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希利尔讲艺术史
13462800000078

第78章 漂亮的圆顶

很久以前,人们正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修建一座大教堂。在教堂只剩下圆顶就要完工的时候,工人们被迫停下来,因为建筑师去世了,而他是唯一知道如何建造大教堂圆顶的人,而且这位建筑师没有留下一点点有关这个圆顶的图纸或文字,并且也没有告诉别人这圆顶应该怎么砌。

因此,在之后的两百多年中,这座教堂圆顶预留的位置就只有一个大窟窿。后来人们决定举行一场比赛,选出适合修建圆顶的人来完成这座教堂。

参加竞赛的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有人说,需要在中央竖起一根大柱子作为支撑,他就能建好圆顶。还有人说,他也能建好圆顶,但要用混有金币的土,堆起一个高高的土堆,高到堆满圆顶以下的位置,等到圆顶建好后,再把土堆移走,然后再拿出里面的金币。这些方法简直是五花八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最终赢得竞赛的是一位名叫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师,他喜欢研究古罗马建筑,是一位雕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表示他能建好圆顶,而且不用支架,还可以节省很多木材。尽管布鲁内莱斯基自己十分自信,但教堂的负责人却不敢太相信他,因此找来雕塑家吉尔贝蒂跟他合作。

吉尔贝蒂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家,他的《天堂之门》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他却一点也不懂如何建造圆顶。实际上,所有的设计都是布鲁内莱斯基一个人完成的,但是吉尔贝蒂却和布鲁内莱斯基拿同样多的报酬。

布鲁内莱斯基当然不满意,他想出各种方法赶走吉尔贝蒂。吉尔贝蒂最终被解雇了,只剩下布鲁内莱斯基一个人来负责圆顶的修建。

最终,布鲁内莱斯基成功地建成了圆顶。他建的圆顶很有特色,与帕特农神庙上的罗马式圆顶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都不相同。他修建的圆顶主要是由砖块砌成,自上而下有许多根石肋拱,将整个圆顶分成了八个部分,因此他修建的圆顶弧度比其他圆顶更平滑。此外,圆顶顶部还建有一个顶篷,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灯塔,只是里面没有灯。

布鲁内莱斯基是怎么做到不用支架就建好圆顶的呢?这一直是个谜。但他确实建造出来了,而且建造得天衣无缝,直至今天,这座圆顶还屹立在佛罗伦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圆顶之一。

假如你去佛罗伦萨,还可以看到这座大教堂附近的布鲁内莱斯基的雕像,他坐在地上,抬着头向上望着圆顶,圆顶的设计图就摆放在他的腿上。

我给你们讲布鲁内莱斯基的故事,不仅因为他设计这座圆顶,更重要的就是他还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式建筑。

文艺复兴指的是人们重新燃起对古典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兴趣,特别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布鲁内莱斯基用心研究过古罗马建筑,他对这些遗址认真做测量,并绘图做记录,总结所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当他自己进行设计时,他就会借鉴自己熟悉并且很欣赏的古罗马设计风格。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完全照抄照搬,他只是模仿这种风格设计而已。当时,布鲁内莱斯基之后的意大利建筑师都是这样做的。

意大利人对哥特式建筑风格并不怎么喜欢。意大利的日照充足,不适合修建玻璃墙的教堂。所以意大利人喜欢室内阴凉的房间,不喜欢室内光线强烈的建筑,即使是透过哥特式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照射进来的,他们全都不喜欢。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有很多杰出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哥特式建筑的每一部分在刚开始建造的时候,都有其特殊的功用,例如,扶壁是起支撑墙壁的作用;扶壁上的装饰物可以增加扶壁的重量,使扶壁更牢固;彩色玻璃窗和雕塑上的图案可以使不认识字的人们懂得《圣经》里的故事。总之,哥特式建筑中几乎所有部分都是有功用的。

文艺复兴式建筑则不同,通常,建筑的设计有的只是为了看起来更漂亮。圆柱和壁柱只是起修饰的作用,而没有任何支撑的功能。其实,装饰就应该就是装饰,而圆柱的基本功能是用来承担重量的。

一些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师,通常在哥特式建筑外部加上一些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装饰,让这些建筑看上去更有文艺复兴风格。但大部分文艺复兴式建筑多数还是纯粹的文艺复兴风格。那时,最好的艺术家都变成了建筑师,纷纷来设计房屋。人们没有再修建哥特式大教堂,因为那时的教堂已经足够多了,因此,文艺复兴式建筑大多是宫殿、市政办公厅或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