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32

第32章 腹腔镜外科止血技术

任何手术都难免会出现出血,开腹情况下可采用压迫、缝扎等方法处理出血。腹腔镜手术没有手的辅助,止血和预防出血成为腹腔镜外科的重要技术,本节介绍腹腔镜手术常见止血、预防出血方法。

一、电凝止血

它是腹腔镜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它加热组织致其血管变性、凝固和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电凝由单极和双极两种方法。

1.单极电凝止血:常应用的止血工具是电钩、电凝棒、电铲和分离钳,根据它们特点分述其止血用途。①电钩主要用于分离组织时边电凝边切割。这种情况适用于血管细、出血少的浆膜和疏松组织分离和止血。②电凝棒、电铲主要用肝脏创面和分离组织创面的片状渗血,其接触面积大,电凝损伤深度浅,片状止血效果较好,也可利用它们的电弧(电火花)效应而不接触组织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创面不结痂,其效果和现象相似氩气刀,应预防高电压火花伤及邻近组织和器官。③分离钳主要用于软组织创面点状出血和深部小出血,采用分离钳夹持、轻轻提起出血点,再电凝止血,预防分离钳尖电凝伤及深部的组织如胆管、血管和肠管等。总体上单极电凝止血主要应用于毛细血管的渗血和小血管的出血,它的缺点是不易掌握电凝的深度,产烟雾较多致视野不清。

2.双极电凝止血:它的电热效应聚焦在两个电极之间,热电损伤范围小,而且无切割作用,在腹腔镜外科用途同分离钳,LC手术很少用。

二、超声刀止血

超声刀是利用高能低频的超声波而对人体组织实施切割、凝固和空化效应的超声外科器械。其器械有钩形刀、球形刀和超生剪。钩状刀凝固直径2mm以内的血管,超生剪能够凝固直径高达5mm的血管,超声刀凝固作用的特点是刀头没有凝固组织的粘附、不产烟雾、热能低和切割组织。超声剪所产生的侧面热(<80℃)损伤要小于单极和双极电凝。在许多腹腔镜手术中能够替代机械的外科钳、夹和剪等,在LC中应用越来越多。

三、钛夹、可吸收夹夹闭止血

常用夹闭较粗的血管来止血。夹闭血管的夹子有两种,一种是钛夹,比较常用,夹子外形常与施夹器的构造相配合,有“V”和“U”形两种,二者的效果相同。这种金属夹可长期留在体内,它的存在有时能干扰CT或核磁影像的显像。若施夹时用力不当或所夹组织太厚有可能夹得不牢固,以致发生胆漏或出血。另一种是“带扣”和“U”形的可吸收夹,这种夹子有专用施夹器,适于夹闭较大血管和胆囊管,夹闭效果比钛夹可靠。“带扣”可吸收夹的缺点是要求血管裸露,预防血管出血的效果可靠,在血管出血的止血中,很难应用。也应注意电凝热伤及可吸收夹的扣,此扣容易变形脱扣致被夹血管出血。“U”形可吸收夹没有“带扣”夹这些缺点。

上夹止血的注意事项:适当分离但不需骨骼化,可根据血管的粗细选用不同型号的夹子,一般医院只备有“中号”的单发施夹器,因而,在施夹切断血管时,最少保留血管残端大于3mm,以免夹子脱落出血。血管撕脱或夹闭不牢引起血管出血时,助手采用冲洗器压住出血点,术者更换电凝棒或分离钳来压迫或钳夹出血点,然后助手快速清理积血、冲洗术野,观察清楚出血部位和确定止血方法后,最好提起出血组织施夹止血或电凝,切记不要盲目施夹或电凝以免损伤胆管或彻底撕断血管导致更大的出血。

四、结扎、缝扎止血

详见缝合章节。

五、开腹止血

一般出血用腹腔镜方法多能止血。若血管大、出血猛或出血的血管缩入组织中无法止血时,应立即拔出戳鞘,环钳持夹纱布块经剑下戳孔直接捅入腹腔压迫出血部位,毫不迟疑地开腹止血,最忌讳电凝止血延误时间,增大失血量而发生心跳骤停。

六、其他止血方法

电凝止血效果不好的渗血可采用止血纱布覆盖或医用生物胶喷洒,对于较粗血管止血后的渗血,最好选用缝扎彻底止血,不能依靠止血纱布、生物胶喷洒和止血药达到最终止血,因为,气腹压也有一定程度的压迫止血作用,同时,机体也有自止血的功能,特别是解除气腹可发现LC后的大出血,应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