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父亲的人生课
13460700000037

第37章 巴菲特回忆父亲(9)

就像在罗马时代,人们认为能够接受勋章的人才叫成功;在修道院能够做到物欲皆空,心无牵挂,把自己奉献给主才叫成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取得各种学位才叫成功,因此,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成功的定义就不同。就前面的例子看来,名誉是成功的一种,修炼又是成功的一种,教养也是成功的一种,但当环境条件转换,这些所谓的成功又变得无关紧要,一点意义也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成功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是受人文环境影响的,如果真要用一个词语把成功进行描述,那不过是愚者所为。

就像我们要回答什么是桌子,什么是洗衣机,什么是微波炉一样,每个人都会在回答前进行思考,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画面,说出不同的话语,100个人就有100种说法,这些差异的产生与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分不开的,成功是否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呢?

事实上,成功的定义与其他事物的定义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认为它是什么,它就能成为什么。这样做也是很有好处的,我们不用被什么标准,什么定义禁锢了自己的思维,我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端正自己的行为。

虽然我们能自主决定成功的定义和标准,但我们很难摆脱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就像我们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一样,我们每天都会被主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充斥自己的头脑,影响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甚至影响自己判断事情的标准。

跟随大众思想进行行动,这为我们节省不少心力和脑力。甚至因为能够参考那些走过这种路的人的经历,让我们知道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但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会像机器人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按程序办事,避免自己犯错误。这样看来,跟随大流进行行动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甚至好像成功是随手可得一样。

但这样的成功能满足我们的内心需要吗?如果我们选取与此截然相反的道路,那么我们会遭遇什么?对此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好奇,但这条道路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主流道路那么好走,而且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人格力量。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力量,我希望你还是尽早放弃比较好。

另外,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十分迷恋金钱,因此,金钱成为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主流标准,也正因为这个标准的存在,导致人们对金钱以外的东西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这种风气存在的起始时间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从商,因此十分希望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以致商学院的申请人数堪称历史之最,报纸杂志也报道了这事情。另外有一个朋友的例子也能很好地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我的朋友去参加一个聚会,主人十分友好,向我的朋友介绍一位女性朋友,于是出于礼貌我的朋友当然不好拒绝,于是和这位女性朋友聊起天来。那个女性朋友一开始就问:“你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作家。”“成功吗?”当我的朋友听到这个问题立即对这个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因为感觉她很没有礼貌。在他看来这位女性朋友一点都不尊重他的职业,至少应该问问他都写了什么,发表过什么作品,写作的作品类型主要有哪些,等等,这样的开始会让我的朋友舒服很多,但她却直入主题“成功吗?”怎样才叫成功,难道赚到很多钱就叫成功,因此我的朋友只是简单地说:“还可以。”就转身离开了。

或许这只是这个女性一时失言导致的错误,但如果任何职业都用薪酬去衡量是否达到成功标准的话,相信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秩序和运转。每个职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这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如果人们把从事某个职业或赚取金钱的多少定义为人生应该追求的成功,那么做不到这个职业的人员或赚不了金钱的人就只能沦为失败者了。相信谁也不愿意成为失败者,因此会对这个被称为成功的职业趋之若鹜,甚至走向那些人们认为能够赚取很多金钱的地方。

就像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行业,因此很多人都希望从事这个职业,但任何职业都有饱和的时候,因此人们又把自己的方向盘转向当时人们认为第二大赚钱的职业律师,不久律师的数量又如满溢的水杯,导致很多水都从杯中流出,最后人们只好转向第三热门的职业投资经纪人,最后历史不断地重演,也导致那些看似十分低微的职业无人问津,严重影响社会的运转和发展,也使很多人在所谓的“成功”追逐中一事无成,身无分文。

一事无成,身无分文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的社会,如果我们一味追逐金钱,我们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吗?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尽一点公民的责任吗?我们能摆脱自己短浅的目光,走向自己的梦想吗?我们还会有人从事那些只讲究奉献,不讲报酬的职业吗?

就以教师为例吧,教师是祖国任命的使者,他们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一代的重任,并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要,培育及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祖国对抗外敌坚不可摧的力量。怎样才能让他们成为坚不可摧的力量呢?这就需要教师们从孩子们德智体三方面入手,让他们的思想、品德、智慧、体格等都在教育中不断提高,最后拥有独立性。

因此,从奉献精神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况且教师的报酬一般不会很高,如果我们一味用金钱来衡量一个职业是否成功,那么相信没有多少人的志向会是一名教师。

当一个人因为金钱问题而决定不成为一名教师去从事其他职业时,或许能够获得很多金钱,但精神上却没有满足感,那么没有成为教师就变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损失了,甚至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

当你看到孩子们把题目解出来时的笑脸,你难道不觉得那些满足感是金钱不能买来的吗?当你看到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快乐地在你的教育下成长,你不感到很有成就感吗?当你完成了教育工作和你完成单调乏味的公司工作相比,难道教师工作不是更让人兴奋吗?

另外,当我们计划从事一些非主流的职业时,我们必须要有巨大的勇气和想象力,并通过这些勇气和想象力为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当愿望真正实现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精神上的这种富足是金钱不能买来,也是其他人难以明白和体会的,所以一旦我们作出选择,我们就会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让自己在这种生活中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主宰着自己的人生,因此,无论是得失成败都不过是我们的个人行为。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手上的钥匙都能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这把锁匙适合于哪道门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但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学会从自己的身边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我们就会与属于自己的那道门擦肩而过,得不偿失。

另外,成功是不能具象化的,因为单纯从金钱、名誉或地位等东西对其进行衡量,我们的双眼就会被蒙蔽,因为我们只看到驱使我们行动的一面,却看不到其他能让我们感到满足的方面,这就造成我们对成功产生片面的理解,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

我们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打造,这就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意志,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并为实现理想不断地奋斗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金钱或其他物质都不过是成功的衍生物,这些东西随时都会被社会或外界收回,但埋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份宝藏他们却拿不走、搬不动,这才是属于我们的那份成功,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取得这份成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小贴士: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怎样的成功才是我们追求的成功?成功应该具象化吗?我们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份成功吗?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一个有主见的人从来都不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因为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追求,只看到自己想要追求的那种成功。作为家长我们都对子女抱有期望,希望他们按照我们安排的道路去行走,这或许能让他们少受点挫败,但这种想法是对的吗?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相信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我们暂且不做讨论,但作为家长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金钱是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实现的价值,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他们无怨无悔地生活;2.适当的引导固然重要,但绝不可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或许会适得其反;3.正确引导孩子有关“成功”的定义,不要随意把成功具象化,这只会造成孩子们的误解;4.多支持孩子们合理的想法,并让他们付诸实践,这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作为孩子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社会上有很多人定义了成功的标准,我们要学会选择性分析,不要被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了自己,从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2.作任何决定以前一定要深思熟虑,适当的时候最好与信任的人进行交谈,让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当然,最后的决定还是由你自己来作;3.任何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学会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然后根据内心的指引追逐自己想要的成功;4.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父母的期望,虽然父母的期望很多时候都很安全,但我们一定要学会从自己心中的价值出发。

篇后语

这是《父亲的人生课》的第四篇——巴菲特回忆父亲,这个篇章总共有6节课,但这6节课却耐人寻味,让人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平凡的一员,无论父母的功绩多么巨大都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没必要因为父母的成功而让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只做自己。

平凡是福,让我们明白人性本善,我们应该信任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安全的,另外,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我们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美好。同时,正确对待父母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工作态度,等等。另外,接受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只有接受教育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现象和知识,我们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力量,从而能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弄清自己心中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听到自己的心声。

你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吗?这要求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想事情,这有点欠缺公平,甚至主观,这样就会让自己对别人产生误解,就像第2课中巴菲特的朋友,当他看到儿童援助协会的小朋友都很贫穷时,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的行为都与贫穷有关,但细心了解和分析后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决定一个人内心需求的因素与富贵贫穷无关,只与生活经历和环境有关,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对别人妄下定论,误解他人的行为。

另外,人生充满了选择题,每个选择都是喜忧参半的,因此,无论我们的手段多么高明,我们都难以逃过忧的那个方面,所以当选择符合规范时,我们大可毫不犹豫地选择向这个方向行走,这样也为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即使选择错误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开始。就像在正确对待错误这一课中所说的,每一个错误的发生或许就是一个新的契机,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那么所谓的错误将会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新的领域,让我们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精彩。

志向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没有志向,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成功。正确的志向会引导我们走一条合适的道路,并让我们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受志向的力量。正因为我们拥有志向,我们才能看到成功的明灯,并跟着明灯的指引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最后抵达自己想要的成功。但成功的定义是什么,这也引发我们的深思。

作为孩子,我们总会面对父母的期望,但通常父母们的期望都比较安全,我们要获得成功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遵从父母的期望,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在社会生活中对成功的标准总有一个主流的定义,一旦我们追逐的成功与这个定义背道而驰,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甚至认为自己是不是对成功定义错误。这就需要我们突破这个主流定义,突破这个主流定义就要拥有非凡的勇气。

所以,这个社会总是有很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我们的行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自己的人在这个社会中是很少的,但这样的人往往就是被我们冠以“成功”称号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就是这个篇章要传导给我们的信息,各位家长和孩子都认真阅读吧,相信在巴菲特的影响下,我们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知道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