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13329500000061

第61章 部分人工建筑名称(12)

杨荣墓杨荣,字子江,江州湖口人(今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后唐由进士出任将乐县司户,逝世后葬在永吉都(今将乐县光明乡永吉村)东岭头,为将乐杨氏始祖。其墓因年岁久远而有所毁坏。1990年,裔孙杨道仁、杨理云、杨理仁、杨桃芳、杨佐华等倡议重修。重修的杨荣(子江)墓碑高二米、宽一米,碑文为“故唐进士太始祖子江杨公墓”。墓室铺以长条石保护。

杨殖墓理学家杨时之父,被朝廷诰赠谏议大夫,葬将乐县城北龟山。后因龟山脚修建机砖厂,继而又建龟山新村。杨殖墓于1988年春迁到将乐县水南镇乌石山麓,与杨时墓相邻。

邓光布墓邓光布,固始县人,唐乾符初年入闽,为崇安镇将。乾符五年(878)冬黄巢起义军入闽途经沙县,邓光布率部堵截时,中箭身亡,葬于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虹仔窠。墓坐西望东,砖砌墓面;墓长10米,宽9.7米;石墓碑高1.1米,宽0.65米,厚0.1米。墓右5米处有一石室。石室深5.4米,分前、后二室。前室宽1.45米,高1.8米;后室宽1.65米,高1.55米。前室有2扇石门,各高1.55米,宽1.75米,厚0.12米。门上雕有植物花纹。该墓始建于唐末,曾多次被盗,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克谐墓邓克谐(967~1033),字仲孝,特奏名进士,先后任大理评事、刑州长路、寻召签署院事,北宋明道二年(1033)逝世,葬于三元区荆东垂裕堂后。其墓与奉祀他的“垂裕堂”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肃墓邓肃(1091~1132),字志宏,号拼榈,赐进士出身,补承务郎,授鸿胪寺主薄竺职。宋建炎元年(1127),朝廷罢免李纲宰相职务。邓肃为李纲辩护,激怒朝廷,被交吏部罢归。绍兴二年(1132),邓肃避寇入福唐(今福清),因病逝世,著有《拼榈集》二十五卷。据《三元邓氏(革房)家谱》载:邓肃归葬沙县七都罗坑员山墩。

“浮洲”谢氏祖墓原位于将乐黄潭镇泰村的孔头自然村金溪河中一个“浮洲”的小岛上。传说,北宋嘉祐三年(1058),将乐谢氏开基始祖谢焕得逝世后,其子孙扶柩准备横渡金溪至对岸看好的墓地安葬。途经河中一个小岛“浮洲”时,突然风雨大作。大家慌忙停柩,分头避雨。待到雨过天晴,大家再到停柩的地方一看,棺柩已经“天葬”,地面上还隆起一个土堆。于是,谢氏子孙们当即举行祭拜仪式。以后年年此日,谢氏子孙就到“浮洲”祖墓祭祖。1994年,兴建孔头水电站,淹没“浮洲”。在县文物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下,谢焕得裔孙将“浮洲”祖墓和在孔头村的谢焕得夫人杨氏月嬷墓一起迁葬到黄潭镇泰村肖坊后山许垅墩。

百阶冢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是元代王九三与妻陈氏合葬墓,面积近20000平方米。王九三(1228~1299),明溪、莘口、荆东、荆西、岩前王氏始祖,后裔分布三明、漳州、广东、台湾等地。其为王审知之后,以乡行推孝廉,后举文林郎,任连城县令。墓由坟面、背围拢、天池(墓室上坪)、百级台阶坡道、享堂、堂下大埕,神道、木牌楼、楼前坪、半月池及祭扫便道、排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冢依宋制,砖砌数重,坟前砌阶百级,俗称“百阶冢”。2009年11月,百阶冢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其他

瘿瓢园位于宁化县城南大街与新桥二路交会口。1987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清代画坛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诞辰300周年而建,并于同年8月25日在该园中举行黄慎塑像落成揭幕仪式。黄慎塑像由水泥塑成,坐落于瘿瓢园正中,坐北朝南,为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专家陈道坦所作。底座正中壁上有当代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的亲笔题词“怪而不怪,艺传百代”;座背是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题词“一代画圣,千秋楷模”。

梅列门位于梅列区梅列大桥上游几十米处,是座建于清乾隆庚午年(1750)的古城门。门楼上建龙津阁,供奉观音、太保和护法及泗州古佛。历史上这里曾是繁华地段,列东、列西在这古城门附近有10多个码头,河面上终日帆影穿梭,梢号不断。徐霞客从延平府去永安桃源洞时,溯沙溪河而上,途经列西,看到云帆绰绰,商贾豪集,曾赞叹不已。再往下游十几米处还有一座古城门,称为凝紫门,始建于清咸丰戊午年(1858),门楼上建有眷西阁,供奉着欧阳真仙、关帝等诸神像。

八鹭塔位于三元区中村乡松阳村,是三明市文物保护点。该塔始建于明朝,是松阳村民为牢记祖先,模仿泉州“双星塔”结构而建造的。相传塔落成之际有8只白鹭绕塔飞翔故名。塔有6层,高13.7米,基围23.8米,呈八角形,实心花岗岩结构。

永安文庙位于永安市中心,是永安市内仅存的明代木建筑,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弘治十六年(1503)重建,万历二十一年(1593)全面修葺。现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面积307平方米。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土木结构,梁架简洁,重檐之间木饰件为如意斗拱和象鼻昂。明间开间跨度为8米,较合理地采用榫卯连接。殿内有多种石质柱础,如鼓镜式、履盆式等,上面雕有莲花纹、龙纹及如意云纹等。殿前有台基,双踏步之间有一石雕大盘龙,造型生动,鳞爪分明。1985年,省、市两级拨专款对永安文庙大成殿进行了维修。1991年,永安文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平文昌阁位于大田县广平镇广平中学内,清光绪乙亥年(1875)始建,占地面积198.83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长方形,宽18.41米,进深10.8米;立面三层,三重檐歇山顶,通高10.43米,各个立面呈现出层层内收的塔式结构,屋面重重叠叠,檐角飞扬;各处屋脊、檐板均饰有彩画等。2009年11月,广平文昌阁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北塔位于永安市城关,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是永安的开县塔,也是三明境内保存最古老的塔。两塔同为石砌。南塔名登云塔,高28米,七层八角,立于城区岭南山上。北塔名凌霄塔,高32米,七层六角,立于城北郊燕江左岸山头。南塔粗犷伟岸,北塔秀丽挺拔,遥相呼应,成为永安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安砂双塔位于永安市安砂镇九龙溪两岸山顶,建成于明崇祯七年(1634),东为步云塔,西名仰山塔。

贡川城墙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古称“贡堡”,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原全长约2000米,高约7米。城墙东南两面环水,西、北二面负山。城墙原有七个门,现存有五门。古城墙现存约900米,以攀龙门至会清桥段保存较好。墙基用鹅卵石、花岗石、丹霞石作基础,上部用青砖包砌,每块砖重约1.5公斤,专门定制烧造,许多砖上印有“贡堡”、“贡川”字样,有的还烧制工匠的名字。城墙脚下设有“马道”,供城门关闭时过往路人行走。1984年,贡川古城墙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池位于将乐县城北龟山之麓、封山之南,为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出生地。唐咸亨三年(672),在此建立龙池团。唐末,杨时五世祖杨荣(字子江),就任将乐司户,迁徙龙池定居。宋皇祐五年(1053)11月25日,杨时诞生于世居旧宅。他晚年归休于此,继续著书立说,直至83岁去世。明代龙池改团为都;清代改设龙池保(村);1950年后,先后属第一区、城关镇新华街;1970年后,封山脚陆续新建居民新房;1990年底设立龙池居民委员会;1993年,拓宽公路,兴建商业街,成为县城北郊商贸区。

青云塔位于泰宁县朱口镇水口山西麓。明崇祯五年(1633)由里人筹建,取人才辈出,青云直上意命名。该塔仿楼阁式,砖石木混合结构,七层,高21米,径9.6米。基座和挑檐均为花岗岩,直径10米,每面边长3.9米,雕刻祥云等图形。塔身各层上部用角牙砖叠涩出挑,承托石塔檐。塔内壁嵌有石阶踏步,每层设一龛、一门。各层有“青云塔”、“珠溶吐奇”、“云峰耸翠”、“中天主柱”、“慈光普照”等榜书题识,以及明兵部少保尚书李春烨题写并加盖印章的“大行般若”石刻匾额。清代塔内曾设私塾教书。2009年11月青云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宁古城门为金湖湖头原泰宁县城的小东门(旧称昼锦门)。原县城三面临水,西为庐峰山,城墙依山傍水,巍峨险固。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设隘为门。南宋建炎元年(1127),依县址据险始筑城墙。一为御敌,二为防洪。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改用石块和陶砖垒砌,历时7个月竣工。城高5米,厚3米,长约2400米,蜿蜒起伏,设大小城门8个。泰宁未建城墙时,戎马长驱,民众深受兵寇侵害。明代嘉靖末年,多事之秋,“三年七扰”。百姓避乱于山寨岩穴,死伤惨重。城墙竣工后,曾多次御敌于城门之外。至21世纪初年,仅存昼锦门及左右一段城墙,被列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维修和保护。

梅列正顺庙位于梅列区列西南侧,建于宋绍定六年(1233),为祀奉宋代将军、列西地方名人谢佑而建,是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结构建筑。由丞相李纲奏请,后由文天祥再奏得赐《正顺庙额》。该庙元泰定四年(1327)、明正统元年(143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经修葺,集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庙宇坐北朝南,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其4根金柱、16个八面纹雀替极富地方特色。从仙水岩迁来的40余尊石雕佛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1984年三明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维修,列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明市博物馆也设在庙内。1996年9月,正顺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正顺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冲和道院位于梅列区列西村,始建于宋淳祐年间(1241~1252),现存的“冲和道院”系清康熙六年(1667)重建,为单檐悬山式建筑,抬梁斗拱混合结构,面积90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991年,冲和道院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位于三明市西郊的龙泉山上,距市区1.5千米。龙泉寺始建于清代。龙泉山景区内空气清新,青山起伏,流水潺潺,瓜果飘香。龙泉寺周围古木苍翠,环境静幽,深谷曲径,瀑飞龙潭,游客到此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如入仙境,但闻晨钟暮鼓、烟绕云霞、虚无缥缈。1999年“龙泉烟霞”获评为三明八大风景之一。

三元英烈庙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吉口村。该庙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年间重修,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单檐悬山式建筑,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八间。正堂明间有七层如意斗拱垒造而成的藻井。庙内有12幅水墨壁画(其中4幅已损)。1984年,有关部门对该庙进行全面修葺,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龙寺为明溪县寺庙之冠,又名瓦子坪,位于明溪县北62千米枫溪乡枫溪村茶新聚龙峰上,海拔890米。该寺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名僧住此修佛,并以百草济世,颇孚名望。因庵狭窄,明天顺元年(1457),经枫溪、邓家、华山、小珩、熊地、官坊等十方人士商议后在山顶上新建寺院。天顺七年建成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藏经阁、揽月楼、僧舍、斋堂等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依山而立,坐东朝西,错落有致,建筑物120多间,面积1600多平方米。寺前回龙岗建有七层26米高的八角木塔;寺北角筑有“月光池”,寺北下100米处山坳凿井得泉,常年不竭。该寺明代改名聚龙寺,有回龙宝塔、虬松集鹤、琼楼揽月、龙井清泉、玲珑舍利、五马天池六景。寺供奉三世尊师,大小菩萨50多尊,每年要举行三次大型请香活动,七月初五至十五为庙会。庙会期间,当地客家人演客戏、举行民俗打拍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遭破坏,被夷为平地。该寺1982年重建,1984年主体建筑竣工,新建的寺宇80多间,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主殿巍峨宽敞,歇山式琉璃瓦顶,飞檐翘角,双龙朝瑞,寺前绕以围墙,寺南端山坡建一山门,与两条古栈道相接,还新开公路直达寺前。1985年12月,聚龙寺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