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13329200000007

第7章 孩子害怕去学校怎么办?(4)

当孩子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消除误解,不再会觉得别人“不理”他们就是不喜欢他们。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对于他们融入学校生活也很有帮助。

9孩子取得进步时要鼓励他们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鼓励既代表着对孩子的理解,也代表着对孩子的支持,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

曾经有一位高中生发出这样的呼喊:“多想让爸爸妈妈知道,我多么需要他们的支持与肯定!”有了爸妈的鼓励,孩子能更坚强、更乐观,遇到困难也不再害怕,对于他们成长非常有好处。

当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尤其需要父母的鼓励。

有一次,带着萌萌到广场上玩,在广场的一角,有很多小朋友在充气的“气垫城堡”上爬上爬下。

这么多孩子在一起玩,有人建议说:“我们一起比赛吧,看谁最先爬到上面那个“阁楼”里,“气垫城堡”上有一个“阁楼”,爬到上面需要经过很多台阶,听到这样的建议,孩子们纷纷同意,说:“好。”就这样,他们开始比赛。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或许是因为太着急的缘故,别人都爬上去了,他却在一个台阶上爬不上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没爬上去,他站在那里急得哭了起来。

这时,他的妈妈看到了,急忙走到护栏边,隔着护栏对他说:“没关系,你看,别人不都在等吗?再坚持一下,就爬上去了。”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下,他不哭了,又笨手笨脚地爬了起来,虽然又摔了两下,但是他最终还是爬上去了。这样,他又追上别的小朋友了,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最高的“阁楼”上又唱又跳,大家都高兴地为他叫好。

孩子需要鼓励。只有赞扬与鼓励孩子,他们才会用恒心与热情去干好一件事。

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感到陌生和害怕,如果有了父母的关心,他们就不会再害怕。在父母的鼓励中,他们会增长自信,增加勇气,变得大方,这样,自然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

所以,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鼓励孩子。

(1)要及时鼓励孩子在学校里的进步

当孩子在学校里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父母应该及时鼓励,鼓励的形式是可以送他一些小礼品,或者是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学校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上学校。对还没适应学校的孩子,家长应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学校老师对你好吗?”或者“又有人欺负你了吗?”这样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更强的依赖感,不愿意离开家门。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积极的那一面,经常对孩子说:“你在学校里又长大了!”“你学到的新知识,妈妈为你高兴!”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更神气了,会更喜欢学校。

(2)当孩子成功地处理了一个问题时,要肯定他们

有一次在学校里,萌萌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吵架了,他不小心碰掉了别人的文具盒,那个孩子哭了,萌萌不知所措,跟着哭起来。但哭了一会,他又想:“这样下去是不对的。”于是他捡起文具盒,走到那个小朋友面前,对她说:“我不是有意的,我已经捡起来了,你不要再哭了好吗?”那个小朋友果然不哭了,就这样,他成功地处理了一个问题,两人又愉快地玩了起来。回来以后,他对我说了这件事,我感到很高兴,于是鼓励他说:“你处理得很对,碰掉了别人文具盒,帮她捡起来,然后道歉,这样不会再吵架了!”萌萌感到很骄傲,从这件事中,他学到了很多。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应该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与孩子一起分享交往中的技巧,当孩子发生矛盾时,告诉他们该怎么解决,这样,他们才能成长。

(3)了解孩子的特点,多与孩子沟通

上学的时候,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介绍孩子的特点,这样老师就会注意该怎样对待孩子。上学以后,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可以多问问他们:“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能和爸爸妈妈讲讲吗?”“今天学到了什么,和小朋友玩得好吗?”

这样,孩子就会把他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你。在这些事情里,有些可能是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他们会乐于与你分享,但有些可能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的,这需要你与他们一起面对。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吵架了,被别人欺负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到学校,与老师商量想办法解决。这样孩子就会消除顾虑,更喜欢上学。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想让孩子学会与别人相处也是如此。父母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更不要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点的小成功,就要鼓励孩子,有了我们的鼓励,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开朗,更好地融入学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10消除孩子的担心,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

上学,在大人眼里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就是背着书包到学校里,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与同学一起做游戏吗?这样简单的事,还有什么为难呢?

其实不然,虽然在大人看起来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上学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挑战。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还要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所以并不简单。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并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到了学校要好好听话,认真听讲。”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他们也不知道。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关心他们,还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距离感。

孩子每天离开家到学校去,如果有哪一点没做好,都可能让他们产生焦虑的感觉,如果父母再粗心一些,没有发现孩子的这种感受,孩子就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上学。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适应学校。

(1)与孩子一起准备一天的事情

孩子每天在学校里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上课听老师讲课、做游戏、吃午饭、开展活动、写作业等等。在上学之前,应该把有关的事情准备好。比如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书、本子、笔、水杯是否都放在书包里,衣服是否穿戴整齐,手帕是否放在口袋里;老师前一天留的作业是否写好;今天可能做哪些游戏,是否熟悉这些游戏等。

这些事情虽然细微,但对于孩子的一天却很重要。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上课因为一时找不到自己的橡皮,在课堂上大哭起来,或者到了学校才发现前一天的作业没写好。虽然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如果没准备好,却可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比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准备好了吗?草稿本准备好了吗?橡皮、自动铅笔、格尺,是不是放在文具盒了?手帕呢?昨天洗好了以后放在哪里了?”

和孩子一起理一遍,慢慢地,习惯成自然,孩子自己在上学之前就会主动地检查,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更会为他们一天的快乐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与孩子一起准备一天的事情,不仅是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你是支持他们的,这样即使他们到了学校,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也会感觉很有信心,遇到问题也不会害怕。

(2)与孩子一起探讨一下这一天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

孩子在学校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放学那么简单,在一天当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的事情。

比如很多老师都喜欢上课提问,提问的内容,虽然只是前一天讲过的内容。但如果孩子没准备好或者遗忘了,就可能答不出,上课的时候就可能紧张,甚至可能因为害怕老师提问不爱上学。曾经遇到过一位母亲,她说她的孩子每天上学之前总是磨磨蹭蹭,总是不能很痛快地走出家门,她感到很奇怪,后来通过慢慢地观察和询问才知道,原来老师每天都会提问,可是孩子因为准备得不好,这样,就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所以,与孩子一起花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老师的提问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应对自如,不再紧张、害怕。

甚至可以模仿一下上课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提问”,比如问孩子:

“昨天学的古诗记下来了吗,背一下给我听好吗?”

“那几个英语单词记牢了没有?”

用的时间不长,对孩子的帮助却很大。孩子心里有了准备,上课的时候就不着急了,这一天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3)万一遇到问题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我们要帮助他们提前应对,以免他们到时候不知所措。

一位母亲看到孩子气乎乎地从学校回到家里,问:“为什么不高兴了?”

孩子回答:“因为小伙伴欺负我。”

原来,上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因为个子小,总是排在最后面,结果总是被捉到。他就觉得是小伙伴欺负他了。

这时母亲可以对他说:“其实也不一定是小伙伴欺负你,明天再玩的时候,跟老师说一下,让你排在前面,不就好了?”还可以说:“多吃饭,多锻炼,长高了,就不会总被人捉到了,是不是?”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和别人吵架,这时可以问孩子:

“万一和小朋友吵架了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说“不知道”,或者干脆说“那我也和他吵”。

这时要告诉他们正确的解决办法:“万一和小伙伴吵架了,要去找老师,不要自己解决。”

有了你的提醒,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有信心,上学就不那么害怕了。

(4)多观察孩子

孩子不爱上学可能会有很多表现,比如不愿意吃早饭,上学之前磨磨蹭蹭,不愿意走出家门,总是忘带东西,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问题时,不要着急,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消除孩子的顾虑,他们就会愉快地上学。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重要的,当孩子有厌学情绪时,我们要及时发现,鼓励他们,让他们喜欢上学校。孩子快快乐乐地走向学校,信心十足地度过每一天,这样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