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13438200000036

第36章 晋卦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此卦上卦是离,是火是光,下卦是坤,是地是顺。地上有光,则为顺。离在上坤在下,是太阳普照大地、万物柔顺依附之象,因此,忠于职守的人,就能晋升。

锡:通赐。马:车和马。蕃庶:多

柔顺、依附,构成“晋”的必要条件,颇有意思。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官吏无不以柔顺、依附为晋升的必要条件,恭顺和人身依附成为仕途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摧”是摧毁、挫败。“如”是助词,与然相同。“罔”是无,“孚”是信。

这一卦的卦名“晋”,当然各爻都要前进。但初六是阴爻,在最下位,力量弱,虽然与九四相应,可是,九四阳爻阴位不正,并不能施以援手,如果勉强前进,就会挫败。不过,只要坚持纯正,仍然吉祥,即使不能取信于人,只要心里坦然,面对现实,就不会有灾难。

象传说:前进会挫败,但自己走的是正道,心地坦然,不会有灾难,是说还没得到任用,没有责任,所以能够无忧无虑,悠然自得。

这一爻,说明前进时必须动机顺正,即或失败,也能坦然。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介”是大。“王母”,即祖母。最古老的字书《尔雅·释亲》中说:“父亲的母亲为王母。”

六二阴爻阴位,在下卦中位,中而且正,当然会升进。但与六五阴阴不能相应,上方缺乏援引;因而,前途困难,不能不忧愁。不过,开始孤立无援,只要坚守纯正,仍然吉祥;就像由祖母那里得到很大的福气。

象传说:这是因为六二在中位,又阴爻得正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不得前进,不必忧虑,中正必然有成功之日。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允”是信的意思。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又不在中位,当然会后悔。可是,下方的两个阴爻志同道合,也要前进,得到众人的信赖与支持,本来应该后悔的因素就消失了。

象传说:众人信赖,是由于志向都在向上升进。

这一爻,说明前进必须以获得群众的信赖为前提。

九四:晋如鼠,贞厉。

象曰:鼠贞厉,位不当也。

《诗经·魏风·硕鼠》中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即偷吃农作物的野鼠。

九四阳爻阴位,离开中位,不中不正,却晋升到高位。由于缺乏道德,地位高反而更加贪婪,就像田间的野鼠,所以说,像野鼠般贪婪的人晋升到高位,即或行为正当,前途也有危险。象传说:这是由于九四不中不正,地位不当。

这一爻,说明不可悻进,不可贪得无厌。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恤”是忧的意思。

六五阴爻阳位不正,结果应当后悔;但六五是上卦的“离”象征光明的主爻,下卦“坤”是顺;因而,是以光明磊落的态度高居君位,下面又服从的形象,想象中的后悔就消失了。所以,不必为得失担忧,前进吉祥,没有不利。象传说:这是说前往会有吉庆。

这一爻,说明光明磊落,不计较得失,前进必然有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九以刚爻居晋卦之极,故以“晋其角”为上九的喻象。但这一爻象很不好,晋卦虽是上进之卦,但用柔而不用刚。由于上九刚,已无处可进,偏偏又要急躁而进,这样下去当然有危险。此时唯有自我克制,将这种躁进之气力转移到征伐叛乱的属邑上,方可变危厉为吉。

征伐叛乱的属邑虽然正确,但叛乱本身是由于自己王侯之政道未能昌明而造成的,仍是令人遗憾之事,所以要守持正固,以防憾事再度发生。

这一爻是说,刚进而至极,须自我克制。

以正以柔明德进取

晋卦居于大壮卦之后,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上升进取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愿望,但对“晋”的方法途径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晋卦强调,积极进取以求发展,须动机纯正,即便失败也问心无愧。不能忧虑于一时的得失,而宜把握中正的原则。其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以柔顺进行,二是目标要正确光明。这应当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记取并深入体会的领导思想。比如说目标要光明正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来说明一下。当初他们因苦役失期犯死罪而亡命江湖,如果只是为了活命而打家劫舍,盗贼其行,则名为“进”而实则“昧”,显然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是,陈胜、吴广不是这样,而是以推翻暴秦的黑暗统治为目标和口号,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史记·陈涉世家》中这样评说:“陈胜虽(兵败)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相亡秦,由涉首事也。”当然,他们后来的个人结局是由其他复杂原因造成的。那时的他们已或多或少地与“晋”道偏离,因此,没有能够保持住持续上升的趋势。

晋卦也蕴涵着深刻的领导思想,体现在其各爻爻辞之中,如“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就说明了坚守纯正的重要性。东晋蔡谟,字道明,穆帝时迁侍中、司徒。别人为往上爬而费尽心机,蔡则反之,坚辞不拜,并对所亲云:“我若为司徒,将为后代所哂,义不敢拜也。”东晋是个门阀贵族统治的时代,朝政分别为庾、桓、王、谢诸世家大族所控制,蔡谟若贪权拜相,必遭不测。所以蔡氏审时度势,量其德能而行。后来他因故被贬为庶人,但皇太后下诏复其爵禄,他也是辞病而“不复朝见”,终于在东晋贵族尔虞我诈的乱世中保其晚节以终。在宦海浮沉中,人以升迁为喜,蔡谟却因通《易》理而明断形势,反以高升为忧,如六二之“晋如摧如”,终因其德行明识而获“王母”(皇太后)之介福致其贞吉。

东晋初年大将军王敦的“进取”,则体现了九四中“晋如鼠,贞厉”的道理。他心怀野心,虽居于权重位高的大将军之位仍不满足,一直暗中蓄谋造反。后来他兵陷建康而逼宫,欲行篡逆,觊觎大位,旋即身败名裂而遗臭万年。继之者大司马桓温,弄权当道,争九锡而谋帝位,终归于失败而致千古骂名。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则说明了在“晋”最初实现时,以光明磊落、柔顺谦和的心态居于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这其实也是“进取”过程中至为关键的阶段,历史上有许多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可佐以证明。如汉文帝刘恒,他身为高祖庶子,在汉大臣共诛专政诸吕之后,因缘际会,登上大宝。他是上无在朝亲贵之依,下乏郡国地方之基,力单势孤,故辞天子位再三。后虽即位为天子,但诚惶诚恐,兢兢业业,唯恐有失,犹如晋卦六五之“柔主”。但是汉文帝并不因此而患得患失无所作为,相反,他牢牢把握住晋进机遇,以柔制刚,与民休息。他虽暂不接受年轻贾谊那急切激烈的建议,以免激起绛、灌诸重臣贵族的反对;但又暗中用贾谊之意,终于排除干扰,获众支持,很快恢复生产,经济日益发展,迎来了史称“文景之治”的大汉之光明局势。故《史记·孝文帝本纪》赞曰:“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反面之例如西汉中期昌邑王刘贺。在昭帝无嗣而崩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征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在朝野毫无实力,堪称“柔主”。但他缺乏自知之明,只知进取而不言退让,即位后刚愎自用,骄奢淫乱,终于被废而身死国灭。于此可见,晋进之际,善于用“柔”而有正确认识,也与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总的来看,晋卦是讲“进取”之道的,同时也鼓励人进取,但进取必须讲方法、讲方式。晋卦所体现的这种思想,不独给有领导身份的“君子”以指导,同样也能给普通人以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