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23

第23章 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一、术中知晓

虽然现代麻醉技术已大大改善,药物研究也很深入,新的麻醉药不断出现,但术中知晓仍时有发生,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项目。腹腔镜手术创伤小,麻醉时麻醉深浅判断靠传统的所谓瞳孔大小、肌肉张力、眼睑张力、眼球位置,以及肢体对疼痛刺激都失去意义,只能依靠血压、脉搏作出麻醉深浅的估计。防止此并发症必需以预防为主。使用有遗忘作用的术前药物;适当的诱导剂量;辅以0.6-1.0MAC的吸入麻醉药,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其主要原因是吸收增加和排出减少。过高的CO2气腹压经腹膜的广泛吸收,以及病人本身心肺功能不全、特殊体位或机械通气不当使CO2排出受限均可导致低氧症的发生。术中应加强呼吸功能的管理和监测,如PETCO2、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根据PETCO2的变化调节呼吸机的参数,使PETCO2维持在正常水平。可合理使用过度通气的方法,特别是在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手术时。

三、CO2栓塞

气栓发生率低,但后果非常严重。原因多为气腹针误入血管和CO2进入开放的小静脉所致。临床表现取决于CO2进入血管的量和速度,大量CO2栓塞可使病人致死。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显得尤其重要。PETCO2监测能及时发现CO2栓塞早期征象,表现为腹腔充气后突然升高;胸前或食管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水车样”杂音,因肺动脉栓塞、心排血量减少和肺泡死腔增加而突然降低的PETCO2,以及以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心动过速,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紫绀是气体栓塞的标志。治疗方法主要是立即停止手术,停止注气和释放腹腔内CO2气体,将病人头高脚低左侧卧位以防止气体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同时少量CO2气体也可从肺动脉回到右心室,再经中心静脉或肺动脉插管抽出气体栓子;循环功能支持,心跳骤停者必须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停吸氧化亚氮改用纯氧,提高氧合;如果措施得力且迅速,栓子会很快清除。

四、恶心、呕吐

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50%。也是腹腔镜术后病人主要痛苦之一。其原因与气腹和麻醉性镇痛药有关。许多药物可以减轻或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包括氟哌啶、异丙嗪、胃复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5-HT3受体拮抗剂的预防性使用也有很好的效果。术后持续吸氧有助于减轻胃肠反应。

五、皮下气肿、气胸

气腹压过高、套管针周围漏气或部分拔出可引起皮下气肿、气胸。一旦发现皮下气肿,首先要排除气胸。因单纯皮下气肿以后会缓慢吸收,而气胸则可危及生命。处理的办法是应立即解除气腹压力,行胸腔穿刺,随后行闭式胸腔引流术,并用腹腔镜查看膈肌是否有缺损。上腹部手术一般将腹内压控制在10-15mmHg,不要超过20mmHg。下腹部手术控制在20-40mmHg以下。过高的腹内压将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六、要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防治肺部并发症。在腹内压增高和头低脚高位时更应注意

七、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常常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治疗。腹腔镜手术后的疼痛是比开腹手术轻,但麻醉和手术对病人所造成的创伤、应激反应以及内分泌、免疫方面的改变依然存在。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缩短肠道排气时间,减少术后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和其他应激性激素的释放。通过减低患者的心率、防止高血压,从而减少心肌做功和氧耗量。特别是原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术后镇痛可以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八、其他

腹腔镜手术由于省却了普通外科手术开腹和关腹的操作过程,加之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很快地提高,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就有可能使术后麻醉苏醒延迟。切口小,疼痛刺激轻,病人可再次入睡。舌下坠,造成呼吸抑制也常可见到。要求病人在恢复室内进行密切观察,待患者意识、肌力恢复后再送回病房。回到病房后常规鼻咽导管给氧,仍需密切观察呼吸和循环的变化,防止意外。

(都大伟 张玉良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