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份拥有,便少一份执念,这不是要人们一无所有,而是告诉人们要选择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手里,而不是拿着一堆零碎的边角。明理的人都了解,人生所必须拥有的不过是那么几样东西,其余的都是附加物,什么时候看透这一点,什么时候才能懂得专心致志。多一点也许不是坏事,但少一点却意味着轻松和得到更多的可能。人生的道路漫长,常常给自己减负,才能轻装上阵。
5.怀超然之心,便无拘无束
成大事者,无拘小节;小事不成者,纷繁缠身。
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寺院修行3年,自觉没有长进,便对师父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师父,我每天都在诵读佛经,一有时间就思考佛理,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进步呢?”
师父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喝一杯茶吧。”说着,师父亲自为小和尚的茶杯斟满茶水。眼看着茶水溢了出来,小和尚说:“师父,水溢出来了,杯子已经满了。”
“不,杯子没有满,还能继续倒。”师父说,继续倒茶。
“杯子已经满了,怎么能再容纳茶水呢?”小和尚说。
“那么,你的脑子已经满了,怎么还能容纳新的东西呢?”师父反问。
小和尚恍然大悟,说:“原来我心里装不进东西,是因为它已经满了。我还没有消化之前的,就想要获得新的东西,欲速则不达,难怪没有进步。”
人们总是寻求心灵的宁静、祥和,却又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就算是修禅的人也渴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欲速则不达,小和尚把自己的大脑装得太满,仿佛一个密闭的容器,不但装不了新东西,连旧的东西都无法正常流动,思维也就变得钝化,因此也就很难有进步。
比起肉体的衰老,精神上的停滞更加可怕。一旦思维被局限住,那么眼睛就不会注意到其他的东西,满脑子只围绕着一个东西转动,最后成了钟表上的指针,机械呆板,缺乏新意,这就是“痴”的代价。如果能给心灵留点儿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站得高一点儿,想得深一点儿,看得远一点儿。也只有在这个空间里,你才能够察觉到自己有远离尘嚣的一面。
张黎和徐青是一对好朋友。大学时,她们在不同的宿舍,学不同的专业,每周见几次面,每次见面都要送给对方一些小礼物,还有着说不完的话。她们觉得对方就像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只盼望毕业后两个人能够住在一起,朝夕相处。
毕业后,张黎和徐青终于能够搬到一起生活,但是她们的相处却并不理想。两个人住得近,矛盾丛生,难免挑剔对方,发生口角。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吵翻了,张黎嚷嚷着说要搬家。一位师姐听说这件事后对她们说:“以前你们两个好得像是要穿同一条裤子,怎么毕业没多久就吵翻了呢?距离产生美,你们不用搬家,只要不住在同一间房里,保证没事。”
于是,张黎和徐青听从了学姐的建议,没有搬家,只是住到了不同的房间。二人有了各自的空间,关系果然缓和了不少,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人与人相处的至理。两个人一旦太接近,缺点就会暴露无遗。不在一起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对方的好;朝夕相处之后,对方的缺点被放大,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好。
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件坏事,一朵花远看是美丽的,就不必近处观看,如果连它的缺憾也一同被看个一清二楚,既让你不愉快,也让它难过。
搞摄影的人都有这种体会:镜头只有调到不远不近时,拍出的相片才是最美的。人生亦是如此,通晓事理的人可以从容地调整自己的镜头,不必急切,放下执念,让心灵始终保持宽广的状态,在充满禅性的悠然自得中享受最美的一瞬。
6.有缺憾,是一种不完美的完美
完美主义者往往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困惑,其实,是内心的执念阻碍了完美。
有个蜡像家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他做的蜡像务必要和真人一模一样,否则就毁掉重做。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以致一辈子都没有几件成型的作品。到了老年,他预感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为了逃避死神,他做了9个自己的蜡像摆放在房子里,以避免自己被死神带走。
没过多久,死神来了,他看到10个一模一样、一动不动的人,迷惑不斛,不知该带走哪一个。最后死神大声说:“不要以为你能为难死神,死神知道你的一切。”说着,他指着其中一座蜡像大叫:“看啊!这座蜡像的瑕疵多么明显,真是失败的作品!”
蜡像家“嗖”地跳了起来,抓着死神急切地问:“瑕疵在哪里?瑕疵在哪里?”死神说:“有没有瑕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抓住你了!记住,太苛求完美会害死自己,世间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说着,他取走了蜡像家的性命。
有些人痴迷于完美,认为凡事只有做到十全十美才是成功,不允许有任何瑕疵。而这样的人最后大多成了偏执狂。故事中的蜡像家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他雕塑出的蜡像十分完美,也许能够骗过任何人。可是,完美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因为太过追求完美,他没有躲过死神。
大智慧之人戒痴,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小心的不是“痴”,而是过于痴迷。偏执者的误区在于别人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却会完全忘记目的,只想着如何做到最好,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小细节的完美,忘记整个大局。
古时候有个富翁,他有一个独生女,长得无比娇美,性格温柔,才情又好,可谓样样优秀。富翁爱若掌上明珠,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发誓只有世间最优秀的男子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转眼,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来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可富翁总是对男方的条件诸多挑剔,认为对方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于是,富翁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
又过了几年,富翁的女儿年龄越来越大,求婚的人越来越少,富翁的妻子劝他:“不要再耽误女儿的终身大事了,找个差不多的对象就好。”富翁却说:“我是对女儿负责才会如此,终身大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呢?”仍然对求婚者挑剔不已。又过了几年,已经没有人来向富翁的女儿求婚了。
富翁执意要替女儿选个最好的婆家,挑三拣四,耽误了女儿一辈子。其实不论人与事,合适与中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非要制定一个“最高标准”,然后按图索骥,无异于大海捞针。就算真能找到,也许对方也是偏执狂,也会对你百般挑剔。
世界上也许有你心目中的十全十美,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所想象的完美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不美”。凡事要求高标准没有什么不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提升能力,对他人要求严格虽然可能得罪人,却也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敬重。但如果高要求变成了苛求,就会让人吃不消。何况你的标准并不是别人的标准,何必强人所难?
很美,却不完美,这才是生命的常态。
7.淡然处世,无忧纷扰
身处乱世,心静如止水;身处繁华,沉稳如磐石。
一个青年坐在村口不住地叹气,有位禅师经过问道:“后生,你为何长吁短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