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13357700000020

第20章 稀奇古怪的饮食心理:吃着吃着就傻了(2)

2.调整饮食习惯,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

控制进食行为,改变对饮食的态度。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什么东西,做到一日三餐、营养均衡,避免在两餐之间吃零食或者是高脂高糖的食物。养成三次正餐定时定量的习惯,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避免患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用有规律的饮食行为代替暴食。

3.行为疗法

旨在使患者吃以前回避的食物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建立一个食物等级来实现这个目标,最初是患者比较能够接受的,最终的则是此前会引起患者高度焦虑和暴食、导泻行为愿望的食物。

4.适当转移注意力

暴食通常是由触发因素引起的。这样的触发因素有可能是情境式的,比如晚上一个人待在厨房里,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或者经过快餐店。也有可能是情绪式的,比如觉得孤独、嫌恶自己或者无聊的时候。要学会其他一些处理紧张和痛苦情绪的办法,可以用其他行为来替代暴食,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出去散散步、听听放松情绪的音乐,这样也可以打破暴食循环。

厌食:每次吃东西我都很痛苦

晓青今年19岁,1.61米的身高体重不到35公斤,只剩下皮包骨头,可她还是认为自己太胖了。

原来,晓青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符合某些时尚杂志上提供的“优美标准”,开始瞒着父母买减肥药吃。偷偷吃了一个月后,为了不让体重反弹,从此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她规定自己每天早上只吃一个苹果、中午吃一两左右的米饭、晚上只吃水果和青菜。父母担心她营养不够,每天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她,但她总以会长胖为由,尽量少吃或不吃。

偶尔,她忍不住的时候,也会买来大量的零食狂吃,但一吃完她又害怕长胖,又想尽办法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此反复,发展到最后,她一见到食物就想吐。慢慢地,她开始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脸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学习优秀的她成绩一落千丈。

厌食症是指一个人怕胖而少量或不愿进食,常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即使体重已减轻至标准体重的85%以下,仍主观地担心体重增加,且无视身体已出现部分不适症状,甚至会有连续3个月以上的停经。此症患者的年龄通常在13~20岁,女生比男生多10倍以上,并且发达国家或中上层阶级的家庭子女罹患的人数相对较多。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碰到不如意的事或跟别人吵完架后,心情变得非常恶劣,这时你可能不太想吃饭或根本没有食欲。如果食不下咽的情况只是短暂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如果你为了“瘦”而有意长期不吃或少吃,精神严重不良,这个时候就要多注意自己的心理状况,看看是否达到了厌食症的程度。

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最初患者有意限制进食,逐渐发展为不吃或采取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或采用进食后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

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比,厌食症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和高学历人群中最常见。他们对体型和体重持有歪曲的看法和态度。苗条和减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而个体的努力就是为了避免体重增加和变胖。对另一些人而言,对体重的过分关注和控制反映了他们缺乏自信以及力图控制生活某一方面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再瘦一点儿会让自己感觉更好——这使得他们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减肥也就一直这么持续下去。

厌食症一般是从“正常的”节食开始的,但慢慢就发展成了十分挑剔和严格的热量限制和剧烈漫长的生理活动。食物限制和身体锻炼形成了强迫性。开始的时候是不敢吃,到疾病后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对食物有强烈的欲望,这样的节食坚持不了几天就会禁不住食物的诱惑,大吃一顿。为了不导致发胖,就采用吃泻药或自我引吐的方法,使吃下去的食物迅速排出体外,然后再继续开始节食,控制不住了再暴吃一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了贪食症的症状。到了后来,为了控制自己的食欲,干脆自行服用食物抑制药,但这些药却使人情绪低落,反应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没有食欲,又开始厌食。也因此,厌食症俗称“减肥综合征”。

虽然厌食症患者回避吃东西,但他们对食物还是很关注的。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思考食物,并为他们自己或他人烹调,或看着别人把食物吃掉。他们承认自己会梦到食物,有饥饿的疼痛感,也保持着一定的食欲。大多数的厌食症患者存在歪曲的身体意象,他们过分高估了自己的体重,对自己的体形很不满意。轻度抑郁、强迫症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厌食症患者中。

除了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外,个体的易感素质是厌食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厌食症的调适方法。

1.找到厌食的根源

意识到自己关于瘦的看法是扭曲的,或者承认这些看法有一些夸张,就会有助于个体增强进食意愿。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消极认知以及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情绪,来发展个体的自主性,从而相信体重的重要性,以及食物缺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清楚体重减轻与厌食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及时补充营养

厌食症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因为由于长期进食不良而出现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衡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患者的特点是坚决拒绝热量,也很害怕热量。最开始,要重新伺喂流汁营养液。

3.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对体形和体重保持健康的、现实的态度。纠正饮食习惯,并形成健康进食的计划。最关键的一个时候是从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的转变期。

4.认知疗法

要找出关于食物和体形的扭曲想法并向其提出挑战。当你确信吃几块饼干都会使身体增加半斤体重时,需要有人告诉你如何看待这样武断的结论,并以现实一些的办法来对待这些错误看法。同时,你必须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客观地评估自己体重和体形的能力。正如同色盲者不能够相信自己搭配衣服的能力一样,你也必须学会思量你对体重的估计是否错误。

5.心理调节

其目的是帮助建立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恢复健康的体形。这包括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饮食纠正性格偏执

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不仅提供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而且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根据科学研究,某些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可能会纠正一些性格偏执。

1.“胡乱猜疑”性格的饮食建议

喜欢胡乱猜疑的人整天疑神疑鬼,搞得精神紧张、寝食不安,既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容易给周围的亲人或朋友造成伤害。具有此性格偏执的人应该多吃些诸如蛋类、鱼类、牛肉及牛奶制品等高蛋白的食物。如果能坚持每天进食此类食物,胡乱猜疑的性格缺陷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2.“顽固不化”性格的饮食建议

顽固不化也是一种性格偏执。这样的人往往不容易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影响工作和生活。固执性格的人应该注意少吃咸盐,多吃鱼类食物,特别要多吃生鱼片,还要适量吃些其他肉类食物及以绿色和黄色为主的蔬菜。

3.“消极依赖”性格的饮食建议

此类人缺乏独立性,耐受力差,依赖性强,不易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成功及幸福。此类人应该适当节制甜食品,比如蛋糕、甜饮料等;要多吃些含钙和B族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胚芽、大豆制品、羊肉以及鱼贝类等。这些食物有加强独立性及耐受力的作用。

4.“见异思迁”性格的饮食建议

见异思迁性格的人,一般喜欢追求新奇,对新事物特别敏感,但是往往做事时虎头蛇尾,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因而很难有所成就。此类性格偏执的人,要尽量少吃肉类食物,应该多吃卷心菜、扁豆、辣椒、菜花、苦瓜、番茄、柠檬、柑橘、胡萝卜、田螺、牡蛎、鸡肝等食品。

5.“暴躁易怒”性格的饮食建议

俗话说“气大伤身”,生气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可偏偏有的人暴躁易怒,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喜欢争吵乃至动手打架。具有此类性格的人应该少吃零食,少摄取盐分和糖分;多吃些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茄子、南瓜、黄花菜、豆芽、香蕉、苹果、玉米、莲藕、大蒜、油菜、土豆、鲢鱼、草鱼等,同时要多吃些含钙高的牛奶制品及贝、虾、蟹、鱼和海带等海产品。

6.“优柔寡断”性格的饮食建议

有的人遇事喜欢深思熟虑,但是又往往陷于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优柔寡断的性格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应建立以肉食为中心的饮食习惯,同时要特别注意多吃些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7.“抑郁健忘”性格的饮食建议

抑郁健忘的人,常常心情压抑、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时常处于不可名状的恐惧之中,并感到身体疲乏无力。长久如此,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此类人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干果和甲壳类动物肉,以及柠檬、生菜、土豆、带麦麸的面包和燕麦片等。

8.“内向孤僻”性格的饮食建议

内向孤僻的人喜欢独处,不善言谈,不善交际,所以少有朋友。他们往往具有遇事从不求人的信念。这使得其难以与周围的人团结协作,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少有成功。有这种性格的人,要多吃一些蜜糖和果汁,也可少量地饮一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