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58

第58章 不做有勇无谋的傻瓜

他(孔子)骂子路,像你这种个性、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

——南怀瑾《论语别裁·千古艰难保唯一死》

【精彩导读】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大意是说,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却笑了,他不由得骂子路说:“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看上去一鼓作气,很英勇的样子,大有一副慷慨赴死的凛然气概,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是去冤枉送死。真正成大事的人必须有勇有谋才行。”

在孔子看来,子路的勇不是大勇,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英勇而已。南怀瑾先生也很是认同,他说在孔子的学问当中,仁、智、勇是不可分离的。真正的仁,一定是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一定是有仁有勇;真正的大勇,也一定是有仁有智。

表面上看起来的英勇,也就是孔子说过的“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南怀瑾先生解释道:脾气大,动不动就打人,一切做了再说,这虽然是好勇,却没有真正的修养,很容易出乱子。勇气固然很重要,但是为了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情大挥拳头,这不是“勇”。子路就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所以孔子教育他“有勇”还要“好学”,“好谋而成者也”,否则就容易出差错。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注意培养他的勇气,更要注意培养他遇事多思考的习惯,做到有勇有谋,才能避免在人生中遭遇过多的挫折。

【亲子诵读】

《孟子·公孙丑上》节选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解析:

公孙丑问孟子:“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