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13329500000013

第13章 乡镇(街道)地名(1)

第一、梅列区

陈大镇位于梅列区西北郊,东与沙县交界,西北与明溪接壤,西与三元区岩前镇为邻,南和东南面为莘口镇、城关街道。镇政府所在地原名“碧玉”,1969年11月设立陈大公社时,取附近的陈墩、大源两大队各一字,而称“陈大”。

陈大镇历史上曾先后隶属明溪县、沙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三元县梅列区。公社化时期,陈大境域的渔溪、砂蕉、台溪属于城关公社,陈墩、大源、棕南、长溪、碧溪属于列西公社。1969年11月陈大公社设立;1983年6月至1987年10月为梅列区陈大办事区;1987年改称为陈大镇。2011年末,陈大镇辖大源、陈墩、棕南、长溪、碧溪、渔溪、砂蕉、台溪8个行政村及瑞云1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96平方千米,总人口9811人。

陈大镇内山峦重叠,地势崎岖,中高两翼低。明溪紫云山与沙县盖竹山绵延起伏至陈大为丘陵,间嵌小平地。东北部与沙县分界的大佑山,为全镇最高的山峰,海拔1276米,山体如钟,与莲花山对峙。镇内溪流蜿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主要河流有碧溪、斑竹溪、台溪3条,碧溪贯穿全境。

陈大镇作为三明市委、市政府“南拓北扩”的北大门,2000年被规划为瑞云新区,2001年列入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建设项目试点,辖区内有国家AAAA级瑞云山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金丝湾森林公园。

洋溪镇地处三明市区东北部市郊,锣钹顶山麓下,沙溪南岸,毗邻梅列区徐碧街道、陈大镇、三元区中村乡、沙县凤岗街道和大洛镇,205国道、鹰厦铁路横贯辖境。因洋溪镇所在地有一片宽阔的洋面田,一条山溪穿越洋田,故取名洋溪。

洋溪古属二十一都,原属沙县管辖;民国时期为阳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为第五区;1958年成立洋溪人民公社;1960年8月与沙县的大洛合并,公社机关迁移大洛,改称大洛公社。1961年,大洛公社划分为大洛、洋溪、湖源3个小公社。1963年,洋溪和大洛再度合并成大洛公社。1973年,又从大洛划出6个大队,独立成立洋溪人民公社。1983年三明地改市调整区划时,洋溪从沙县划出,归梅列区管辖,为洋溪乡人民政府。2011年7月13日,洋溪乡撤销,设立洋溪镇。2011年末,洋溪镇辖上游1个社区及新街、上街、羊口仔、孝坑、岩斗、连茂、饱饭坑、下坑等8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72平方千米,总人口8843人。

洋溪镇境内大部为丘陵山地,镇内的锣拔顶山峰,海拔高达1537米,为三明市区最高峰。洋溪发源于沙县大洛宝山,流经梅列区东山、前岭、上坪、池后,于羊口仔下注入沙溪。

洋溪镇地属三明市至沙县连接点,交通便捷,205国道纵贯境内,隔沙溪河北有鹰厦铁路上游火车站,镇本点距三明市区及沙县城区均为15千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洋溪镇盛产笋干、毛竹,年产鲜笋400万公斤、笋干10万公斤、毛竹200万根,是全国18大毛竹基地之一,省内外闻名的“毛竹之乡”。

列东街道列东街道地处三明市区东北部,沙溪河东,虎头山以西,北起东新五路,南至麒麟山公园;以位于梅列的沙溪河东岸,故名列东。

1959年9月,三明市人民公社筹委会(地市级)在市区设城关、下洋、列东、列西4个街道。列东街道下辖5个社区。1960年1月,列东街道改为城关人民公社列东分社;翌年8月,又改为列东人民公社。1975年8月,列东街道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辖4个社区,管辖范围包括今列东、列西2个街道。1980年4月,三明市成立列东、列西、城关、白沙、富兴堡、荆西6个街道,当时列东街道下辖13个社区。至2011年末,列东街道辖东新一路、东新二路、东新三路、东新四路、江滨、圳尾、梅岭、高岩、崇桂、东安、新和等11个社区和列东1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4.44平方千米,总人口8.98万人。

列东街道为三明市和梅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三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也是三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有机械、纺织、印染、电力、建材、食品、服装、农药等各类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辖区内交通便捷,205国道贯穿全区。麒麟山公园、江滨公园等都在辖区内。

列西街道列西街道地处三明市区沙溪河西,有梅列、列东、徐碧三座大桥,与市区腹地紧紧相连。以位于梅列的沙溪河西岸,故名列西。

1957年冬,列西人民分社设立;1963年5月改为列西公社。1969年城区公社设立,列西属于一个大队。1980年7月,列西街道党委、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末,列西街道辖富华、龙岗、北山、翁墩、群英、青山、小蕉、中台8个社区与列西、小蕉2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77.6平方千米,总人口3.83万人。

辖区有三钢(集团)公司、小焦轧钢厂、三明路桥集团三三水泥有限公司、省一建北方分公司等省、市、区属企事业单位3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顺庙在列西街道境内。

徐碧街道位于三明市区东北部,列东街道、陈大镇、洋溪镇之间,总面积20平方千米。徐碧之名以辖区内徐坊、碧口两村村名首字合并而成。

1983年9月,三明市城区人民公社撤销,设梅列区徐碧蔬菜办公室和三元区蔬菜办公室,1984年3月改为徐碧办事处,1987年8月改称徐碧乡人民政府。2005年6月,徐碧乡撤销,原徐碧乡所辖的徐碧、洋山、后洋、廖源4个村并入北门街道,同时北门街道更名为徐碧街道。2011年,徐碧街道辖东新五路、东乾、乾龙、重化、碧湖5个社区及徐碧、后洋、廖源、洋山4个行政村和1个综合农场,总人口18679人。

2009年4月,徐碧新城在厦工三重机原三明旧厂区基础上开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近6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包括三明CBD(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国际商业购物广场、五星级大酒店、文教区、安置区,总投资约52亿元。大型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徐碧新城建成后,将成为三明市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第二、三元区

莘口镇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郊,国道205线和省道102线交会处,东邻中村乡,西连岩前镇,南与永安市贡川镇交界,北与荆西街道接壤。莘口古称杉口,位于杉溪与沙溪交汇处。杉溪今称署沙溪,发源于永安黄竹坑,经董地、龙泉、沙阳等村庄注入沙溪,因两岸高山峻岭长满杉树而得名。

莘口于宋时属沙县龙山乡归仁里,元为沙县忠义上团,明、清时期为沙县二十三都及永安县辖部分邻地。民国29年(1940)三元设县,莘口划归三元,为莘口示范乡,下设14个保。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莘口示范乡改为莘阳乡,下设9个保。1950年初,莘口解放,仍为乡,归莘口区公所管辖。1951年,莘口改镇;1958年撤区并乡后不久改为三明人民公社莘口分社;1960年7月1日后改为莘口公社;1984年9月改为莘口办事处;1987年8月改为莘口镇。2011年末,莘口镇辖楼源、曹源、黄砂、莘口、沙阳、柳城、西际、高山、龙泉、蓬坑、炉洋、清溪、后溪、中央溪等14个行政村和杉口、溪口2个社区,辖区总面积234平方千米,总人口15474人。

莘口处在沙县与永安水陆交通的中间位置,沙溪是永安至沙县的水上唯一航道,也是旧三元县交通大动脉,商船从沙县上溯,多在莘口停泊过夜。沙溪另一支流黄沙溪,又称鱼塘溪,源于明溪县铁岭的云峰,经明溪县城西、沙溪村、梓口坊、吉口、岩前、黄沙等村庄,至莘口注入沙溪,是明溪至三元大宗货物必经的航线。莘口码头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民国23年(1934)6月,延(南平)永(永安)简易公路通车,经沙县,贯穿三元全境,汽车在莘口加油、加水,然后翻越沙阳岭,再经贡川抵永安。三条水路和一条公路汇聚,莘口成了闽西北水陆交通枢纽。民国27年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后,更加促进了莘口的繁华。每逢圩天,街道里商贾云集,河面上百舸争流,一片繁荣景象,被誉为“小上海”。抗战胜利后,省政府及各种机构迁回福州,又因物价暴涨,货币贬值,经商艰难,民不聊生,一批小商户倾家荡产,莘口逐渐萧条下来。

莘口镇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高度210~1510米不等;气候温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9.4℃,年无霜期240~300天,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全镇耕地面积0.14万公顷,林地面积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植被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海拔呈梯级化,是发展林业及亚热带作物的理想环境,盛产毛竹、笋干、木材、柑橘、甜橙、食用菌、优质稻、优质烟叶等农林产品,并蕴藏大量石英矿、陶土等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有沙溪、署沙溪、渔塘溪三条主要河道可开发水电业,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竹洲电水站便位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三元国家级森林公园主景区格氏栲和普禅山等景区就位于莘口镇境内。

岩前镇位于三明市三元区西北部,东与莘口镇(三元区)相连,西与胡坊镇(明溪县)毗连,南与大湖镇(永安市)交界,北与沙溪镇(明溪县)接壤。镇中心距市区30千米,省道102线贯穿境内,距“三泉”高速公路坂头互通口约10千米。相传,岩前古名杨岩,由前岩和后岩组成。前岩称黄杨,又名万寿,有两洞甚幽,廓内有龙井,外有栩栩如生的石龙、石狮形象等奇石。后岩称侍郎,又名翠云,旁有石帐、石榻和潺潺流泉。又一石室广六七尺,下有钟石、鼓石、试剑石以及观音罗汉诸佛像石。前后两石,杨木茂盛。乡坊隔河对峙,一览皆岩,于是人们顺口说道:家住岩之前。也有的说,因镇驻地岩前村的北面有座奇峰突起的万寿岩,而由此得名。

明景泰三年(1452),永安置县时从沙县划出二十五都的部分地域。民国二十九年(1940),永安县析出原沙县划入的二十五都地域归属三元县,后设岩忠乡;1950年1月28日三元县解放后,属三元县辖莘口区下辖的岩忠乡区域。1951年,岩忠乡撤销,其地仍属莘口区;1954年5月,属星桥区;1956年1月,星桥区撤销,改属莘口区;1956年7月,三元、明溪2县合并设置三明县,属三明县莘口区。1958年7月,岩前人民公社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岩前大队。1983年6月,岩前人民公社改设为三元区人民政府岩前办事处。1987年8月,岩前办事处撤销,设立岩前乡。1992年11月,岩前乡改设为岩前镇。2011年末,岩前镇辖岩前、乌龙、吉口、下寨、星桥、白叶坑、横坑、增坊、欧坑、眉山、富源、忠山等12个行政村和阳岩1个社区,辖区总面积2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061人。

岩前镇是“全国文明村镇”、“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福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境内资源丰富,主要为地热资源、矿藏资源和旅游资源。其中地热资源分布在横坑村;矿藏资源主要有储量达8000万吨的石灰石和丰富的高岭土、莹石、钾长石、花岗岩、煤炭等;拥有被称为“南方周口店”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忠山十八寨、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百阶冢等旅游资源。

中村乡地处三明市区东南部,东接大田县广平镇、沙县大洛镇和湖源乡,西连富兴堡街道,南邻永安市槐南乡,北靠梅列区。乡驻地因地处米洋、白水、牛岭三个村的中心,故名中村。

历史上中村原属沙县管辖;民国29年(1940),属三元县杜筠乡、松阳乡地域;1950年1月28日三元县解放后,属县辖梅列区下辖的杜筠乡、莘口区下辖的松阳乡地域;同年4月,改属居阳区所辖;1956年1月,分属梅列区和莘口区所辖。1958年8月,成立群峰人民公社;同年12月,公社驻地从居阳迁至中村,改称中村人民公社。1983年6月,中村人民公社改设为三元区人民政府中村办事处;1987年8月,改设为中村乡。2011年末,中村乡辖中村、白水、回窑、南坑、埔头城、居阳、松阳、前村、张坑、米洋、筠竹、大焙坑、吉峰、杜水、蕉坑、坑源、顶太、草洋等18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94.2平方千米,总人口13997人。

中村乡境内群山起伏连绵,整体地形像头北尾南的鲫鱼。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502米,为三明市区第二高峰。乡政府驻地海拔360.3米,各村平均海拔679米,海拔600米以上的村有10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乡。主要河流东牙溪,全长约20千米,有居阳河、筠竹河、杜水河、张坑河、白水河等5条支流,水源地保护区面积184平方千米。中村乡是“省级绿色乡镇”,森林资源丰富,是三明市重点林区之一,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全乡森林面积1.5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00多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