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13501300000017

第17章 肆·时间与金钱(3)

购物须知

每个人都有上市场购物的经验,即使不购物,也有到百货公司参观的愿望。

购物,是为了生活所需,举凡卫生纸、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少一样都会觉得不方便。人类自古以来,从“以物易物”开始,到现在经贸发达、百货俱全,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此中商贾对人类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既然人类都有购物的需要,兹将“购物须知”略表意见如下:

一、不要崇拜名牌。东西以实用最好,名牌只能满足虚荣心,于实际无益。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出国购买廉价的名牌仿冒品,结果过海关时被查扣没收,在欧洲就发生过这样的实例。

二、要防伪防假。现在的商品中,良莠不齐,不但有许多仿冒品,甚至黑心食品,例如在素料中掺入荤食,或是把一般蔬菜当成有机蔬菜高价出售,还有不具疗效的食物、用品,都可以夸大宣传为医疗用品等。因此购物要注意“货真价实”,不要贪小便宜,要到有信用的商店购买,否则万一买到假货、伪药等,则花钱事小,伤身事大。

三、要清楚来路。购买东西要清楚来路,例如有的妇女买了来路不明的化妆品,使用后伤了皮肤,甚至危及健康再来打官司,真是身心俱疲。此外,诸如买地、购屋时,对产权乃至建设公司的背景要清楚,如此才能确保自己的权益。

四、要实用。有的人习惯贪小便宜,喜欢趁着百货公司打折扣时大肆采购,结果买了一大堆便宜货囤积在仓库里不用,形成浪费。

五、不要过分还价。有的人买东西喜欢讨价还价,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这是人情之常,但是不能过分杀价,如果太过要求低价,商家只好以劣质品冒充,如此对买卖双方都没有好处。

六、最好到“不二价”的商店购物。过去的商店讲究“童叟无欺”,现在台湾当局“主管部门”也在推行“不二价”运动,如果人人响应,不但减少购物纠纷,也能重建以往诚实互信的民风。

七、对商家要尊重。购物者对卖方要尊重,须知经商者批发、运输货品,给予购物者很大的方便,这也是一种服务,他们从中赚取一些服务费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应该心存感谢与尊重。

八、做一个受人欢迎的顾客。有的人买东西东挑西拣,一再要店家把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结果挑选、批评了半天,最后一样也没买。长此以往必然会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顾客,所以购物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口气和态度,不要颐指气使,以免伤了人和。

总之,购物不是只在“办事”,也在“做人”,购物也不是一次性的买卖,生意的往来是长远的,所谓“买卖不成情义在”,所以买卖双方都应该重视“和气生财”,如果因为购物而“建立友谊”,更是美好。

购买的个性

在人的很多习性当中,有一个“好买”的性格。童年时期喜欢买吃的糖果、买玩具,少年时代喜欢买纸、买笔、买书,如系青少年的女性,就开始买花粉、化妆品、衣饰等。及至成人,有的好买土地、有的喜欢购屋,有的醉心于买古董、书画、家具、股票等,购买的嗜好就更加不一而足了。

购买,表示其富有,因为有钱才能购买,但也表示贫穷,因为有所不足,才想要购买。商品就是要人购买,有人购买才需要许多百货商店。没有人购买,则市面萧条,就不成其为繁荣的社会了。

但是,现在有人好买名牌、好储存物品、好标新立异,“好买”的内容就更是不简单了。人因为从幼小就知道要买,所以一直到老年的时候,他会买一瓶老酒、买一包香烟,还是要买他所喜欢的物品。然而很多的购买之中,一些聪明的领导人士总想购买“人心”,因为“万众归心”,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购买是人的习性,从购买物品的种类当中,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例如:

一、喜欢购买钟表的人,一定非常重视时间。虽然也有人手表、时钟好多个,但他就是不守时间,与人约会迟到了,总是怪时间不好,甚至误时侵犯了别人的时间,还要东怨西怪,怪交通堵塞、怪天公下雨、怪朋友临时来电等,总之都是别人的错。

一个人不会利用时间、不会控制时间,永远只能做时间的奴隶。时间就是生命,人生数十年岁月,注定了可以拥有多少时间,如果不善于利用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所以,能够节约时间、计划时间、爱惜时间、重视时间,比光是购买钟表更为重要。

二、好买零食的人,一般比较重视吃。所谓“民以食为天”,人都要吃饭,除了主食以外,有的人好买零食、好上餐馆、好到外面吃饭,这都是对饮食没有加以规范,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儿童,家中开了糖果店、面包店,但是他还是喜欢花钱到外面买别家的糖果、面包才好吃。现在的人愈来愈不善于烹调三餐,一心只想工作赚钱,平时总是在外面即兴而吃,虽然满足了自己的口欲、嗜好,但是一个经常不在家吃饭的人,可想而知一定难以过正常规律的家居生活。

三、好购买衣物,表示是个讲究体面的人。一家之主,总要经常把家里布置得美轮美奂,家具是首要的选择,甚至一幅字画、一盆花草、一件摆饰,都要挖空心思设计。家具、摆饰都齐全了,家人的衣服也要精心选购,丈夫、儿子、女儿等,总要打点得让家里的每个成员出门在外,显得光鲜体面,不但自己觉得很有面子,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四、喜欢买书的人,必定是欢喜做学问的人。喜欢看书的人,自己买的书不够,还向朋友借书,或到图书馆看书。甚至一天不看报纸,就像生活里少了什么东西,几天不看一份杂志,就觉得心灵上缺少一些什么。喜欢看书,只要是正当的书,总是“开卷有益”,看书是一本万利的事,书中自有黄金屋,养成看书的习惯,必能改变自己的气质、品格。

以上略谈“购买的性格”,可以看出愈忙的人愈重视时间,好吃的人则重视饮食,爱体面的人会讲究衣物,爱读书的人就有买书的嗜好。只是一个人可以少吃一餐饭,但不能没有买书、看书的习惯。

刷卡文化

近十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一项新的交易机制,就是“刷卡”消费。举凡购买衣食住行等各项生活用品,或是到大饭店用餐、住宿等,都不必付现金,只要通过“刷卡”,发卡的银行到月底结账后再缴交卡费即可。因此,现代人出门,根本不必带钱,只要一卡随身,就能走遍天下,真是方便无比。

卡,本来叫作“信用卡”,能有信用才有卡,但是现在发卡银行彼此竞争厉害,为了以广招徕,多数银行对申请人的信用考核不严谨,造成现在几乎人人有卡,也因此很多人成了“卡奴”。因为还不起卡债,为卡身败名裂的大有人在,为卡走上死亡之路的,为数也不少。因此,刷卡虽然方便,但是刷卡不当,也衍生出诸多弊端。究竟有哪些不当的刷卡呢?略述如下:

一、不懂节制的刷卡。卡,不代表金钱,卡的设计,只代表你的存款;你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刷卡消费多少。有的人一卡在手,不懂节制,今天三千、五千,可以刷卡,明天三万、五万,也可以刷卡。刷卡的时候不费什么力气,但是到了月底结账时,由于你没有节制,没有这么多存款付账,问题就此产生了。

二、不会预算的刷卡。拥有卡的人,不管银卡、金卡、钻石卡,即使额度再高,也不能没有预算地刷。人在世间,不管贫富,要懂得收支平衡,因此要有预算,要了解自己收入多少、能支出多少。有的人因为不懂预算,不计多少的刷卡消费,等到经济陷入困境,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也是罪有应得。

三、不知预防的刷卡。刷卡就如使用支票,如果开出的支票超额,银行里没有那么多存款,就会跳票。一次跳票,失去信用以后,银行会把你列入黑名单,甚至拒绝往来。现在的刷卡超额,银行不会退票,所以不懂得预防,一旦到了月底结算时,才发现自己没有能力付款,这时懊悔就来不及了。

四、不见危机的刷卡。三五朋友外出旅行,这家饭店吃饭,我来刷卡付款,明日要出门到另外的地方去,没关系,我来刷卡买车票。到大百货公司、小商店购物,几百、几千、几万元,我有卡,我来替你们刷卡结账。等到一趟旅行归来,刷卡累计的消费额为数可观,因为刷卡的人没有想到付款的艰难,等到透支的危机出现,就来不及补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