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13329500000031

第31章 乡镇(街道)地名(19)

梅口乡是库区乡,1980年3月池潭水电站大坝关闸,形成了全长60千米、面积0.36万公顷、库容8.7亿立方米的省内最大人工湖——金湖。梅口乡作为池潭水库库区移民搬迁重点乡镇,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从曾是泰宁县中南部经济贸易最繁荣集镇一度成为省定贫困乡。但金湖贯穿梅口乡南北境内,梅口乡作为金湖的主要所在地,占金湖景区面积的四分之三多,大多数景点地处梅口乡中,有尚书墓、甘露寺、醴泉岩、丹霞岩等人文古迹和水際瀑布、水上一线天、小赤壁、大赤壁、猫儿山、情侣峰、王石峰、虎头寨、黄石寨等众多自然景观。这一区位优势为梅口乡参与旅游,发展第三产业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旅游业已成为全乡的重要支柱产业。乡境内还有国家级猫儿山森林公园,以景观优美而著称,面积2560公顷,共分三大景区、102个景点,于1997年元月开始建设,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下渠乡位于泰宁县境东南部,东与将乐县光明乡接壤,西与梅口乡毗邻,南接开善乡,北靠杉城镇。驻地村古称下衢,是过去县城通往东南通衢大道必经之处,后以谐音变更为“下渠”。

此地宋至清代,为崇礼乡高平里、大田里的各一部分;民国时期,大部属西南乡,少部分地区曾先后分属开永乡、炉峰镇、弋梅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分别成立了大均区、大湖区两个苏维埃政府,分辖6、11个乡苏维埃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分属于一区、三区;1956年下半年分属一区部分划入三区,并改称弋口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部分村(大坑、王坑)属冲天公社(即今开善);1959年12月红旗公社改名为城关公社;1961年10月从城关公社分出成立下渠公社;1984年9月下渠公社改为下渠乡。2011年末,下渠乡辖下渠、陈元、上渠、渠里、大渠、渠口、大湖、红地、宁路、新田、大坑、王坑口12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31平方千米,总人口10390人。

下渠乡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烟叶,是泰宁县的烟叶种植基地乡。境内矿藏有硫铁矿和金矿等。近年来全乡围绕“农业立乡、工业强乡”这一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发展战略,立足乡情,致力于城郊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稻、烟叶、雷公藤、锥栗、竹业、食用菌、乌凤鸡、群鸭、肉羊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做强做大工业企业项目,培育了金湖炭素、天马硅业、鑫良木业、宏大水力发电、仁寿溪电站、涵泰土池养鳗、鑫丰矿业、金龙米业等一批中小型乡镇企业。

开善乡位于泰宁县境东南部,东接将乐县黄潭镇、万全乡,西连梅口乡,南邻大龙乡,北靠下渠乡。据族谱记载,唐朝贞观年间,杨开、廖善二将屯垦于此,故而得名。关于乡名还有一说:唐贞观初年,廖轮与其婿杨善率军剿灭溪峒(葫芦二洋)诸蛮山寇至此,留其子廖董钊、外甥杨嗣广(杨胥马)镇守,遂屯垦此地,杨居溪右,廖居溪左,是为当地开拓之始,随即将此地命名为“开善”,是要后人不忘“开基、善后”之意。

此地宋至清代,属崇礼乡高平里;民国时期,属南乡、三区,后为开永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2个乡苏维埃政府,隶于大均区苏维埃政府;1950年4月属县第三区;1956年下半年改称弋口区;1958年成立冲天公社;1959年12月改名为儒坊公社,因“儒”、“余”二字方言同意,后演变改写为余坊公社;1981年6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开善公社;1984年9月改为开善乡。2011年末,开善乡辖儒坊、余上、余源、肖坑、墩上、洋坑、洋山、池潭、岩坑、余地10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为139平方千米,总人口7909人。

开善乡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池潭、良浅水电站。池潭水电站位于池潭村,是金溪流域梯级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1980年10月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是福建电网的骨干电厂,金湖风景区即因修建池潭水电站而形成;良浅水电站位于池潭村良浅自然村,池潭水电厂下游8.4千米处,为金溪的第二梯级水电站,1992年7月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拥有山林面积1.1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6%,林木总蓄积量75万立方米,年均产木材1万立方米,并拥有丰富的野生锥栗资源。“菌、竹、烟、锥、药、茶”六大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全乡年均种植烟叶333.3公顷,年产值达600~800万元,烟叶质量连续多年居全县第一;累计开发毛竹17300公顷、锥栗1000公顷、雷公藤173公顷、药材460公顷。乡境内名胜古迹有位于池潭村的芦庵滩摩崖石刻和位于洋坑村的廖氏宗祠等。

大龙乡地处泰宁县境西南部,东与本县开善乡、将乐县万全乡接壤,南与明溪县盖洋镇、夏坊乡交界,西与建宁县均口镇、濉溪镇相邻,北与梅口乡、下渠乡相连。此地2005年1月由大布、龙安两乡合并而成,各取原两乡名称的一字,合称为大龙乡。原大布乡驻地村由铙山溪与大布溪交汇冲击而成,昔日曾是繁荣的商埠,在清康熙年间,曾有过“大埠洲”之称,后由谐音演变并简写成为大布;原龙安乡驻地村因历来旱情严重,当地百姓祈盼“龙王普降甘露,百姓安居乐业”,又有“龙脉横断,百姓安居”之说,故得名龙安。

此地宋至清代,属崇礼乡大田里;民国时期属南乡、三区,后为龙善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龙安区苏维埃政府,辖9个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4月起属第三区;1951年5月,从第三区划出成立第五区(区公所设大布),1956年下半年改称大布区;1958年大布区改为万能公社;1959年12月万能公社改名为大布公社;1961年10月,大布公社划分为大布、龙安两个公社;1962年10月龙安公社又并入大布公社;1970年11月再次分置龙安公社;1984年大布公社、龙安公社分别改为大布乡、龙安乡;200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龙安乡与大布乡合并成立为大龙乡。2011年末,大龙乡辖大布、显口、善溪、双坪、东坑、铙山、里坑、官江、江家岭、龙安、李地、张地、坪上、陈坑、焦溪、角溪16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311平方千米,总人口11500人。

大龙乡境内资源丰富,花岗岩储量近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万多千瓦。三明市内最高山峰,海拔1857.7米的金铙山白石顶即位于大龙乡与建宁县濉溪镇交界处。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金铙山和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八仙崖为泰宁县世界地质公园五大园区中的两大园区。乡境内的老虎际民俗村独具江南客家原始山寨特色。另外还有君子峰、红军崖等景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第十二、建宁县

濉溪镇位于建宁县境中心偏东,为建宁县人民政府驻地,因穿镇而过的濉溪得名。濉溪原名绥溪,由古绥安县名而来,后因“绥”、“濉”同音,名称变更为濉溪,县城区则称濉城。2007年10月濉城镇与金溪乡合并为濉溪镇。

宋至元代,今濉溪镇境域分属东乡、南乡、北乡;明代,分属东区、南区与在城保(城区);清代,分属东乡、南乡与在城保;民国时期起初分属一区、二区、三区;民国31年(1942)起分属绥安镇与庆安乡;苏维埃时期分属城市区、铺前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闽赣省省级领导机关(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属一区、四区,不久即全划归一区;1958年起分属城关镇、综合农场、溪口公社;1971年起属城关公社;1977年起分属城关镇、城关公社、综合农场;1984年起分属濉城镇、金溪乡;2007年10月23日濉城镇与金溪乡合并成立濉溪镇。2011年末,濉溪镇辖城关、水南、水西、长吉、河东、圳头、大源、高峰、斗埕、器村畲族村10个行政村,复兴、新生、水南、河东4个社区和1个综合农场,辖区总面积231平方千米,总人口31178人。

濉溪镇是建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绥安(城)县治所驻地。南宋咸淳二年(1266)开始修筑城墙。南唐中兴元年(958)永安场升为建宁县时,将县城区称为濉城。境内最高山峰金铙山白石顶海拔1857.7米,位于建宁县与泰宁县交界处,是三明市的最高山峰,也是福建省的第二高峰。濉溪镇是三明市工业重点乡镇,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开发、绿色食品加工、竹木加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四大主导主业。境内主要特产有建宁莲子,其颗粒较大,圆润饱满,色如凝脂,耐煨易熟,汤汁清甜,香醇爽口,营养丰富,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尤其以镇内西门外著名的“百口莲塘”所产的莲子品质最好,被称为“莲中上品”。境内有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铙山景区、报国禅寺、周恩来同志旧居、高峰漂流、石燕岩、高峰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莲乡大观园、东山公园等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

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西北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与黄坊乡相连,东南与濉溪镇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镇政府驻地溪口村距县城1千米。驻地村溪口村因发源于半源村的长塘溪在此注入濉溪,曾以方言称为“溪子口”,后简称“溪口”。因米商、盐商和其他行业的商人汇集此地经商营业,渐渐成为集镇,也叫“溪口镇”,与现溪口镇含义不同。

此地宋、元分属西乡、孝义乡、宾贤乡;明代分属北区、西区;清代至民国初年均分属北乡、西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苏维埃时期分属城市区、铺前区、枧头(巧洋)区、安寅区,两度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驻地;民国31年(1942)分属庆安乡、定安乡、阜安乡;1950年属第一区;1956年改为溪口区;1958年改为溪口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溪口乡;1995年12月撤乡建镇,称溪口镇。2011年末,溪口镇辖杉溪、渠村(百姓村、有118姓)、高山、溪枫、杨林、枫源、半源、溪口、艾阳、高圳、枧头、桐源、马源13个行政村与溪口1个社区、杨林1个农场,辖区总面积222平方千米,总人口21381人。

溪口镇为建宁县重点粮食产地,年产量占全县的六分之一。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有兰溪和开山溪两条,建有兰陂水库、联丰水库、高家岭水库3座水库,总库容量244万立方米,建有半坡等水电站14处,装机容量663千瓦,年发电量210万度。境内有辉绿岩、钾长岩、花岗岩、云母矿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

溪口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清代著名诗人本镇蓝田保(现渠村)人张际亮,是清末文坛六大名家之一。镇内黄溪保(现杨林村)是在清代文坛享有盛名的朱仕玠、朱仕琇两兄弟的故里。溪口还是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所在地。1931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建宁,此处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及毛泽东、朱德居住的地方,他们在此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实施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战,毛泽东还在此写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遗址内有毛泽东、朱德旧居与会议厅旧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