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希利尔讲艺术史
13462800000070

第70章 早期东方基督教风格

你能仅凭一个人说话的口音,猜出他来自你们国家的哪个地区吗?

来自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说话的口音大不相同。除了讲话口音不同外,不同国家的人还有许多的不同点,他们穿的衣服不同、遵守的法律不同、吃的食物不同、创作的绘画风格不同,建筑的风格也不同。

君士坦丁大帝成为基督徒后,罗马的基督徒终于走出了地窖,建造巨大的矩形房屋作为教堂。当时由于罗马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张,基督教的影响扩大到罗马以外的很多地区,他们在离罗马很远的地方生活。罗马帝国向东扩张到了亚洲,帝国东部有很多人都开始信仰基督教 。

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时期,他们也像罗马的基督徒一样,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教堂。但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与罗马差别很大,因此他们建的教堂也不是像罗马一样是矩形,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建造的。

东方基督徒修建的教堂叫作拜占庭风格,因为拜占庭是当时罗马帝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这个城市一直到现在依旧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大都市,可是你在地图上肯定找不到拜占庭这个地方了,因为它改了名字。

君士坦丁大帝后来迁都到了拜占庭,于是,拜占庭就成了首都。君士坦丁迁都之后,这个城市就改名“君士坦丁堡”。但是,你在今天的地图上还是找不到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因为它现在的名字叫伊斯坦布尔。然而,“拜占庭建筑”这一称呼还是一直沿用至今。

拜占庭建筑和矩形教堂建筑有很大差别。拜占庭教堂上通常有圆拱顶,有些很小,有些在圆拱顶外面又加了方形顶,因此,只有从教堂内部从下往上才能看出来。在很多教堂中,圆拱顶都不止一个。

罗马的万神殿也有圆拱顶,不过和拜占庭风格不一样。万神殿的圆拱顶是用混凝土做的,拜占庭教堂的圆拱顶一般是用砖块或瓷砖做的。万神殿的圆拱顶建在环形墙壁之上,而拜占庭的圆拱顶则被一个方形的屋顶覆盖。

大部分拜占庭教堂的平面图都是十字形的,中央是一个大厅,上面是一个巨大的穹窿,从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翼廊”,四个翼廊的大小是一样的,称之为“希腊式十字”。这种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差异很小。十字交叉的地方正好是圆拱顶的中心。

一开始,所有拜占庭教堂的圆拱顶都很小。直到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才发生了重大变化。君士坦丁执政以后,下令修建了历史上最大最好的拜占庭教堂,这座教堂被称为“圣索菲亚教堂”。索菲亚是“智慧” 的意思,所以拜占庭教堂的名字应该叫“圣智慧教堂”。因为大部分的美国人都习惯称它为“圣索菲亚教堂”,我们也就沿用了这个称呼。

看你能不能理解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方式。教堂中心有一个巨型圆拱顶,它建在四个大型拱门之上,四个拱门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圆拱顶的底部就正好在每个拱门的顶端。

拱门至拱顶之间并不是空的,而是塞满了砖块,如此,拱顶的底部就都有了着落。拱门之间的部分像顶角朝下的两边带弧线的三角形。这种弧线三角形称为“斗拱”。我希望你能牢记这个词,因为斗拱正是拜占庭式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最明显的特色。比如,你在罗马的万神殿中肯定找不到这样的斗拱。

因为圣索菲亚教堂的圆拱顶是用砖砌成的,所以整个圆拱顶不能像托盘或万神殿的水泥圆拱顶那样紧紧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圆拱顶会对下面的四面墙壁带来侧下方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靠在墙边底部没有固定的梯子,如果一个很重的人爬上去,梯子底部就会沿着地面向外滑动。圣索菲亚教堂的圆拱顶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梯子底部是往一个方向用力,而圆拱顶底部是向各个方向用力,因此底下的墙壁必须加固,这样才不会坍塌。

地面上的拱门支撑着圆拱顶往下的压力。而拱顶向两边的推力,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师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解决,他们在两个相对的拱门外部,又分别修建了一个立在地的弧形墙,像书本一样夹住中间的建筑,使它们不至于向外移动。

在另外两道拱门的墙体支撑处,建筑师们还加砌了石头和砖块,它们也像书本一样夹着中间的拱门。这些石头和砖块就叫作“扶壁”。

尽管建筑师们费尽心血,但圣索菲亚教堂还是在完成几年后就坍塌了!但这可不是建筑师的错误,而是因为圣索菲亚教堂毁于一场地震。因为建筑师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地震发生。

重修圣索菲亚教堂时,建筑师做了一些改进,他们在圆拱顶底部添上了很多竖长的小窗户,总共有40多个,不但可以让光线照射进来,同时又大大减轻了圆拱顶的重量。从教堂内部往上望的时候,就感觉拱顶似乎是悬浮在亮光之上,就像拱顶在离四个大拱门几英尺高的地方被悬空了一样,给人一种极其神秘的感觉。

人们都认为圣索菲亚教堂的内部装饰是世界上最美丽豪华的。中殿各面都拥有双层的柱廊,柱廊由多根立柱支撑,这些立柱都是彩色的大理石制成,五颜六色,非常漂亮。巧合的是,教堂里面共有107根石柱,而从圆拱顶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也是107英尺。

墙壁下部铺满了漂亮的大理石板,其颜色比立柱的更鲜艳。墙壁上部是用镀金的彩色玻璃和大理石镶嵌而成的马赛克图画,真是富丽堂皇之至。

在圣索菲亚教堂建成一千多年后,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他将圣索菲亚教堂改为穆斯林清真寺。教堂墙壁上美丽的马赛克图案都被刷上了石灰或白粉,只剩下少数几幅天使的图像。

从外面看,圣索菲亚教堂很大,但也有的人说它不漂亮。你可以留意看一下图上用来支撑拱门的扶壁。它突出在每个拱门的侧面,就是为了抵消拱顶向外的推力。

那些尖塔是做什么用的呢?其实我真希望你不要注意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在图上看起来实在有些碍眼,会妨碍你们细致地观察建筑本身。因为这些尖塔并不是圣索菲亚教堂本身的一部分,而是土耳其人后加上去的,以便教堂看起来更像清真寺。

其实你们不要认为,圣索菲亚教堂是唯一伟大的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式建筑也不是仅仅限于君士坦丁堡才有。在所有东正教基督徒遍及的地方,都有拜占庭式建筑。比如,俄罗斯的教堂大部分也都是拜占庭风格。

另一座拜占庭式教堂位于威尼斯,与圣索菲亚教堂一样有名,只不过比圣索菲亚修建的晚几百年。那时的威尼斯是一个独立的港口共和国,不属于任何国家。

舰队从威尼斯出发驶向东方,带回了亚洲美丽的丝绸和香料,因此变得十分富有和强大。威尼斯人非常喜欢从亚洲带回商品的鲜艳色彩,因此给拜占庭教堂加上了非常艳丽的颜色,他们的教堂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看,就像珠宝一样熠熠生辉。威尼斯人把自己的教堂称作“圣马可教堂”,因为据说教堂所在地就是埋葬圣马可的地方。

圣马可教堂有五个拱顶,周围四个小拱顶环绕着中间一个大拱顶。因为五个拱顶都不够高,从外面看的时候不够显眼,所以威尼斯人在每个拱顶上又加了一个拱顶,这样一来每个拱顶都成了双层的。圣马可教堂到处都铺满了漂亮的马赛克图案和从各地买回来的珍贵的条纹大理石。教堂主门上的四匹铜马,几乎和教堂本身一样著名。圣马可教堂或许是世界上装扮得最缤纷艳丽的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