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13434600000030

第30章 村落·泥土开出彼岸花

在普罗旺斯,村庄往往比城市更加诱人,小小的村庄沿着山坡修建而成,在山崖上勾勒出一块又一块独特风貌,与城市的繁华遥相呼应,村庄更像是一个小家碧玉的姑娘,不张扬,却又略带一点风情。

在所有小村落里,梅纳村可谓是最著名的小村落。它是梅尔当年居住的小村,一提到它,所有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梅尔的著作《永远的普罗旺斯》,想到梅尔在里面所描绘的天然优美的田园风光,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性格各异的邻里朋友,热闹非凡的狗狗大赛。

梅尔写这本书时,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抒发一下心中的幸福之情,可是没想到随着书越来越畅销,前来拜访他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只是来这里旅行的人们,也会特意找到他那所小房子,好奇地打探他的生活是否真的如同书中所写的那么惬意。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几乎每日都会响起的敲门声让他不得不全家搬离了这里,从此,这个村子上再也没有一位被称为“普罗旺斯梅纳村英国虾”的老人。

幸好,陆续前来的游客们并没有破坏这座小村落的原始风貌。村上的人也并没有因为旅客的增加而添置任何刻意的建筑或摆设。游荡在村子里,看不到闪着霓虹灯的告示板,看不到印成小册子出售的观光指南,看不到任何取景收费的标志,看不到打着各种旗号漫天要价的旅店,也看不到琳琅满目的与这里相关的纪念品商店。那份原始的古朴还在,一切都还是很久以前的样子。

梅纳村是一座著名的“鸟巢村”,顾名思义,这里是一个能够让人内心安适的地方,就像鸟儿的巢一样,虽然简陋,不及外面的花花世界丰富多彩,不及途中遇到的豪宅那么温暖舒适,却是鸟儿们最为眷恋的地方,也是它们终会回去的地方。

静静地沐浴在朝阳的晨曦中,呼吸着最原始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最美的时刻,静谧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可以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不仅这里的人不愿意离开,有许多来这里旅行的人也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迟迟舍不得离去,还有一些人甚至像梅尔一样在这里住了下来。我在这里遇到一对夫妻,他们原本生活在大城市,有着各自的工作,数年前,他们来这里旅行,看到这里的景色,感受到这里的安然,便再也不想离开了。最后,他们商量好,一起辞掉了工作,在这里开了一家旅店,接待来往的游客。他们开旅店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生活,并不是为了赚取多大的利润,所以住宿的价格并不贵。对每个入住的人,他们都非常热情,那热情中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因素,仅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

除了梅纳村,还有许多村子都属于“鸟巢村”,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让漂泊在外的人们心生安定,想要永远生活在这里。由于起初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躲避乱世,所以这些小村子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人的灵魂总是在天空,登得越高离自己的灵魂也就越近。

勾德禾位于沃克吕兹高原的尽头,它的周围是建于罗马时代的古老城墙,村落就静静地安睡在那坚实的城墙之内。远远望去,勾德禾就像一座浮在半空中的城堡,这场景让我想起宫崎骏大师笔下的《天空之城》。

这里所有的房子都由石头砌成,房子沿着山路的走势渐渐升高,层层叠叠。穿过厚重感十足的门廊时,能够感受到一股十足的文艺复兴风。在这样的小村庄里,汽车成了一种累赘,因为即使走遍整个村庄也不过30分钟左右。这里的街道是铺着石板的山路,一条小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很快便到了尽头。

中世纪时期,这里开始有了法国人的身影。那是一群处于逃难过程中的法国人,他们在寻找容身之处时无意发现了这里,之后便定居在了这里。这里的地势让他们躲过了外面的追赶和混乱,从此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不同的人获得的是不同的感受。一进入勾德禾,一股亲切的感觉迎面而来。这里的居民对人非常友好,他们会热情地向游人打招呼,就像招呼久违的亲戚朋友一样。或许因为这里实在太小,或许因为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友善,在这座村落中,无论走到哪里,白天或是黑夜,我的心中都不会产生丝毫不安,不会有独自走在一座陌生大都市街头的心慌。任何美好的感受都有一个基础,首先你得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在拥有这心灵的同时,你该懂得去认真地体会感受,以及归纳总结。

相比于大城市中人们对汽车的紧张程度,这里的人们对汽车的态度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家中有汽车的居民通常会将车子停在门口,或是一处宽敞又不会阻挡人们行走的地方,不会特别在意,也不会有人给汽车蒙上各种各样的罩子。没有人担心车子放在外面会被划伤,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再调皮的孩子也知道不可以这样做。

人们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车会被其他的车辆划伤,由于村落较小,步行便可以逛完整个村落,所以很少有人开着汽车在村落里转来转去。事实上,想要在村落中开着车闲逛,远远不如步行更方便。万一两辆汽车不巧在那些狭窄的小巷中相遇,便只有一方小心翼翼地将车倒出小巷,让另一方通过后方能继续前行。

有人说,只要你去了普罗旺斯,就不会想离开。因为那里,有你想要的东西。勾德禾更是吸引着很多具有艺术气息的人,现在也常常可以看见法国年轻人在这里默默写生。这座遗世之城对艺术家们产生的吸引力绝不是偶然的景象。俄国浪漫主义画家夏加尔曾在这里居住,将自己旧时的草稿加以重新创作和润色。对于他来说,这里是让他灵感迸发的神奇之地,正是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小村落里,他的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太阳升起时,一片红色出现在绿色的高原之上,仔细看去,那是一座座小小的房子,它们堆积在山上,远远望去好像一块淋上了红色果酱的沙冰。待阳光渐渐变得柔和而明亮,我才发现那片红色并不是被阳光染成的,而是房子本身的颜色,天然的赭红色。

这里是鲁西庸,是被称为“沃克吕兹高原上的红”的鲁西庸,也是当选了“法国100个最美丽的小村庄”之一的鲁西庸。鲁西庸位于吕贝隆山和冯杜山之间,沃克吕兹高原的最南端, “鲁西庸”一词在拉丁语中代表“红色的山”,这和它的外在形象非常相符,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的。

赭红色是一种热烈的色彩,常被拿来绘制栏杆等物。这里的赭红色来自于满山的赭矿石。自从18世纪末,人们从赭矿石中提取出赭石色,并用其与红色调和制作出第一批赭红色的颜料以来,这里便成为了赭红色颜料的重要产地。村中有一条通往古老的颜料制作工厂的“赭色小径”,小径的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形状怪异的石柱群,它们长年累月地矗立在那里,被风化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如今,制作工厂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博物馆,我在那里看到了数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发现这些赭石,又是如何从中提取出赭石颜料的全过程。

如今的鲁西庸再也不是多年前那个封闭的山村,在这里,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建筑一样都不少。在堆叠的房屋中,有教堂,有小酒店,有画廊,有邮局,有村政府……村子里所有建筑,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营业场所还是自家庭院,每一处都涂满了天然的赭红色。仿佛是天堂里的画师不小心打翻了一桶赭红色的颜料,那颜料又恰好均匀地洒在了这里。赭红色的房屋,湛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林,灰白色的岩层,彼此之间搭配得天衣无缝,美不胜收。

餐馆和咖啡馆是每一个法国城市中都必备的场所,即使在这样的小村里也不例外,只不过相比于城市,这里的咖啡馆和餐馆的规模要小许多,数量也少了很多。老人们坐在咖啡馆的露天咖啡座上,一边看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报纸上的新闻,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晚年。村子的正中央是村政府和政府广场,在众多房子的怀抱中,小小的广场别有一番精致的韵味。广场旁边有一家出售明信片的小店,店门口摆着一个双层的陈列架,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明信片。没有人在一旁看管,游客可以自由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明信片。

这里曾住过许多名人,美国社会学家威利和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都曾居住在这里。贝克特还在这里创作了他的法语小说——《瓦特》。

屈屈隆村是一个恬静的地方,这里到处是悠闲的人们,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喝喝咖啡,晒晒太阳,一天就这样静静地过去了,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普罗旺斯的大厅”。

1720年的屈屈隆并不像现在看到的这样安逸,那一年,可怕的瘟疫夺去了村里近三分之二的人的生命。后来,村子里来了一位守护者,在他的悉心治疗下,患病的居民们渐渐好了起来,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为了感谢那位守护者,村民们将每年的5月21日定为感谢日,并于当天举办祭礼,砍树,鸣笛,击鼓,跳舞。女孩子们身穿印有普罗旺斯向日葵图案的裙子,男孩子们头戴红色的贝雷帽,当音乐声响起时,他们便开始面对面地跳舞,一边跳,一边祈祷村庄里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在普罗旺斯,最美的是那些如同鹫巢一样的村庄。村落给人的感觉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们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人情味,也充满艺术气息。谁说乡村里没有艺术?谁说乡村中的艺术只能供当地的人们闲暇时消遣?红色陶土制作的罐子朴实大方,小小的画廊里竟然收藏了50多位画家的作品,就连那些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们也曾被这些小小的村落摄去了魂魄,痴痴地停留在这里不肯离开。

这就是普罗旺斯的村落,让无数游客不忍离去的村落,让许多口中说着“我只去看看”的人们最后放弃原有的生活定居下来的村落。这些小村落如同烂漫的山花一般,一团团一簇簇地盛开在山崖之上。它们散发着一种魔力,这魔力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充满幸福,也让普罗旺斯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充满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