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13413400000021

第21章 麻醉方法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可以选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以LC为主的上腹部腹腔镜外科手术,首选全身麻醉。其他麻醉方法较少应用。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机械控制呼吸,保证有足够的通气量,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同时肌肉松弛剂的使用避免了膈肌运动,有利于手术操作。全麻的优点在于:①肌肉松弛满意、便于手术操作。②呼吸管理方便,绝大多数病人只需适当过度通气,便能纠正气腹引起的机体酸碱内环境紊乱。③循环较稳定。全麻的缺点是:①价格较昂贵。②有苏醒相对延迟等并发症。

(一)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本院LC平均手术时间为15min,短者仅7 min,常要求连台手术,全麻以快诱导法为宜。选择那些对循环、呼吸影响小、药物半衰期短,无蓄积作用、可控性强、苏醒迅速麻醉药为首选。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硫贲妥钠都是常用比较好的麻醉诱导用药。我们常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或2.5%硫贲妥钠3-5mg/kg,注射速度在老年病人时要缓慢,防止血压剧烈波动,继之琥珀胆碱1-2mg/kg、芬太尼2-5ug/kg静注,行经口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全麻的维持以静吸复合麻醉为主。静脉持续滴注1%普鲁卡因内加0.08%琥珀胆碱。维持麻醉的用量控制在以普鲁卡因1-2g/h为宜。术中视麻醉深浅变化,必要时适当辅以吸入麻醉,以加深麻醉、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安氟醚是最常用的吸入麻醉剂。肌松剂也可选用维库溴铵(万可松)、罗库溴胺(爱可松)或阿曲溴胺(卡肌宁)等。注意点是手术后有再发生呼吸抑制的可能,这往往是手术时间短,药效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所致。

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在作者所在的医院应用主要考虑的是腹腔镜手术连台多,病人周转快,该复合液苏醒恢复快,易于掌握。但其效能差,易中毒,不安全方面的不足也不容忽视。

(二)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麻醉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较常采用的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参数则主要根据PaCO2、Pet CO2和气道压力等指标进行调节。开始呼吸参数可为:VT 8ml/kg——10ml/kg、f 12次/min、MV96 m1/kg——120m1/kg、呼吸比为1:2、氧流量2 L/min。随着气腹建立与手术时间的延长,可相应加大通气量。手术结束,改用辅助呼吸,选择非去极化肌松药物,必要时静注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促进自主呼吸恢复。

(三)复苏出手术室指征

拔管指征与传统开腹手术一致。导管拔除后,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为预防复苏期的麻醉并发症,主张复苏出手术室的具体指征是:(1)意识与定向力恢复。(2)呼吸与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呼吸空气SpO2>95%,并持续5min。(3)肌力恢复,如患者能抬头或上肢能举高并超过头顶。(4)无严重并发症,如高碳酸血症、气胸、气栓及心律失常等。

二、硬膜外腔阻滞

相对于全麻来说,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可通过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入,减低术中的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影响小。没有全身麻醉时咽喉痛、肌痛、气道损伤的副作用。反流和误吸的发生率少,术后还可止痛。但硬膜外腔阻滞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第一腹壁肌松的范围小,影响气腹的手术显露效果;第二呼吸管理困难,CO2气腹对清醒病人非常难受,因而需要镇静药,有时效果不可靠。

硬膜外阻滞麻醉下LC手术指征要求比较高。心肺功能正常且无其他合并症病人,可以选择硬膜外腔阻滞。一般选T8-9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作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阻滞范围要求达到T4-12。术中必须对呼吸与循环系统等功能进行严密监测,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等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处理,必要时改全麻。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施行LC,在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远不如全身麻醉。

三、硬膜外腔阻滞并复合全身麻醉

此种方法是在硬膜外腔阻滞获得满意镇痛与充分肌松的基础上,给予适量的短效全麻药和气管插管。由于充分发挥了全麻、气管内插管与硬膜外腔阻滞的优越性,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管理方便,且经济节约。该方法的优点是:①全麻药和硬膜外局麻药的用量均明显减少。②有利于控制气管插管和外科手术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避免高血压和心动过速。③苏醒迅速和完全。④良好的术后硬膜外止痛。⑤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快。⑥术中有利于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硬膜外腔阻滞并复合全身麻醉适合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但在实践中,因操作困难、时间长,难以满足LC速度快和连台手术的要求,在连台LC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