意。

三、吃出满足。有的人每天大鱼大肉,但还是吃得不满足。吃了猪肉牛肉,又想吃鱼虾等海鲜;吃了蒸炒炖煮,又想烧煨煎烤。吃的花样不断翻新,但是自己还是吃得不满足,甚至吃出无边罪过,自己并不知道。与此相反,有的人三餐粗茶淡饭,菜根也是香的,青菜萝卜都是珍馐美味。一盘泡菜,一碟酱瓜,也能吃出满腔的欢喜、满心的满足。就像客家人,你问他:“吃饱了没有?”他都回答:“我足了!”可见吃饱与否不稀罕,吃得满足才重要。

四、吃出艺术。吃,不是吃金钱,不是吃甘肥,不是吃虚荣,不是吃排场,最重要的,要吃出艺术来。以茶泡饭,就是一道美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用冷茶热饭,或是热茶冷饭,才能泡出茶饭的味道,才吃出茶饭的艺术。或者姜盐炒饭,所费不多,只要能用心把饭炒得膨胀竖立,各自分开,则盐的美味,姜的香醇,外加一杯热茶,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因此,懂得从朴素的生活中享受人生,就是懂得吃的艺术。

中国的美食,烧饼油条,闻名全世界,直到现在,许多海外游子,在他乡异国数十年,你问他最想吃的是什么,他的答案就是“烧饼油条”。因为艺术的吃法历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吃不一定要花很多金钱才能吃到美食,只要肯动脑筋,“简食”必然是最佳的健康饮食。

吃什么

“吃”是万物生存的要件,树木花草要喝水,蝴蝶蜜蜂要采蜜,乃至蚯蚓吃泥土、鱼虾吃水藻、飞鸟吃昆虫、牛马吃牧草等。可以说,万物都要吃,才能存在。尤其阳光、空气、水,更是人生三件宝,也是万物生存的共同条件。除此之外,鬼神、仙人等各类众生,他们又是吃什么呢?

一、鬼神吃祭品。世间,胎卵湿化等有情众生都要吃,其中化生的神鬼就是吃祭品。台湾拜神祭鬼的风气很盛,不但神庙到处林立,香火鼎盛,一般民众每年七月,更以三牲祭品来拜好兄弟,也就是祭鬼。人类以为自己的一切不是被神操纵,就是给鬼挟制,因此人人敬神怕鬼,每隔一段时日都要以祭品来跟神鬼沟通,于是神鬼就与祭品分不开了。

二、仙人吃灵气。神鬼之外,还有一种被人称为“神仙”的精灵,如道家崇拜的“仙道”,除了八仙之外,还有很多活神仙。他们或居天上,或居云端,他们吃世间的灵气,所以道家讲究炼丹。仙丹一粒,可以维持百千万年的寿命。南极仙翁等仙人,就这样道骨仙风地流传在人间。

三、凡夫吃五谷。凡夫就是人类,人类大都以五谷为食,有的吃稻米,有的吃麦面,甚至大豆、高粱及各种菜类,所以一般务农之家,都希望五谷丰登,能让人类丰衣足食。人类要靠五谷维持生命,但是生病时,又说:“人吃五谷,怎能不生病?”可见“吃”让人生存,也给人带来麻烦。其实,人类也不只是吃五谷,遇到灾荒时,树皮草根也有人吃,平时更是天上的飞鸟、河里的游鱼、地上的猪牛鸡鸭都吃,甚至还要到森林里打猎,捕杀一些山羊野兔。人类之好吃,千方百计,无所不吃,怎能不吃出灾祸来呢?

四、动物吃同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物就靠互相残杀、互相掠食维生。动物的世界,弱肉强食,美其名曰“生态平衡”,但实际上是“生命要靠残杀,才能生存”,良可慨叹!

五、贪官吃民财。贪官当然是人,也是动物,他们除了什么食物都吃以外,还吃钱财。所谓“民脂民膏”,贪官压榨人民,可以说无所不贪、无所不吃。一些升斗小民,三餐困难,但遇到贪官,即使节衣缩食,也要孝敬。我们看一些野兽吃了同类,还将骨头吐出来,但是贪官吃下的民脂民膏,连渣滓都不吐一点。当然,好官主政,勤政爱民,自能增加人间的善美。但是万一贪官当道,人民生活暗无天日,那就是无尽的梦魇了。

六、禅者吃法味。“民以食为天”,非但世间人类要吃三餐,就是一切有情众生也要靠饮食活命,但是一些修行的禅者,除了用饮食维持色身以外,实际上他们“禅悦为食”,所以真正吃的是“法味”。就等于喜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日子就会难过,三日不读书,口中就没有味道。因此,读书人讲究的是书香味,参禅的行者,就靠“禅悦”以为食了。

素食的利益

现在世界上喜好素食的人愈来愈多,素食者不一定基于宗教信仰,有的是为了环保,本着护生的精神,或是健康的理由,大家都倾向素食。

中国人是最喜爱素食的民族,由于孟子提倡:“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而佛教的慈悲主义,也孕育了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所以有吃“三净肉”(不杀、不闻、不见)、“肉边菜”,以及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的习惯。

素食的益处很多,略述如下:

一、素食改变体质,有益健康。素食者少有疑难杂症发生,尤其现在医学证明,素食者少罹癌症,因为素食者较少酸性体质,所以不但有益健康,而且比较能长养慈悲心。蒋介石先生的导师张静江先生,曾一直在国际间推行素食运动。被称为“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吕碧城女士,还撰写了《素食者是真理之光》一文,极力倡导素食的好处。

二、素食推迟老化,青春美丽。一般西方人士,以肉食居多,所以一到四十岁左右,皮肤皱纹尽出。反观东方素食者,三餐主要以蔬菜、水果、植物性油为主,比较能推迟身体的老化,保持青春活力。尤其宗教界的人士,因为长年素食,很多人年登高寿,鹤发童颜,这种实例,所在多见。所以现在也有很多女性,为了常保青春美丽,因此欢喜素食。

三、素食使人精神饱满,耐力持久。素食有一个最大的益处,不容易为人知道,就是素食者精神饱满,耐力很强。例如动物中的鸽子,以黄豆、米谷为食,鸽子一个展翅,能飞行千里之远。牛马也是素食的动物,拉车载货,吃苦耐劳,其体力即使虎豹狮狼都不能及。

四、素食使人神清智明,脑力敏捷。素食者饮食清淡,有益于头脑清醒,神智清明,所以一些靠脑力工作的人,应该多多吃素食。素食可以增强精神力、智慧力,从羚羊、斑马这些素食动物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素食者耳聪目明,素食的益处多不胜举。

五、素食使人清心寡欲,少忧少恼。佛教不是素食的宗教,佛教主张素食,是为了长养仁者之心,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提倡“戒杀”。再者,佛教修行者吃素食,是为了过简单的生活,因为“清心寡欲”能减少烦恼,有益于心灵的升华,以及精神力的增加。我们看山居的老僧,能够健步如飞,不就是得益于素食的关系吗?

六、素食使人不滥杀生,增长慈悲。素食者最大的功德,就是不滥杀生。佛教倡导素食,旨在“不断大悲种”,所以要人不杀生而护生。现代的社会混乱,都是由于杀业太重,不但动物互相残杀,以杀来维持生命,就是人类也以杀为业、以杀为食。甚至杀生的手法之残忍,例如活鱼十吃、生吃猴脑,乃至吃蛇胆、熊掌、鱼翅、燕窝等,不一而足。所谓“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我们欲求世界息下干戈,就先从人类长养慈悲心开始吧。

平等性食物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天都要吃东西。一般人挑选食物,大都先讲究口味好不好,接着再议论价格昂贵与否。好吃的东西价钱大都比较贵,例如荤食的鱼翅、熊掌、牛肉等,素食的燕窝、竹荪等,并不是所有普罗大众都能吃得起。

尤其,有一些蔬菜具有季节性,平时三五块钱一棵的卷心菜,到了台风季节,可能涨到一二百元台币;平时很便宜的芹菜,到了干旱时节,价格也可能咸鱼大翻身,一涨好几倍。

但是,有一些很平实的食物,既不受季节影响,也不因年关将近而涨价,尤其平民大众吃得起,富贵人家也吃得合口;皇亲国戚喜爱不已,一般平民百姓也吃得津津有味,这就叫作“平等性的食物”。例如:

一、烧饼油条。我们看到以前台北火车站前的永和豆浆店,多少达官贵人开着豪华轿车去吃烧饼油条,也有一些贩夫走卒,走了二三个小时的路程,也是来吃烧饼油条。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如果你问他,最想吃的东西是什么?他必定回答:台湾的烧饼油条。烧饼油条已经成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爱吃而又能充饥的平等性食物。

二、花生米。高级酒店里,有时候小菜当中会出现一碟花生米。没有钱的人家,只要几个铜板,也可以买一大包花生米。油炸的、沙炒的、水煮的,都各有不同美味。有钱人有时候山珍海味吃腻了,吃得不欢喜,一碟花生米,喝茶聊天,当成下酒的佐料,其乐也无穷。

三、地瓜叶。多年前,富人固然不肯吃地瓜叶,连贫穷人家也没有人吃,是拿来当成喂猪的饲料。但是近年来,地瓜叶咸鱼翻身,变成名贵蔬菜,不但堂而皇之上了富有人家的餐桌,一些贫寒之家也乐得以地瓜叶佐饭。大家都是地瓜叶的爱好者,地瓜叶无形之中拉近了贫富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