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社科精品书)
13329700000033

第33章 后记

教育孩子应该先从教育家长开始

我是一个喜欢用事实来说话的人,在表明我的观点之前,请大家先看两则调查报告:

一、北京四中网校曾对北京四十四中、一五六中、三十一中等学校2000余名学生的调查显示,翻看孩子私人物品、训斥打骂子女、过分干涉子女行为成了孩子“不喜欢父母“的三大“罪状“,不满意率均达60%。

调查显示,孩子“最不喜欢的母亲“的理由为“不尊重子女,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和“爱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小题大做,不就事论事“,选择率分别为75%和63%。

而“最不喜欢的父亲“的理由则主要为“缺乏民主,不给孩子自由,过分干涉子女行为“和“脾气暴躁,经常训斥打骂子女“,选择率分别为67%和66%。而“尊重子女的人格,尊重子女的选择,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母亲和“言行一致,不轻易承诺,说到做到“的父亲则最受孩子欢迎。

根据调查,半数左右的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由于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一些孩子甚至表现出不服从家长管教甚至与家长为敌的想法。

二、广州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1.3%的孩子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有44.5%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过分干涉自己。中学生们在问卷中写道:“有关我的事情,父母作决定时从不和我商量“,“私拆我的信,乱看我的日记,我做什么事儿他们都不放心“,“不喜欢我带朋友来家玩“等等。

有61.7%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他们说,父母总是无缘无故教训我,一脸的“阶级斗争“。我不像他们的孩子,倒像他们的敌人。有的说,父母只要求我把书念好了,其他方面问都不问;有的说,家长总拿我和其他孩子比,说我不如人家特别挫伤我的自尊心;有的说,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能让父母满意,我干脆向父母说谎,以赢得父母的笑脸。

还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和父母有代沟。许多女生说,爸爸妈妈的观念太落后了,新潮的穿着打扮,他们看不惯;就连我们说一句“酷毙了“、“帅呆了“、“爽翻了“、“哇——噻“,他们也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

看了以上这则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的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表示不满,许多家长是一个不合格也不称职的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这是我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站着“问题家长”!

中国的家长在重视孩子教育方面可以说世界之最,不会教育也是世界之最。“宁夏李跃儿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心”创办人李跃儿女士把家长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肯定能够成材,不过相当罕见;第三类:不懂教育,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也有成材的可能,因为孩子起码是自由的,有个人发展的空间;最糟糕的是第二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且人数最多,占到家长总数的95%以上,他们完全以自己臆想的方式实施教育,孩子在他们手中成了不折不扣的奴隶——人格被践踏了,愿望被剥夺了,兴趣被扼杀了,幸福被拿走了,创造能力被压抑了,作为人的自然的属性被破坏了……剩下的,只有无能、扭曲、痛苦、木头人!

这第三类家长就是“问题家长”,差不多所有的“问题孩子”全由这类家长制造的,请看:

“昨天刚开完家长会,我爸回家就给我一个耳光,并且骂道:你怎么只考这么几分,让老子丢尽了脸?”

“初中毕业我想读职高,可爸妈坚决不同意,说上职高没出息,不光彩,只有不会读书的人才去上职高。”

“我一上高中,爸爸就决定要我报考师范大学,因为爸爸一辈子梦寐以求当名教授,他把他当教授的愿望加在了我身上,而我梦想着当一名记者。”

……

不问孩子怎么想,一相情愿地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是“问题家长”最典型的特征。他们或者按照自己的心愿而不是孩子的心愿去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他们人生的延伸或翻版。他们或者是把对孩子的希望建立在自己人生的失败的基础上的,而当孩子的兴趣与自己的愿望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引导,而是强制;不是尊重,而是漠视;而且美其名曰是关心,是爱。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摧残都是在所谓爱的旗帜下进行的。中国家长的这种致命的缺点,不仅伤害了孩子的,也伤害了自己。

对于“问题家长”,我清楚地记得著名赏识教育家、中央教课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周弘老师说过这么一段精辟的话: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呢?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家长却一味地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中国有句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行为楷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用空闲时间看电视、打麻将的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宋庆龄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不会做家长。据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调查发现,有近70%的年轻家长为该怎样教育孩子发愁。现在0—18岁的孩子的家长,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约占75%。调查显示,有近70%的年轻家长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这些家长坦言,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他们并不缺乏,有的甚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对孩子的具体教育上却显得底气不足。调查同时表明,半数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不满意,近三分之一家长直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

据调查结果和专家分析,年轻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往往陷入了“两难”境地。比如,明明知道孩子品德重要,但在品德与学习成绩上一些家长却倾向于注重学习成绩;家长想让孩子吃苦锻炼,但孩子真的参加锻炼时却又十分舍不得;理论上也懂得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但却不顾孩子情况一味要求读高中。特别是在教育方法上,年轻家长觉得缺少门道,口气重的怕孩子受不了,说得轻了又担心没效果。

因此,学习掌握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变、更新教育观念,避免“家庭教育失败”,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家长的头等大事。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样,能培养出面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吗?

我已经打算在2005年之前与那些关心家庭教育的志同道合者共同创办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对那些不懂得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一个称职的、合格的家长。我认为教子成材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孩子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施展他的天赋。如果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必定是一个称职的的好家长;而且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家庭的幸福,还是对于学校的管理、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最后,我要正告家长朋友们:我们不敢失败,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替补队员”供我们实验!我们不能失败,十几年的时光不能倒流,一旦失败无法重来!

无数的事例证明:只要家长转变了,孩子就会随之改变。

为此,我要大声疾呼:教育孩子请先从教育家长开始!

特别感谢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得到以下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和指点,在此我深表谢意。这些人士是:

李燕杰:《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北京自修大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路野:北京图书传播研究所所长

徐启建:《中国教育报》记者

徐波:北京盛优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桑海: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编辑

赵涛:北京华牧文化公司总经理

徐学军: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

汤学全:北京神州视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经理

胡子清: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

张皓: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张静宇: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包刚升:北京德赛利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年成功文库》主编

黄泰山:北京蓝图伟业文化发展公司首席品牌营运官、北京纵横华夏经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