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诸葛亮遗书
13432200000010

第10章 联合抗曹:借人之力,图己之事(4)

请求延期归还是假,长期占有是真,这是我不还又不愿得罪孙权的计谋,俗话说:“哪有把到手的肥肉送给别人的道理。”

我早已料到,区区小计是瞒不过周瑜的,果然,探马回报,周瑜听完鲁肃的汇报,大发雷霆。他再一次要鲁肃去荆州。

鲁肃依照周瑜的吩咐面见刘备说:“吴侯十分同情您的处境,与众将商量后决定起兵,替你取西川。取了西川,再换回荆州,这样西川只当是东吴给您的一份嫁妆。到时军马路过时,只希望能提供些粮草,别无他求。”

我一听,就知道周瑜这小子没安好心,这样明来的假道伐虢竟敢用到我诸葛亮身上,简直是欺我荆州无人,我倒要让他看看到底是谁厉害,我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排兵布阵。

半晌过后,刘备还在犹豫不决,我赶紧点头说:“难得吴侯一片好心。雄师来到后我主定迎接犒劳。说完,我看到鲁肃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

鲁肃刚走,刘备便问我东吴的真正用意。我说:“此乃周瑜小人的‘假道伐虢’之计。名为收西川,实则取荆州。不过,周瑜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周瑜此次前来,我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事隔不久,周瑜起兵五万,浩浩荡荡开往荆州。早有细作来报,我布置完各路军马,静候周瑜来临,并准备一封书信,派人送与周瑜。

周瑜到了荆州城下,本以为我主刘备会大开城门,箪食壶浆迎接于他,然后他乘机抢杀过去。

然而,他忘了对手是谁,忘了他的对手我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注定了他会失败。

在一声梆响过后,周瑜见到的是满城士兵高喊活捉周瑜的情景,随后,从四面奔杀过来声势浩大的人马。此时,周瑜终于知道又上了我的当,一股怒气填胸,箭伤复发,坠于马下,片刻又有人递上我派人送去的信。

这是我的最后一招,名为谏言,实为嘲笑他无能,想那自傲的周公谨怎经受得了这般打击。

不久探子回报:周公谨读罢信,高呼几声“既生瑜,何生亮?”竟气绝身亡。

事后,刘备问我,为何片言只字便能让才华横溢的周瑜气绝身亡?闻言,我不禁流下几滴眼泪,深情悲壮地说:“气量小是他的致命伤。与周瑜的斗智斗勇,让我感概颇多!”

做人要豁达大度

佛界有一对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名联告诉我们,人就这么一辈子,做人要豁达大度。

豁达大度说起来容易,实则做起来很难。它要求人们抑制个人的私欲,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

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怀狭窄的人没有一点气度,常常争先恐后地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但这点小利到手后,却又发现丢了大利,如同人们所说的,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胸襟坦荡广阔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为犹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做事稳重、态度从容不迫的人。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可能是豁达大度的人。

以我之见,豁达才是人生的奥秘: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若是成天被名利缠得牢牢的,得失算得精精的,那还何谈豁达,豁达就要有点豪气,乍暖还寒寻常事,浓妆淡抹总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如果条件不符,那你就得认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唠叨这几句话就会轻松得多。“功名利禄四道墙,人人翻滚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长。”与其悲悲戚戚、忧忧郁郁、寡寡欢欢地过一辈子,不如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活一生,难道这不好吗?

豁达代表的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勇气,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豁达的人,必是一条敢做敢为的汉子,而决不是那种佝偻着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豁达不是盲目的自我流露,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过不去呢?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种“德”。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他们会以德服人。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寨又怎么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云开雾散,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宽广的,走过去,前面便是一片天。

豁达是一种开朗,一种乐现,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你说,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让它都公平?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你就不会有太多牢骚,太多的不平。不过,“月有阴睛圆缺”对谁都一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变。你要知道,阴阳对峙,此消彼长,升降出入,这就是生机,拿这个大宇宙,看你这个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只有用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随之宽广起来,你的心胸也就会变得豁达起来。

当然,豁达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已构成危害的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以德服人是具有凝具力的重要武器。只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业之“天下”,你才会信心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周瑜之所以为片言只字而气绝身亡,是因他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从而不能做到豁达。可惜他是我的对手,我的这番道理是不会说于他的。

借荆州为刘备招亲:为老板“办实事”,易得到老板信赖

我并不是个天生的“媒婆”,但如果当一回“媒婆”能让老板高兴一回又何乐而不为呢?人在社会上做事决不像吟诗诵赋那样简单,你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与老板的关系上,更主要的是办“实事”。

我自用计巧取荆、襄之地,周瑜便念念不忘,成天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要将此地收回。动不动就派鲁肃来烦我,鲁肃频繁的光顾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迫于无耐,我只得请我主交纸文书,表明暂借荆州,若将来我主得到西川,再归还荆州。并在文书上签字画押。

我这荒唐举措竟也送走了鲁肃,想起来就好笑,此等文书有什么用?哎!让鲁肃去聆听周瑜的教诲去吧,趁着这好心情,我对月抚琴,轻声吟唱起来。

俗话说:“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不久,我主死了甘夫人,整个荆州处于一片悲恸之中,刘备更是情绪低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对于他的悲恸我是理解的,但是整天无精打采却让我深感郁闷。想我诸葛孔明自出山以来,日夜操劳,以辅佐其成就大业为已任,是有家不能回,有阿丑不能见。为实现我的誓言,孤独时,我只能遥望隆中之茅芦,遐想阿丑之芳容。闲时抚琴弄鹤,亦非世上所说之雅趣,实为消遣寂寞之光阴,然此等心事又何人能知?何人能晓?

次日,甘夫人的死迅也传入周瑜耳里,我料他又会借机生事。果不其然,一天,我正在开导昼夜烦闷的刘备,忽报:“有东吴使者吕范来见。”我对刘备说:“这是周瑜的计谋,必是为荆州而来,他说什么暂且答应,我在屏风后暗听,然后再议。”

刘备把吕范请进了屋里。

原来,吕范奉孙权之命为刘备做媒而来。我早就听说孙权有一妹待嫁,正当妙龄,貌若天仙,只是性格颇烈,传闻非人中之龙不嫁。我原来不想参与其家事,我在前面也曾说过,下属不宜过问领导的家事,可这一次,这结亲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这阴谋一旦成功,我辅佐刘备成就霸业的夙愿,便永无实现之日,我是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于是我决定冒大不韪,插手我主的私事。

我说服刘备答应了这门亲事,并派孙乾第二天随吕范前往江南拜见孙权,表明刘备的态度。孙乾带回了吴候正等主公前去结交的消息。可是刘备仍旧迟疑,不愿前往。于是,我把赵云叫到身边。授他三个锦囊:

锦囊一:汝等此行凶险异常,当小心行事,到南郡后,不可急于见孙权,可教主公到豫州先去拜见乔国老,将详情告之,乔国老必会将消息告知国太,国太一知,主公性命可保也!但也不可大意,到南郡,当尽快求吴国太主持婚事,早日完婚才是上策。以防万一,汝当随时陪护左右,勿误!

锦囊二:婚事一成,孙权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定会将计就计,困主公于他地,以华堂大厦、美女金帛,娱主公之耳目,使其沉湎于酒色之中,达到疏远与我等的感情。汝打开此锦囊之时已是年终,为提醒主公回荆州,可假报军情,说曹操为报赤壁之仇,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甚是危急,请主公速回。孙夫人性格虽烈,但她定会随行。汝等当随时作好准备起程返回荆州。

锦囊三:孙权深恨主公,定不会轻易放行,必想方设法除掉主公而后快,因此,定会派兵前往追杀,到柴桑边界时,汝等会遇上周瑜在此部署的兵力。此时,你可让主公将结亲的真实缘由告之孙夫人,凭借孙夫人的威信,此劫定能破之。

我将此三个锦囊交与赵云,并叮嘱:锦囊一到达南豫时即可拆开,锦囊二到年终时方可拆开,锦囊三到危急时方可拆开。

我深信我的三个锦囊能保刘备全身而退,事实正如我所料,通过这次和周瑜、孙权的较量,我不仅为我主刘备娶回了娇妻,而且又乘势败了周瑜一回,世人都笑话周瑜的美人计,这一招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他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在荆州的庆祝会上,刘备把我好好地夸奖了一番,说诸葛先生不愧为人中龙,鸟中凤。还以我的名义,命人前往隆中送了些物什。从这件事中,我得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那就是:为老板“办实事”,易得到老板信赖。

我并不是个天生的“媒婆”,但如果当一回“媒婆”能让老板高兴一回又何乐而不为呢?人在社会上做事决不像吟诗诵赋那样简单,你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与老板的关系上,更主要的是办“实事”。

其实像我这样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例子古已有之,秦朝的商鞅就是一个典型。

商鞅以力主变法而闻名于史,可变法却并不是他原来的主张。当他来到秦国时,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业,收复失去的国土,商鞅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见,拜谒了孝公。一见面,他就大谈传说中的尧、舜这些帝王如何与百姓同甘共苦,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化了百姓,从而达到天下大治这一套所谓的“帝道”。结果说得秦孝公直打瞌睡,一句也没听进去。事后并责备景监说:“你的那个客人,只会说一些大话来欺人,不值得一用。”

景监埋怨商鞅,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了帝道,可他却不能领会。”

五天以后,商鞅又一次去见秦孝公,将原来所谈的那一套加以修正,可还是不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监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责,他对商鞅的怨气更大了。商鞅说:“我向国君推荐了夏、商、周三朝的治国之道,他还是接受不了,我希望国君再一次接见我!”

商鞅又一次去见孝公,这一次谈得比较投机,但也没表示要任用他,只是对景监说:“你的这个客人还可以,我能同他谈得来!”商鞅说:“我向国君推荐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强国的道理,国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见我一次,我知道怎么去说服国君了!”

当商鞅再一次向国君进言时,秦孝公听入了迷,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将坐席向前移,一连说了好几天也没有听够。景监很奇怪,问道:“你说了些什么打动了国君,国君高兴得很。”

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帝道、王道,国君说那些事太久了,他等不及,我向国君进献强国之术,国君就特别高兴。”

商鞅终于被秦孝公重用,随后他大行变法,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有趣的是,商鞅用来打动秦孝公的那一套强国之术,并不是他本人一贯信奉、矢志不移的政治理想,他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理想、信念的人,他仿佛像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货担里什么货色都有,买主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卖不出去的货物就收起来。由于他能迅速投买主(领导)之所好,所以很快便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