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风光览胜
13358600000033

第33章 土特产品与风味小吃(8)

建宁孟宗笋

建宁也是“闽笋”的主要产地之一,以其所产的孟宗笋最为胜名。孟宗笋的名字源于“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笋”的故事:“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孟宗笋产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千里闽江发源地的深山野竹林,那里的竹林都是海拔几百米,上千米,没有工业污染,自然是有机食品,堪称笋中精品。孟宗笋常见的吃法是以烧肉为主,也可以与各种菜肴搭配烹调食用,荤素皆宜,如:烧鱼、烧肉、煲鸡、煲鸭、炖肉、火锅及卤各种肉类食品时都可以加些孟宗笋干,并不需要改变烹调方法和调味品,都会非常可口。孟宗笋在与各种肉类焖、炖、煲时,加些干贝、鱿鱼干、目鱼干等,风味会更好。孟宗笋还有通便、开胃、吸脂、减肥等作用,为人们所喜爱。

建宁“翠源馨”牌清水笋

“翠源馨”牌清水笋是建宁县翠源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多次入选省名牌产品行列。建宁县翠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专业从事各类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产品主要有:毛竹笋系列、麻竹笋系列的鲜、干笋制品,泡椒、樱桃脆椒、罐头花生、黄豆、各类蔬菜腌制品等。其中竹笋系列产品荣获“1999年中国竹文化节国际博览会金奖”。此外,公司还荣获“2007年福建省消费者满意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建宁香蕈

香蕈,又叫香菌,即香菇,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建宁的香蕈,源于野生,质地柔嫩,清香怡人,味感鲜美,舒适爽口,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根据科学测定,香蕈中含有的香菇多糖具有抗癌作用,亦可防止肝硬化、动脉硬化和血管变脆,素有“山珍”之称。现在,建宁香蕈也有人工培植的,特别是人工室内培植法广泛推广后,段木菇和锯糠菇大量生产,使建宁县香蕈产量有很大提高。

建宁猕猴桃

建宁县地处福建省内陆山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适宜猕猴桃之类藤本植物的生长。境内野生猕猴桃,主要分布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1979年,建宁县成立猕猴桃野生驯化站,将猕猴桃这一传统野生植物进行人工培植。1982年,建宁县人工种植猕猴桃面积约133.33公顷。人工栽培的猕猴桃不仅生长旺盛,而且结果早,果大,质优,可食含量高。1988年,经建宁县科技局筛选培育的“建科1号”猕猴桃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1993年,“建科1号”猕猴桃获全国“名优特新品种希望奖”。2004年,建宁县科委组织猕猴桃优良品种的开发研究,筛选出的“D—13”、“D—25”两个猕猴桃优良品种进行了人工栽培;同时,引进新西兰的“海沃德”,江西的“79—3”,陕西的“秦美1号”等猕猴桃优良品种进行栽培,所产的猕猴桃口感鲜美,甜酸适度。同年6月,“山雪”牌猕猴桃商标被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建宁县有猕猴桃基地2000公顷,是全国猕猴桃十大生产基地县之一。建宁县莲蓉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对县内猕猴桃鲜果进行深加工,年产猕猴桃果汁饮料7000吨、果酒2000吨、果醋1000吨。同年4月,鑫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雪”牌中华猕猴桃汁饮料被评为“福建省2005年度用户满意产品”;11月,建宁猕猴桃被福建省名牌产品评定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名牌产品”。

建宁黄花梨

1973年,建宁县农业部门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优质黄花梨品种黄花、杭青、黄蜜等25个梨树品种进行试种。这些优质黄花梨品种在对建宁县生态环境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成熟早、质量好、产量高的优点,于是在建宁县逐渐形成以黄花梨为主,杭青、新世纪、晚三吉梨等相搭配的水果品种格局,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建宁黄花梨果皮黄褐色,肉色洁白晶莹,肉质细嫩且脆,汁多味甜,固形物12%~13.3%,可食率达87.83%,富含果糖、蔗糖、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具有润喉止咳、益脾理肺、促食欲、助消化之功效。建宁黄花梨以其质优而驰名,且成熟期比北方梨早,销价较高,不仅在福建省占有较大的销售市场,而且销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建宁县又从品种改良入手,发展一些早熟或晚熟的品种,岔开梨果上市的高峰期,引进“蜜雪梨”、“翠冠—82梨”、“雪中青”等60多个黄花梨新品种,并对原有黄花梨品种进行改良,引导果农进行果树矮化、高接换种等技术改造,经高位截枝改换成“翠冠”品种后,梨果提早10多天上市。2000年,建宁县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百家名优特经济林(黄花梨)之乡”。2002年建宁黄花梨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石燕”、“建绿”两个商标,同年建宁黄花梨被列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03年,建宁黄花梨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建宁县被命名为“中国梨产业龙头县”。2006年3月,建宁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黄花梨之乡”,成为福建省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果品远销东南亚国家。

三明“金三明”牌烟叶

明代以前,三明境内已有栽培烟叶。沙县夏茂晒烟就曾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烟魁”。1987年,三明为实现烟叶的科学种植,成立三明烟草科研所(1995年与中国烟草东南农业试验站合署办公,1996~2000年升格为省所)。1991年,三明成为福建省最大烟区。此后,三明烤烟基地开发的CB—1(翠碧一号)是烟区主栽品种,具有香气飘逸、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口感酸甜、余味纯净、出丝率高、醇化速度快、配伍性强等特点,备受各大烟厂的青睐,是名优卷烟的首选原料。1998年,三明被列入全国烤烟标准化示范区。2000年,三明烟草实施品牌战略,上等烟叶比例都稳定在40%以上,上、中等烟叶比例接近100%,烟叶均价每公斤在9.5~10元。同年8月,三明烟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金三明”牌烟叶商标,为全国第一个烟叶品牌。2001年,三明加强与上海、昆明、武汉、厦门、龙岩等省内外重点卷烟企业合作,以厂办基地为载体构建新型工商关系,逐步使“金三明”牌烟叶成为“中华”、“红金龙”、“七匹狼”、“石狮”等一批名牌卷烟的配方之一。“金三明”牌烟叶被福建省名牌产品评定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品牌产品”。2004年底,国家烟草局设立“三明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为全国十个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之一)建设”重大专项。三明烟叶产业被列为三明市农村七大特色产业之首。2008年,三明市启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在全市各种烟县确定15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片),总示范面积为949.2公顷,辐射全市范围。

三明“依欣源”牌猪肉

2010年,三明市食品集团楼源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楼源畜牧公司)生产的“依欣源”牌猪肉被评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楼源畜牧公司是省、市重点直控的生猪基地场,也是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之一。公司以科技运用、生态环保、蔬菜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发展模式发展生产,有商品猪舍16幢,面积10000多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达2.5万头以上,呈现出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品优质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梅列“明健盛”水煮笋

水煮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的保健绿色食品,食用价值很高。“明健盛”牌水煮笋由健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健盛公司)的主打产品。健盛公司是国家农业部“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企业”。公司对水煮笋的原料选择十分严格,要求为生长在深山老林,完全没有污染的有机笋;再把原料笋进行认真洗涤干净后及时水煮杀青,达到工艺要求的水煮温度和水煮时间后,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去壳后按大小修整均匀;然后把笋块分装入桶(罐)内,注水、排气、封口杀菌、冷却,进行贮藏。三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春笋肉厚节密,加之健盛公司加工工艺独特,成品香气清逸,滋味鲜美,保持春笋的原香原味,笋质脆嫩鲜甜爽口,而且笋质上保持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含18种人体必需的矿质营养和多种维生素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明健盛”牌水煮笋分别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公司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建立核心农产品精加工基地,形成了水煮、软包装、调味、盐渍、速冻和保鲜五大系列近400多个规格品种的包括食用菌、笋、魔芋、豆制品等系列精加工产品。据福建省质量协会市场调查,“明健盛”牌产品质量处于省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被福建省质量协会授予“2006年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2010年获福建省第一家笋制品“全国驰名商标”称号。

梅列长溪板栗

据《本草纲目》载:“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1993年,梅列区陈大镇长溪林利用果树嫁接技术种植板栗,成功培育出6个新板栗品种。1997年,长溪村嫁接的1000棵板栗开始产果;1999年嫁接了近1000棵新板栗品种,而且又培育近1000棵板栗新种苗。陈大长溪等村种植的板栗结果成串性好,球苞皮薄耐贮藏,果肉香甜,含淀粉56~72%,蛋白质5.70~10.70%,脂肪2.00~7.40%,富含糖、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因其含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被称之为“健康食品”。

梅列列西糖塔

北宋时期,三明列西民间就有制作糖塔的。糖塔是民间祭祀中一种很重要的供品。制作糖塔首先要做模具。糖塔模具有实心模具和空心模具2种。糖塔可分为文官糖塔、武官糖塔、石榴糖塔、十二生肖的空心和实心糖塔。文官糖塔寓意其子长大后能成为文职官员,为治国安邦做出贡献;武官糖塔寓意培养儿子担任戍守边疆的将领,统率三军保家卫国;石榴糖塔寓意其子孙满堂;十二生肖糖塔寓意含食自己属性生肖的糖塔后,事业甜蜜,人生道路一帆风顺。列西村一直传承着制作糖塔的习俗。1995年6月,福建省首届民俗学会暨闽台民俗文化交流会在三明市召开。送给与会者的礼品就是列西糖塔。台湾学者捧着糖塔,如视家珍,即购保温瓶等冷藏,带回台湾,与亲朋好友共观赏。

三元农旺笋脯

农旺笋脯由三明市农旺笋业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农旺公司)生产。该公司为“三明市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福建省旅游协会商品推荐单位”。笋脯源于春秋战国郑氏食谱,乾隆年间就为福建八大名菜之一。它采用鲜笋加五香、肉桂、丁香等辅料沿袭古方加以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原笋香味,甜、酸、辣均备,风味独特,属天然、无防腐剂、无色素的绿色食品。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而且竹笋中的纤维和人体的脂肪酸结合后,能防止血浆中胆固醇的形成,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农旺炭烤笋”系列产品在传统炭烤笋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的“色、香、味、脆、嫩”的独特炭烤醇香口感特点。“农旺笋脯”系列调味即食食品专利生产新技术为国内首创。该产品先后被评为“第二届海峡(福建.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产品优质奖”、“三明市知名商标”、“三明市首届果蔬产品优质奖”等多项荣誉。

三元顶太红农家酒

据《顶太张氏族谱》载,唐朝中期,张氏先祖从中原迁居沙县,后又转居草洋,唐末又分支三元顶太定居。由于居住地山高气寒,先祖从稻谷中筛选出黑色颗粒(这就是后人所称的稻曲)与米饭、小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发酵,即可酿成香醇的米酒。在此基础上,张氏先祖又分别用糯米、粳米、杂粮,配用不同地块的山泉水,结果发现用糯米做原料,以莲花峰流出的山泉为酿造用水,酿出的酒,风味最好,人们称之为“顶太老酒”。2004年,顶太村将生产顶太农家酒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注册了“顶太红农家酒”商标。“顶太红农家酒”不仅畅销省内外,还出口至新加坡。

第三、风味小吃

三明熏鸭

三明熏鸭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做工考究,味道独具一格,是三明民间世代相传的乡土食品,主要有熏鸭翅、熏鸭爪等。三明熏鸭系列食品色泽红亮,清香四溢,味鲜形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