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才子佳人,英雄美女,自来就是千古佳话。如果说提起才子佳人,人们便会想起唐伯虎与秋香,那么提起英雄美女,楚霸王和虞姬便是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说,虞姬是慕项羽的英名自愿嫁与他为妻的;也有人说,项羽在江东时偶遇虞姬,惊为天人,故而求娶佳人,共谱佳话。
这些都不重要,正如罗大佑有一首《滚滚红尘》的歌:“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或许楚霸王和虞姬,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走到一起的。
重要的是,无论贫穷富贵,无论胜败生死,他们都能相濡以沫,誓死不渝。
所以,楚霸王项羽才会在兵败乌江的时刻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所以,美人虞姬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吟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所以,《垓下歌》应该与《和项王歌》一起欣赏,方能体会其中的深意。一个是四面楚歌,兵败乌江,英雄末路,回首身旁,只有心爱的虞姬与乌骓马生死相随;一个是美人情烈,绝代芳华,一曲悲歌中早已下定必死的决心。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楚歌声中,虞姬跳了人生中最后一支舞,为那个被人称之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男人。曼妙的舞姿里项王一杯接一杯地痛饮,虞姬的眼前却浮现出以往岁月中的一幕幕:此刻,这个走到末路的男人,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他侠骨柔肠,情深义重,自始至终从未泯灭对女性的温情。他是一个完整真实的普通人,他有着毫不混淆的爱恨情仇。
他狂放,所以十几岁就无所顾忌地对着东游的秦始皇喊出心中的狂言:“彼可取而代也!”,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他狂傲,他的骄傲来源于骨子里的贵族气质。鸿门宴上,年方24岁的少年英雄,有着大把的青春作为赌注,根本不把那个赔着小心的市井无赖当成一回事,他自信地坐在主位上,居高临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身虚体胖的中年人,深黑的眼波里流过一丝不屑。
他狂狷,所以执拗地违背亚父范增的意愿,像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本能地抗拒着来自父辈们的谆谆告诫。
他真诚,他的真诚,是巨鹿之战中即兴发表的煽动式演讲,是鸿门宴上对着樊哙直呼“壮士”的爽快,是被范增骂作“竖子”后默然不应的孩子气,是被刘邦三两句可怜兮兮的解释便卸去武器,并且立马供出卧底曹无伤的简单。
他温暖,他眷念故土,心心念念的是江东父老,以致被人嘲笑为沐猴而冠。在虞姬看来,说这话的肯定是像刘邦那样的好色男人,为了前程,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父亲也可以任人宰割,还要分一杯羹,何谈故土之情?
他仁爱,狂放不羁的面孔下掩盖着一片脉脉情怀。他的仁爱,是虽杀敌如麻,对自己的将士却关爱备至,并亲自为他们吮血敷伤时的流泪不止;是一再放走刘邦、刘父、吕后,以及刘邦一对儿女的“妇人之仁”。
作为女人,短暂的生命中能得如此知己,可谓足矣。尽管此刻身临绝境,但虞姬无怨无悔。为了让项王无所牵挂,唱完了这首爱情悲歌,虞姬拔剑自刎,颈间的鲜血溅落在项王的衣袍上,如同盛开了一夜的芍药花。
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这便是这一对英雄美人的爱情誓言。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虞姬不自刎,或许项羽还会带着她渡过乌江,或是东山再起,或是做一对布衣夫妻。事实上,这样的设想只不过是读者的一厢情愿。这一对英雄儿女,以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又怎么会悄无声息地结束呢?虞姬死得惨烈,正是这惨烈激荡着楚霸王的心胸,让他在那个四面楚歌的夜晚选择战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就这样,美人自刎乌江后,楚霸王项羽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东城之战。这是一场完全为了人格尊严的战斗,那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完全配得上虞姬的惨烈忠贞,他虽败犹荣。
还是让太史公来为我们描述项羽生命的最后一刻吧:“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尽管有机会逃亡,他宁可选择战死疆场;尽管只剩一个人,他还是坚持战斗到了最后。
慷慨赴死,义无反顾。这样的一对英雄儿女,这样的惨烈与悲壮,这样的高贵与骄傲,是刘邦平民式的实用主义永远也无法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