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13463600000033

第33章 逆耳忠言是不是一种惩罚(1)

有一天,我聆听了一篇关于“骄傲”主题的布道演讲,整个演讲语言优美、充满了气势。我听到牧师将骄傲称作是对上天的一种背叛。牧师对于“骄傲”所作的定义则是,不愿意融入普通人,孤芳自赏,一个人独自走在自满的道路之上。正是在这份自我满足与自鸣得意当中,骄傲才得以维系。他认为,骄傲就如同水车引水渠过分自满一样,不愿意将水引入磨坊当中,而每一个豆子都应当经过磨坊的研磨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我看来,他的话不无道理。某种孤独感在生活中的萌芽,特立独行,无法做到与别人合作,这一切都是骄傲的表现。至今我依旧记得一位本笃的新教徒告诉我关于不再继续的原因,他满面微笑地对我说:“很快你们就会发现,只有我当上修道院长之后,才会成为会员。”这正是骄傲最真实的表现。但我认为,骄傲并不仅仅会如此表现。如果骄傲仅仅指的是任性、违抗或自以为是,也就算不上致命的“罪恶”。假如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上天绝不会希望人们以羞赧、粗心的态度或者怀抱着疑惑去做事,又或者不能经受困难、逆境的打击。我们不可以因为坚守原则而感到恐惧,也不能因为他人高傲的态度,而让邪恶、卑鄙与自私等情感随意地乘虚而入。

事实上,骄傲与自满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在我认识的一些人当中,有一种性情谦卑,知道自己弱点的人,可他们却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同时鄙夷他人的志向,表现出了骄傲的姿态。可我们却很难将骄傲这种“罪恶”从溢美之词当中区分出来。虽然我们会说道恰当的骄傲与高尚的骄傲,却不会说前者与高尚的觊觎相联系。显然,骄傲正是因为其是一种极其微妙而难以捕捉的情感,自然而然产生,当事人不但会忽略之,甚至还会大加赞美,因此才会认为它是致命的。当在谈论别人的时候,认为这个人高傲、不屑于做一些卑贱肮脏的勾当,其本意也正是在褒奖该人。可能人会因为自身的高傲而更加深自己的骄傲,不屑于从事一些卑贱的事。这是很多肩负重任的人所必须要保持的底线。假如一个人心高气傲,不愿意坦诚自己困窘的事实,逃避因为自己的失败而带来的悲哀,这个人却并非我们所说的“罪人”。

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持有认可的态度,显然一个人对于出身、财富表现出明显的骄傲行为是错误的。可人们可以凭借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参与的组织、从事的职业或者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让自己逐渐变得优秀。我们很难让各种骄傲当中所蕴含的东西逐渐被解析出来,并进行功过是非的评价。在我的观念当中,这一点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所持的态度。也即是说,假如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优秀的部队,战友们声音嘹亮浑厚,彼此关系和谐,且英勇作战、尽忠职守,因此,一个人如果很荣幸身处其中,并且努力为组织的建设作一份贡献,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益事。假如他仅仅是因为这支部队聪明、富裕、高素质或者勇猛而感到骄傲,自以为被庸俗之人所羡慕,以能加入这样的部队而自觉增加了自己的声望,并把一些好运看作是自己的功绩,这是一种没有益处的骄傲行为。其实,骄傲是一种对于自身所保持的固执的自满的信念,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自己有做某件事的天然权利。同时,对于他人却表现出鄙夷的态度,并且肆意地贬低他人的志向。

这样说来,骄傲是一种妨碍个人得到进步,获取平和心态的阻碍。因为骄傲会让一个人不会妥协,不具有同理心,凡事我行我素。

然而,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一样,之所以认为骄傲是危险,正是因为它很难被当事人所发掘,骄傲往往会变装成为一种“天使之光”。或许骄傲的人能学会为了责任荣誉去放弃很多东西,尽可能为他人谋福利,坦然肯定他人的优点,哪怕这样也很难掩饰他内心深处对于我行我素,以及对别人洞察力、理智和常识的否定。在一些我所认识的坦率、友好、善良、高效的人当中,当与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他们以平等的眼光在看待他人。固然这些人表现出了十分的耐心与善良、理性,但别人依旧很容易能够察觉他们内心的固执,并且他们依旧很难改掉深思熟虑批评别人鲁莽、意志不坚、软弱或多愁善感等缺点的习惯。问题解决的难点在于:如果甲意识到乙的卑鄙、庸俗、缺乏正义感甚至无法无天,可是甲却不会努力说服自己乙是一个高尚、正义与守法之人,并对他大加赞赏。我认为,如果颠倒黑白将丑陋看作美好,将肥胖说成是苗条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如果认识到自身的某些优点,也算是骄傲的一种表现吗?是否当事人应该为此而感到欢欣不已呢?可事实上,如果某个人意识到这一切,就不能随意对他人的缺陷视而不见,假装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这显然是一种虚伪的做法,当我们与人作比较时,会通过认出别人的错误而凸显自身所持美德的优越感,从而带去真正的伤害。那么,随之而来的则是,当事人会选择性忽视自身的缺点。总而言之,我们都不必沉湎于自我夸大缺点的快感当中,尽管这往往只会让人陷入自满的陷阱当中,而骄傲成了最致命的伪装。另外,我们还要意识到一点,自己做事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即使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也仅仅是针对自己而言。在某种条件下,每个人都完全有权利或义务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果他人的办事方式显得更具效率,能够更加完美地完成任务,或者通过自己并不满意或者认可的方式去得到圆满的办法,我们一定不能试图去干涉、忌妒或者鄙视他们。反而,我需要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感激——无论如何,事情终于得到了完满地解决。我们可以用作家作为事例,说明这样的问题。假设某作家在看到某位被自己认为是愚昧、庸俗、廉价甚至虚伪地作者竟然比自己更加受到欢迎,拥有比自己更广阔的读者群,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他必然会欣然接受这一点。他绝不会向这位作家泼冷水,并且称那些作品纯属粗制滥造。他无须抛弃自己写作的梦想,相反可以换种方式认为,别人或许以其最好的方式在写作,因此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群。如果这个人是一位牧师或是老师,当看到某人在其所属领域内表现得更加突出的时候,务必不要嗤之以鼻或者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态度,声称这些人牺牲教义以吸引大众眼球,或者放弃严格的标准来迎合大众的品位。同时,也不能含沙射影,他需要为别人凭借自身优秀的表现得到正面效果而感到欣慰。当我们察觉自己的方式为最佳途径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心中滋生出骄傲。因为我们一旦有这种感觉,自然就开始通过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认为人类不再按照上天的指示在进行活动,相反,认为上天必然与自身有几分重合,进而只有自己默许的途径才能成为世界前进的方向。

之所以骄傲是致命的,正是因为其容易让人无视或者忽视自身的缺陷,骄傲的人永远会抱怨他人的愚蠢和固执导致自己的失败,却无法从不幸的灾难当中看到自己愚蠢、懒惰和马虎。另外,这样的人还会用超强的耐心和庄严感去面对,并以此显示自身不可言表的重要地位。在他们看来,这些缺陷瑕不掩瑜,事实上,这些错误不过是本应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的陶片。

如果站在很多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就会发现人生阅历不过是一种不断自我掏空的过程,只会让我们不断回顾尝试,逐渐明白原来自己的能力是如此有限。我们开始因此变得快乐,并且引以为豪,身心有着良好的出发点,自认为自己的修养、洞察力都有过人之处,多数人则会逐渐认识到,很多事情本身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我们不可以凭借自己的妄想去改变世界,相反,应该对自己的地位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因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而心存感激。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之感到忧郁或者失落,没必要让脆弱的自己在别人面前低头,让消极的情绪淹没我们。我们要明白一点,哪怕自己身处闸门之内,距离天国的诚实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但我们依旧需要关注当前所走的道路,无须惧怕任何恶魔,也不用在大脑中想想自己升华到天国宫殿时候的情景,更不用凭着主观臆断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进入天堂的资格,又或者看到自己获得胜利而吹响天国的号角。事实上,当人们并不对此持有期待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身处的风信子的阶梯。唯有他意识到自己所做之事遭遇重大的挫折,被遗憾、失望所打败的时候,才能听到迷雾空气当中响起的悠扬的天国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