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慕尼黑之恋
13337100000024

第24章 沿着多瑙河的碧波

沿着多瑙河,坐车去维也纳,沿途会经过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早晨,离开萨尔茨堡。先去城外的月亮湖,在湖边停车逗留了片刻。月亮湖并没有浩瀚的水面,只是一个不大的湖泊,其形状如一弯月牙。湖边看不见一个人影,显得寂寥空旷,被微风吹皱的湖面反射着平淡的天光。在湖边逗留片刻,离开时,发现水天之间突然亮起来,原来,是云层中射出一缕阳光,掠过湖面,泛起一片晶莹的亮点。

旅途漫长,然而车上所有人都变得兴致勃勃。因为,车窗外出现了我心中期待的多瑙河。

多瑙河没有想象的那么宽,河水缓缓流动,河面上波光闪烁,河对岸的田野、树林、村庄,宁静优美如18世纪的风景油画。耳畔仿佛出现了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而多瑙河却不是蓝色的,那是一种淡淡的绿色,透明清浅的绿色,带着一种惆怅和忧伤的绿色。在欧洲的大地上,多瑙河自由地流着,她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从德国的山林中流出来,经过奥地利,又流过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最后从乌克兰流入黑海。记得三十多年前看过影片《多瑙河之波》,是罗马尼亚电影,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纳粹的水雷在多瑙河上漂动,死亡的阴影随波逐流,却无法驱逐美妙的爱情……那是一部黑白影片,无法看到银幕上多瑙河之波的颜色,想象中,那是碧蓝色的波涛,汹涌起伏,滔滔不绝。此刻在我身边缓缓流淌的,是多瑙河的上游,她的两千多公里的漫长旅程,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开阔的河岸上,绿野坦荡,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辽阔的原野中,出现了一座气势不凡的大教堂。一排红色的屋脊上高耸出绿色的圆顶,巍峨如衣甲耀眼的巨人,屹立在河岸上,凝视多瑙河从天边流过来,在他脚下拐弯,又流向远方。这教堂建造在多瑙河畔的一片高地上,看地图,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梅尔克大教堂。

我希望去参观那座教堂,开车的陈博士笑着说:“你不说,我也要带你们去,这教堂,是一个伟大建筑。”当年拍摄电影《茜茜公主》时,茜茜公主和约瑟夫一世的盛大婚礼,就是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教堂里拍的。我们在教堂前下车,沿着长长的走道进入教堂。不是礼拜天,教堂里没有人。我们的脚步在幽深的走廊里回响。从侧门进入教堂的大厅,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虽然门窗都关着,但透过彩色玻璃窗射入的天光还是照亮了教堂,金碧辉煌的廊柱,高敞宏伟的厅堂,壁画和圣像在幽静中交相辉映,闪烁出神奇的光芒。今天不是教堂开放的日子,也不是做弥撒的时间,我们只能站在门口看一下。寂静中,仿佛响起茜茜公主举行婚礼大典时的乐声,管风琴悠扬,鼓号齐鸣,盛装的贵族男女鱼贯而入,首饰晶莹,衣衫缤纷,笑语喧哗……遐想中,远处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离开教堂,回到那条长走廊上,只见一群中学生正从外面走进来。原来,和教堂连在一起的建筑是一所中学。此时正是学校下课的时候,学生们从教室里出来。脚步声和低声笑语在刚才还是一片静寂的长廊里回荡。

离开梅尔克大教堂,重又回到多瑙河边的高速公路上。车开得飞快,但还是可以浏览两岸的风光。吸引我视线的是岸边峻峭的山岭,山上那些轮廓曲折的古老城堡。每座城堡中,都发生过悲欢故事,都有让人遐想的传说。战争,爱情,超然的追寻,悲观的逃遁。城堡的主人公大多是王公贵族。有一幢建筑在山顶的古堡,据说囚禁过一位国王。失去自由的国王在山顶的古堡中俯瞰着多瑙河,心情不知如何郁闷。

中午,公路旁出现一个名为克里姆的小城。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我们进城,在人迹寥寥的街上散步。街道的地面用不规则的石头铺就,给人一种历尽沧桑的年代感。找到一家中国餐馆,店名是太阳饭店,据说是城里最好的中国餐馆。走进餐馆,老板娘引我们走进一个大包间,一进门,不禁吃了一惊,一面墙上,画着一幅巨大的壁画,居然是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墙壁不够长,只能画出局部。绘画者水平非常专业,线条流畅,造型准确,画面上的古代神仙们面容沉静,体态丰盈,裙裾飘扬。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和老板娘聊了一会儿。这是一对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他们在这个小城安营扎寨,生活了很多年,他们的饭店,已经成为这个小城的一道风景。这里的绅士名流常常来他们的饭店聚会。我问老板娘,墙上那幅《八十七神仙图》出自何人之手?老板娘告诉我,是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来奥地利留学的一个研究生,他曾在克里姆生活了一段时间,吃住在他们的饭店里。为了报答这对热情的台湾夫妇,他挥舞画笔,在这个包间的墙壁上花了很多时间画了《八十七神仙图》,虽然只画了局部,但把原作的神韵画了出来。我们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临走时,台湾老板也来了,那是一个谢顶的中年男子,态度非常热情,希望我们以后能多多光临他的饭店。我想,多多光临是不可能的,到这个小城,此生大概也就是这一次吧。

踏着石块铺成的道路,走出古老的城门,重新上路。多瑙河依然波涛涌动,风中仿佛传来维也纳悠扬的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