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13460000000020

第20章 不取邪财,正视名利——淡泊人生无欲无求(1)

有人说:“金钱是一种祝福,不过只有在离开它之后我们才能受益。”其实金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全在人们如何使用。以一颗平淡、不争的心去接近它,它便会展露善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内心,不取邪财,方得智者之心。

1.灵魂至上,淡泊名利

看淡钱财,灵魂会变得空明;清除杂念,心境自然淡泊。

钱,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为什么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难道得到了金钱,就等于拥有了幸福吗?难道为了得到金钱,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牺牲自己的品德吗?

安布鲁斯·比尔斯编撰的《魔鬼辞典》中对金钱做出了这样一种诠释:“金钱是有文化修养的标志,也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金钱是一种祝福,不过只有在离开它之后我们才能受益。”

有时,金钱是能够让人赢取幸福和快乐的,但追逐金钱的路绝不简单。除了极个别富翁外,大多数人也都喜好钱财,甚至为钱财迷失了双眼,出卖了心灵。钱能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幸福感,还有贪婪和罪恶。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有一部著名的悲剧叫《雅典的泰门》。这个故事说的是,雅典贵族子弟泰门坐拥财富而且慷慨好施,于是身边聚集了很多阿谀奉承的“朋友”。这些人有的是贫苦穷人,有的是达官贵族,他们为了骗取泰门的钱财,甚至愿意为他当牛做马。

于是,泰门很快家产荡尽,负债累累。那些曾经依附于他的所谓的“朋友们”马上与他断绝了来往,而那些债主们则无情地逼他还债。经过这次世事变迁,泰门看尽了人类的贪婪和忘恩负义,变成了一个愤世者。

出于报复,泰门再次举行宴会,向曾经的门客发了请帖,那些人一见宴会如此奢华,以为泰门是在装穷考验自己,于是又蜂拥而至,虚情假意地向泰门解释。泰门气急败坏,揭开食盒盖子,把盘子里的热水泼在客人的脸上和身上,把他们痛骂了一顿。

从此,泰门离家出走,宁可躲进荒凉的洞穴,过着野兽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到富丽堂皇的城市。然而,上帝十分眷顾他,泰门居然在挖树根时发现了一堆金子。看透人世冷暖的泰门把金子分发给过路的穷人、妓女和窃贼,最终自己在绝望和孤独中悲愤而死。

这是一部悲剧,莎士比亚借泰门之口大发感慨,以揭露在金钱的诱惑下人心的丑恶。听一听泰门的心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呵,你是可爱的凶手,帝王逃不过你的掌握,亲生的父子会被你离间……

哲学家史威夫特说:“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如果我们把金钱当作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我们的身心。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智地对待金钱。金钱本身并不邪恶,只不过人的内心会因为它而变得邪恶。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内心,看淡金钱,看淡一切邪财而不取。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你能保证自己的内心洁净澄明,金钱依然是可爱的。

一个贫穷的农夫生性老实,经常做一些善事。后来他的名声传到了上帝的耳朵里,上帝就偷偷在他家的鸡窝里放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第二天,农夫在他家的鸡窝里发现了一只金蛋,农夫喜出望外,但转念一想,觉得一定是有人在跟他开玩笑。农夫是个谨慎的人,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带着金蛋去了金匠那里,一经检测,发现它果然是纯金的。

后来,农夫把金蛋卖了,得到很多钱。那天晚上,他为此同家人大大庆贺了一番。

第二天早上,农夫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看鸡还会不会下金蛋,于是在鸡窝里一摸,果然又有一枚金蛋,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

开始,农夫一家人喜出望外,但金蛋越多,人就变得越贪婪,很快他就对每天才得到一枚金蛋感到不满足了。于是,他心生邪念,要将鸡杀死,从而一次性取出所有的金蛋。然而,等杀死鸡后他才发现所有的蛋都还是小小的正在长着的蛋,而他一枚金蛋也没有得到。

农夫本来因为他的慈善心肠得到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但他为了得到更多的金蛋而迷失了本性、抛弃了灵魂,结果杀死了鸡,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其实,一些人每天都在重复着杀鸡取卵的勾当,结果钱不但没有得到,反而丢失了本来的人性。取有道之财、合法之财,人方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心地无私地活着。一个正直的人不会拒绝接受财富,但对不合法之财却从不沾惹。因为不合法之财会让自己受到欲望的牵制,最后受到精神和良心的折磨,落得一生不得自由的悲惨下场。如果我们能够将钱财看淡一点儿,心胸宽广一点儿,当你能容得下万事万物之时,就不会为一点儿钱财动心而生邪念。

2.清心寡欲,回归本真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羁绊;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成长。

如今在很多国家都流行一种简朴甚至清贫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求奢华浪漫的法国人像是改变性格一样,再不会选择那些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的生活方式了,相反,他们越来越趋向“清贫”地生活。这点从着装上就能得到验证,那些白领阶层,穿着都十分随意,衣料大都是棉布或化纤的,很少有羊毛、羊绒织品。这与法国人历来的追求时尚大相径庭。

在德国人眼中,他们的奔驰轿车跟他们的国家一样值得骄傲,但要是谁开着奔驰私家车招摇过市,一定会遭到鄙视的目光,因为德国人现在都普遍选择小排量的轿车作为家用车。

这种突如其来的节俭之风之所以吹向那些经济社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在尝尽奢华之后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

当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而开始追求小康甚至更富裕的生活时,财富反而成为一些人走向幸福的绊脚石。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追求财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迷失了淳朴的本性。当人们认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时候,会发现钱唯独不能买到最简单的幸福。

当你的财富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大时,十分容易丢弃了最初的愿望,迷失了自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靠的是勤劳肯干,那时人人都夸他是个好青年。然而随着财富的累积,他变得越来越贪婪,当他富甲一方之后,就更加冷酷残忍了。那时,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甚至还有人制作他的木偶像,然后将那木偶像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诅咒和谩骂几乎每天充斥着他的耳朵,就连他的兄弟也对他十分厌恶,可以说洛克菲勒的前半生都在众叛亲离中度过。

53岁的洛克菲勒在享尽人世繁华后,被疾病缠身,人瘦得不成样子。医生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中选择一样。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时的他终于领悟到,是贪婪的欲望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了家,每日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戏剧,还常常跟邻居打成一片。他开始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洛克菲勒发现当他逐渐放下那些华而不实的欲望后,烦恼少了,身体也健康了不少。后来,他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社会。但因为他臭名昭著,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金钱,可是他没有放弃,他通过努力,使人们慢慢相信了他的诚意。

那时,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他听说之后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他甚至将慈善活动投放至全世界,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便是靠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国发生疫病灾害,洛克菲勒动用基金会资金进行资助,有了足够的疫苗预防而不致成灾;此外,洛克菲勒还为黑人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从这以后,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散尽千金,才重返生命的正道。据统计,他一生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美元。他用前半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用后半生的岁月找回了因为财富而丢失的世界,那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做完这些事情后,享年98岁的洛克菲勒觉得了无遗憾了。

人的幸福感是很奇怪、很微妙的。当有了钱以后,我们未必会感到幸福,甚至有可能很不幸福;而贫穷是不幸的,但当事人如果能够接受现状,安贫乐道,并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因子,充分享受每一个细小的快乐,则未必感觉不到幸福。

在满足欲望的征程上,我们的幸福变得越来越单调、脆弱、不堪一击,当财富蒙蔽双眼,我们最原始、最朴素、最简单的幸福也就迷失了。清心寡欲,才能保留住本性的淳朴。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远离真善美,不被金钱欲望所奴役,那么幸福就会主动来敲门。

3.明眼看世界,淡泊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