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13357700000025

第25章 生活中的另类趣味心理:有一种思维超乎想象(3)

随后,会议组织者与乔·吉拉德在广州花园酒店就餐时,也通过翻译,向这个快乐的人请教他活得如此年轻潇洒的秘诀。乔·吉拉德说:“一个人生理年龄不可逆转,今天肯定会比昨天老;而心理年龄却可以调节。你想像30岁年轻人那样,你就尽管大胆按照30岁的人的思维模式去改变你的行为模式,他们可以做的你也可以,坚持不懈,你的心理年龄年轻了,你的行为就会改变你实际不年轻的生理年龄。”

乔·吉拉德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心理年龄是可以调节的。

诚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不自觉地期待“老之将至”。

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有的人属于“青年型”,而有的人属于“老年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到了40岁以上时,仍然觉得自己尚且年轻;而后者在此年龄段时,便自觉已登“中年”,青春不在。

你的潜意识思维永远不会老,它全身无时无刻不在洋溢着活力。同样,人的精神层面的品质力量,人的一切嘉言懿行,人的善良、谦逊、宁静、挚爱、和谐、忍耐等诸多品质,总能使你朝气蓬勃。它们能使你永葆青春活力,一往无前。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曾撰文说,人的体质与容颜的衰老,并非只是年龄不断增长的原因。对于年龄的恐惧,更容易使身心出现提早衰老的迹象。倘若你阅读过各类名人传记便会发现,那些传主即便在高龄时期,也往往坚持各项运动,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同样,许多默默无闻的凡夫俗子,也丝毫不因日臻年长而焦虑和痛苦,他们始终热爱运动,有一颗童心以及乐观、开朗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总是那样年轻,而他们身心的创造力也似乎不减分毫。

无独有偶,来看看来自中国苏州的一篇报道:

近日,市民政局在对全市32个街道、61个镇、116个村(居委会)和163个养老机构调研后发现,苏州不少老年人的心理年龄正逐渐下降,而有些年轻人的心理年龄却提前进入中老年期。

该局的调研结果在苏州老年大学得到证实。近年来,该校的课程越开越多,书画、保健、音乐舞蹈、园艺、体育健身等100多门课程都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这些上学的老年人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最大的90岁。他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许多人都认为自己非常年轻。该校教务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英语班每期都扩招,尤其是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后,老人们开始对英语情有独钟。“我们都觉得这些老人就像年轻人一样爱学习、爱思考,充满朝气和活力。”

与此相反,一些心理咨询者年龄都只有30多岁,可显出一副很憔悴的样子。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她们的服装特别艳丽。她们说,如果穿得不艳丽一点就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只有这么穿才有可能找回一点自信。一些男性咨询者也是无精打采,他们认为,每天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很难承受,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好像老了好几岁。

从这篇报道我们可以明白,当我们寻求一种快乐的人生时,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成年人常常会凸显出未老先衰的疲惫心理,如果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那么不妨摘掉成年人的面具,我们便能发现那种不可思议的、自发的感觉。看看那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或许我们就会得到启发,原因在于他们保持着一颗顺应自然的质朴之心。

心理学家哈契内克说:“我们之所以年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我们对年龄增长的情感和态度。”他评论说,孀居使某些妇女提前衰老,却不会使那些不断追求幸福组建新家庭或忙于某项事业的妇女提早衰老。因此,尽管她们年龄不小,却仍旧光彩照人。所以,信心、勇气、兴趣,能给人带来新的特征,也是延缓衰老的原因。

神奇的音乐疗法

春节过后,小咏即将面临高考,功课越来越紧,突然开始失眠了,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小咏的整个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性情也变得十分烦躁、易怒。父母有时问问他学习情况,小咏都爱答不理的;再问,小咏就跟吃了枪药似的,对着父母一阵吼。整个家庭于是就像一个火药桶,一句话不对就炸开了。

父母觉得小咏是不是压力太大,有了什么心理问题,于是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针对小咏的情况,建议小咏的父母试试艺术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有广义的艺术治疗法,也就是通过学习美术绘画、音乐舞蹈、黏土雕塑等课程,达到治疗目的。

小咏的父母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决定采用“音乐疗法”。趁小咏生日那天,送给小咏一个MP3。小咏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打开了音乐。认真听清歌曲的每一个旋律,不知不觉,居然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小咏的精神特别好,心情也畅快了许多。

小咏的变化让父母兴奋不已,他们也看到了希望。从那天开始,他做了更多尝试。渐渐地,小咏说,他感觉自己和音乐产生了共鸣,也更能理解音乐所包含的含义了。“只要认真听,你会发现,肯德基、麦当劳里放的音乐跟法式餐厅的肯定不一样。快餐厅的音乐好像在催你快走,让你坐不下去;但法式餐厅的音乐一定是很悠扬的,像在说故事。音乐中包含了很多很多东西!”小咏说。当他爱上音乐之后,不仅不再失眠,还能用听歌来消除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的影响,“音乐疗法”非常成功。

烦躁的时候、坐立不安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听什么样的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呢?最近,“治愈”这个词很流行,由舒缓的乐曲、悦耳的乐曲集合成的CD,被当做治愈的旋律而大受欢迎。为何人们会感到这些乐曲有治愈的效果呢?

很多医生都会建议病人试试“音乐疗法”,让患者通过听音乐来缓和心情和解决问题。在发怒的时候听雄壮的乐曲,在失落的时候听悲伤的乐曲,“使用与患者的心情合拍的乐曲会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乐曲,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即利用同质原理的疗法。首先播放与患者心情相合的乐曲,当患者进入倾听状态时,再渐渐改为曲调舒缓的音乐,最终换成平和的曲子,通过这样的方法把患者引导进入放松的状态。“治愈”的乐曲与后半段的音乐特征相同,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平和安宁。

音乐疗法有如此奇妙的功效,其中是蕴含有科学的道理。它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能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

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如果我们把平静放松的心情称做舒适感的话,那么我们在测定舒适感时会测定脑波的状态。在闭目养神或打盹时,脑波会显示α波。α波虽然不能说只要一听“治愈”音乐就会出现,但可以确定,它是伴随着身心放松而出现的。所以,在工作或备考疲惫时,我们不妨听听“治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