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55

第55章 勇,就是要敢为天下先

尽管儒家标榜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历代帝王的盛德,可是他们本身所走的路线,都是依据既成的力量,推行他们的理想;依附别人的门户,并没有自己去走出一条路来,或自己起而行之,去实现他们的理想。

——南怀瑾《孟子旁通·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精彩导读】

“敢为天下先”是要人们敢于做先行者,开天下万物之先河,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敢为天下先”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老子所处的那个乱世,老子推崇无为而治的人生理念,因此他是不提倡人们“敢为天下先”的,这在南怀瑾看来,是因为春秋时期的社会已经很乱了,老子之所以推崇“不敢为天下先”,是怕人们犯了激进主义的毛病,扰乱了生活的清净。

然而,纵观古今,凡有成就者,他们无不拥有敢于尝试的勇气。神农氏冒生命危险尝遍百草,创出古未有之事,使后世子孙享福延寿;孔子在春秋战乱时期大胆提出“仁道”思想,创立儒家学派,为中国的文化奠定下坚实的儒学基础;司马光耗尽毕生的精力,终于完成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苏轼创立“豪放派”宋词,使宋词大放异彩……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敢为天下先”最好的证明。

胡适先生在《少年中国之精神》一文中这么写道: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都只是消极的缩头主义。这些人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所以变成一班退缩懦夫。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胆子,遇事首先想的就是退缩,只求平安,奉行生活中消极的缩头主义,那么等待孩子的只能是“懦夫”这个称号。不想让孩子成为懦夫,我们就要培养孩子“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让他去尝试去努力,才能让他成为他人眼中敢作敢为的强者!

【亲子诵读】

《论语·子路》节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解析: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解析: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