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要时要体谅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之所以干预你的选择不过是关心你;2.时刻与自己进行对话,了解自己最真切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3.每个选择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我们要学会保持理智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想要的结果进行选择;4.父母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参谋者,我们可以打破常规追逐自己的目标,但切忌不切实际,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4课 神秘的志向——巴菲特回忆父亲:志向的秘密
课前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能否把自己的志向变成现实这是人生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除了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志向实现有所制约外,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如果一个人拥有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心,那么志向的实现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也是志向实现的法则。
2008年秋,我在洛杉矶佩利媒体中心的演出很有意义,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能把属于自己的音乐思想和表达方式呈现给我的听众;二是父亲会来参加这个音乐盛会,甚至会和我一同演出。可以说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这么正面地支持过我的事业,总是默默无闻地在背后看着我。这次能够与他一同演出实属人生的第一次。当演奏完毕后,父亲欢快诙谐地对场下所有观众说:“我来看看自己的钢琴课投资的成果。”场下的观众立即哈哈大笑。
说句老实话,我不知道父亲指的钢琴课是哪一次,因为我总共学了4次。这个事情说起来真有点玄妙,有时回忆起来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早有定数,而仅仅因为自己年少气盛没有把握住而让自己走了很多弯路。
的确,有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以后自己要走的路究竟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总是在探索中前行,而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志向很奥妙,当我们严重偏离轨迹的时候它就会把你拉回来,当你重新与它接触时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想。但很多时候这些想法都有点稍纵即逝,因为各种因素又再次偏离它,就这样反反复复,寻寻觅觅,终归都是回到原点,回到那个由始至终都令自己感到兴奋的地方。
现在回想起来,音乐一直陪伴在我的周围,但为什么在我上大学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把它发展为自己的志向,而仅仅是业余爱好。或许这与我浮躁和自负的心有关,当一件事物比较容易获得的时候,我们很少对它进行关注,甚至认为人之常情,因此会对它视而不见,但这样做就会让自己错过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后悔莫及。
我的母亲说我在宝宝期间一直都喜欢牙牙学语,而且很有语调和韵律,有时甚至让她觉得我在歌唱,十分开心和惬意。当我步入幼儿期,我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无论是什么都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去探索,甚至会制造一些有节奏的声音,很多时候还会乐在其中。当我第一次接触钢琴的时候,好像知道它能为我们带来美妙的声音一样,我竟然用手向所有琴键一扫,随即响起像下雨一样的声音,让人感觉十分清凉、惬意、浪漫。
在我5岁的时候,当时我对别人的好感刚萌芽,喜欢一个叫戴安娜的女孩,于是我邀请她到我家做客,并唱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以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并说:“戴安娜,请永远陪伴着我。”这些都是我童年时候的美好回忆,但都没有离开音乐,它在我生活的周围存在着,但我却没有发现原来自己对它是这么着迷的。
在我的少年时期,当时甲壳虫乐队的音乐非常盛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我也是其中一个乐迷,十分追捧这个乐队的音乐。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盛行才让我对音乐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并知道它带给人们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另外,我还喜欢和朋友们模仿他们歌唱的动作和语调,也喜欢模仿他们弹吉他的姿势,并且乐此不疲,百做不厌。有一次我在听他们的唱片的时候,留声机的针突然断掉了,我很苦恼,因为很想继续听下去,不知怎么来的灵感,竟然想到母亲的缝衣针,于是把它换上留声机,竟然又再次欢快地唱了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修理音乐设备。
我第一次学习钢琴实是在6岁的时候,当时的那个老师是我们街道的一名妇女,这个区域的孩子基本都是她的学生,从她那里我学习了钢琴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如琴键的作用以及音符乐谱的学习。通过这个老师的启蒙,我对钢琴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基础,并知道怎样通过琴键去表达自己的心情,大调是明亮、欢快的音符,而小调是忧郁、苦恼的音调。因此,有一次我的心情十分糟糕,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但我很想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于是坐到家中客厅的钢琴前弹奏起《洋基歌》,这个曲目本来是欢快的调子,但却被我弹奏成十分忧郁灰暗的音调,让全家人都知道我现在心情十分不好,情绪消极。
这次对钢琴课的喜爱持续了两年,至于为什么会放弃我们暂且不做讨论。我突然想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相信也困扰过很多人,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一件事情刚有点眉目,想深入探究的时候,我们总是犹豫不决,停滞不前,甚至果断放弃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相信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我认为或许和人们的普遍心理有关。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从来都没想过要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仅仅是想了解一点皮毛,或者是让自己达到平均水平就心满意足了。在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每个人都喜欢和周围的人进行交谈,而且也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当别人有这方面的技能时,自己也会想办法了解,因为不想与人交往的时候没有一点共同话题,甚至被排斥、取笑等等。但生活是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点,我们就会进入对人生理解的误区,让自己终无所成,永远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当然我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有自己的成就,但当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时,最好要学会力争上游,排除万难,让自己用坚毅、坚持的心去学有所成,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如果我们碍于困难,而且又感觉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自负自满,停滞不前,这样永远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志向和价值。难道你想要成为一名舞蹈家,仅有“普通”水平别人就会给你冠以“家”级的头衔吗?难道你想成为一位发明家,仅有“普通”的知识理论水平能够让你顺利抵达目标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人都知道,因此,当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志向后,就应该坚持不懈,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打破困难对我们的禁锢,并学会拥有独立的思想,毕竟成功以前有很多人是对我们的能力进行否定的,每个人都只用“普通”的眼光看待事情,也认为符合常规的行为才是最安全的行为。但安全能使我们抵达实现志向的岸边吗?
所以,如果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定要有冲破障碍的心。
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为什么在两年后拒绝继续学习钢琴课了,如果用当时我仅有的词汇表达,那就是我不喜欢学钢琴了。
与其说我不喜欢不如说我没有自信,当我学习了两年后,当然要面对一些更难的课程,但这些对于当时年少的我来说有点接受不了。我虽然喜欢学习钢琴,但当课程越来越难时,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而且觉得很难理解,这让我十分在意,毕竟我是想继续学习下去的,但随着知识的深入,我感觉自己越来越难以驾驭,甚至觉得十分痛苦,当时的我没有成人的思想,只觉得生活好像有意刁难和打击我继续学习的信心,于是我要放弃,我不想让自己再为这些事情感到烦躁不安,不想自己被这些事情困扰,我喜欢无忧的生活。
在我们初试志向的实践时,这种矛盾而烦躁的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一旦不能顺利克服,那么我们的志向就不再是志向了,仅仅成为一种经历。
人类就是这样矛盾的动物,而且精神十分复杂,当我发现自己不能从老师那里更好地学习知识时,我就感觉他对我而言是一无是处的。这也是一个年少无知的人的幼稚想法。因此,我决定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习音乐。
音乐总是存于在我生活的周围,总是在我的身边走来走去,但我当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我以后人生离不开的价值因素。因此,任凭它随意地在我周围流荡,任凭它随意散发自己的魅力。而且当时我认为自己通过两年的学习已把书本上的钢琴知识都学到手了,因此我认为那个阶段的自己不应再停留在别人的音乐上,而是要学会创作自己的音乐,而且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也能顺利地把这个课程自修完毕。
听到我这样说是否觉得我太自以为是,是的,当时的我根本没想到这些想法都十分危险,而且不符合实际。我有创造属于自己音乐的知识和能力吗?我能单凭自己的力量酿造自己创作音乐的才能吗?这未免太自负,但当时的我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想法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虚心求教,否则只会一事无成。
人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们的创造者是全人类,因此,人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由很多老师共同创造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些老师为我们创造的知识。而且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为,我们自身掌握的知识是老师们授予我们的,如果没有这些老师的存在,那么我们就不能成为现在的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不耻下问,谦虚求教,这样才能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变得饱满。
我们学习了多少知识也代表我们有多少个老师,这些老师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像我在学习钢琴一样,虽然确切来说是有4位聘请的老师教导过我(包括前文所说的那位启蒙老师),但除了他们外,很多人都是我的老师,让我接触到音乐的方方面面。当然聘请的这四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教会我音乐方面的各种技能和技巧,甚至用正确的方式对我进行引导,让我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让我知道音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所有的这些都让我对音乐十分着迷。
第一个老师已经介绍过了,因此在此不再多说。对于第二位老师,他很重视钢琴的基本功,因此每天都要重复单调乏味的动作就是用正确的手法按琴键以及学会打拍子,掌握节奏感。虽然这些动作都十分单调,也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但也让我知道基本功是进入一个领域的第一步,只有基本功扎实的人才能在这个领域站得住脚,并在重复的动作之中找到创造的灵感。
第三个老师很注重音乐的声音,因此很喜欢告诉我什么声音是表达什么情感,怎样运用这些声音才能变成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像他经常把那些名家的音乐进行拆解,然后细心地教导我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音调进行表达,让我明白音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而且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让人感到音乐的表达方式不是仅仅拘泥于所谓规律,我们要学会在规律的基础上创新。
第四个老师也很重视前面两个老师教育的内容,但他给我的引导更加深刻,就是要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要学会打破常规,勇于创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些都需要我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这更加考验我的音乐能力。
所有的这些集合在一起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这个领域的精神文化,甚至让我的思想升华到另外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不是常人能够企及的,是我们灵魂的表达。所以当我们大胆地进行革新、创造时,我们注定是孤独和冒险的,但这种孤独和冒险却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们知道能力的表达原来是可以这样淋漓尽致。
当时我的思想还没有现在的成熟度,因此不能知道这个领域带给我的快乐原来是如此巨大的,因此我还希望把自己的志向定义为摄影师。摄影师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在这个领域能否发挥音乐带给我的能力的升华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我的志向在这个时候已经能看到雏形,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志向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要成为怎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要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但志向不是一种传承,如果说志向是一个家族事业的传承,我认为这种解析欠缺公平,甚至不能把志向的含义解析得透彻。
像詹姆斯·美林的志向是一位诗人,并且实现了这个志向,但他是美林债券公司的后代,如果按照上面的含义,那么詹姆斯的志向应该是金融方面的人才,但事实却相反,因此志向是个人的主观愿望,与任何客观因素是无关的。
另外,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志向吗?这个问题我认为很难回答,但有时纵观人们的行为,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是为了谋生才参加工作的,如果说这份工作能够为他带来乐趣,能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份工作就有可能是他志向的体现。但如果一个人单纯为了工作而工作,尽管工作表现十分出色,但也不能说这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更不能说这个是他的志向。
人们志向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但以下我说到的这两种很具代表性,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身边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