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人有多种情感,每一个情感都有对应的刺激物,只要遇到它们的刺激物就必然被激发。激发了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如生气、心烦、伤心等。这个过程是必然的,要想心不烦,除非眼不见。所以,人应回避(节制:不听、不看、不想)来自他人背后的议论以及媒体中种种惹人生气的事情、言语、情节的刺激,以保持心理宁静。还有,人不要多疑、多虑、多愁,不要胡思乱想,以避免情感受到刺激,使自己无端生出一些烦恼、忧愁、愤怒。“没心没肺没烦恼”、“遇事不要往心里去”应该是人生活的一大原则。
人的物欲容易满足,而且满足了欲望就暂时消失了。人的情感方面的欲望却不同,情欲是由内外情境因素刺激情感需要而产生的。如果人在做某事时一些情感受到持续的、强烈的刺激,这些情感就会不断地被加强,如同火会越烧越旺,以致对一些事情上瘾。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情欲的满足不受生理条件限制,满足起来没有尽头,以致常有上瘾的情况出现。
人的机体是一个均衡的整体,而自然界给人的时间、精力和空间是不变的。因此,在情感方面一旦上瘾,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智,而影响其他需要的满足,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二是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如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这样的事比比皆是。玩乐上瘾,这是大家所知的。有些人为娱乐、打牌、跳舞、唱歌、艺术欣赏、游戏等着迷,以致影响自己的幸福。比如,赌博上瘾,一门心思在赌博上,越输越来劲(好胜心、自尊心被激发),甚至会不顾一切、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当代社会,很多青少年迷上了网络游戏,成了网迷。一旦迷上了,影响学习不说,还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有位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次一进网吧就是11天,出来时已骨瘦如柴,结果精神出了毛病,自杀身亡。
这一二十年,由于中国文艺界的繁荣,出现了很多影星、歌星,同时也出现了千千万万追星的粉丝。人们喜欢艺术,崇拜影星、歌星是正常的。但也有极少数人追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弄得精神崩溃、家破人亡。2007年年初,香港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追星事件”。兰州有个女孩,从16岁开始,迷上了香港天王巨星刘德华,并如痴如狂地想与这位巨星见面。父母十分疼爱女儿,看着女儿那么痛苦,就顺从了女儿,并多次不辞辛苦,不惜倾家荡产,帮助女儿四处追寻刘德华。2007年年初,一家三口追到了香港。女儿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可她还不满足,要求与刘德华单独见面、合影,刘德华没有答应。结果,父亲跳海自杀,女儿痛苦至极。
养宠物也有上瘾的。有个老太太竟然养了上百只各色各样的猫。自己省吃俭用、贫苦度日。而卫生问题既影响自己的健康,臭气外泄又影响邻居关系,被人议论、嘲笑。这些都是情感上的痴迷,即“走火入魔”。
为爱情、为子女、为探险、为正义、为同情有没有过头、上瘾、走火入魔的问题呢?有。所谓走火入魔,本质上乃是人的一些情感的心理机制受到过于强烈的刺激,出现了紊乱或故障,它表现为被情感所困不能自拔。可见,哪里有这种现象,哪里就会有过头、上瘾、走火入魔的问题。比如,有人受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而痴迷于探险,其勇敢精神值得肯定,但如过了头,不惜金钱,不顾亲情,甚至弄个粉身碎骨或尸体都找不到就不值得了。
[人性百题]
梁山伯和祝英台为爱情牺牲生命是否值得?
梁山伯和祝英台对爱情的坚贞,千古颂扬,这是应该的;但从个人幸福的角度来说,他们不顾现实,为情所困,一个忧郁气愤
致病而死,一个自尽而亡,这能说是值得的、幸福的吗?有位母亲,一贯溺爱自己的女儿,女儿考上大学要去外地,她怎么也放心不下,愁了几天几夜。后来,她不远千里跟随女儿去了学校,在学校附近租房,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弄得自己受苦、女儿反感、同学议论。
4.为事业、为他人也会“走火入魔”
[人性百题]
为事业、为他人也会“走火入魔”吗?
在情感方面,有这样一个现象,人的某些情感受到外界情境的刺激,会在某些事情上变得特别强烈,以致形成压倒一切的欲望,即“走火入魔”。在这种强大的欲望的驱使下,人的行为常常会出现偏向。此时虽然也在满足需要,可这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灾难。比如,有的人把心思长时间地放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不顾一切地忘我工作,这是可贵的。但结果,有的人到中年身体就垮了;有的不仅自己吃了很多苦,而且还因此影响了家人的幸福,弄得儿不认母、夫妻离异。有位女高级知识分子,年轻时一心搞事业,决定不生孩子。她觉得有了孩子,等于给命运之神以人质,使之有后顾之忧而不能全力以赴地搞事业。结果到老时,失去丈夫的她,饱尝了无依无靠、孑然一身的痛苦。
长期以来,中国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一些为了事业、理想、艺术、爱情、子女、正义、同情作出重大努力,而遭受贫困、疾病缠身、妻离子散,甚至牺牲生命的人,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颂扬。应该说,这些行为往往对社会是有利的,社会需要人们为革命、为科学、为艺术不顾一切,努力奋斗,执著追求;这些人是高尚的,确实令人钦佩,甚至让人感动流泪。但因为这些行为给个人带来了过多的不幸,一味地颂扬是不妥的。社会舆论应该从对个人负责的角度,给个人以正确的指导。
2012年1月9日,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举办了“我为教育狂,值不值”的讨论。其中有一场讨论就“中学教师柏剑助养29个学生”而展开。参加讨论的除了柏剑本人外,有:作家、社会学家、大学教师、资深媒体人和观众。柏剑是辽宁省鞍山市华育学校体育教师,38岁。从1995年工作时起,他不断将贫困学生(被丢弃、家人不管)领到家里助养,供吃供住供上学(包括上大学后的学费、生活费),至今已先后助养了100多个学生,现家里还有29个,这些孩子都叫柏剑“爸爸”。为了使29个孩子更好地生活和成长,2011年9月他花20多万元租下了(包括租金、装修、添家具)鞍山市一个运动场,让孩子全部住了进去。助养这么多学生,既需要大笔资金又需要多人操持“家务”,可他只有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为此他不得不拖进全家帮忙。三姐夫交上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二姐在学校打份工作贴补;老爹老妈卖了牛,老妈省吃俭用,一块钱的公共汽车都舍不得花;操持“家务”的是70多岁的母亲和二姐、姐夫,每天从早上四点多到晚上八九点;同时还东挪西凑,向亲戚朋友借债。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家人的态度,开始因为收的学生少还能忍耐,现在是强烈反对。
讨论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柏剑或介绍、或申辩,唇枪舌剑,气氛热烈。柏剑的母亲和二姐一直是愁眉苦脸,还时常在擦着眼泪。朋友现场爆料,他现欠债40多万元。此时,柏剑二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学教师志凌激动地说:“我和你都是东北老乡,否则我真懒得说你。你献爱心,把家人折磨成什么样子了。媒体采访你,你是人前显贵,可你妈你姐呢,那是人后受穷又受罪。”社会学家顾骏教授直截了当地说:“这不是做好事不做好事的问题,而是做得有点走火入魔了。”
我以为,柏剑是了不起的,但真的走火入魔了。他助养贫困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100多个;不是捐钱捐物,而是领到家里供吃供住供上学;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不辞辛苦、费尽心思地奋斗了16年;不是花费三万五万元,而是掏尽腰包并到处求人花了100多万元。他的择偶标准是,要女朋友同意将来与孩子住在一起,并没完没了地助养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结果他谈了三个,都因无法接受这些条件而告吹,弄得他如今38岁了还没有成家。
而他16年来由于多种情感的不断激发,早就激情满腔,欲罢不能。16年前,是同情和自尊使他收了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家里贫困,父母放任,孩子没钱吃饭,经常逃学并向同学借钱,可这孩子喜欢柏剑的体育课,特别听柏剑的话。一次,班主任找柏剑,请他先带一带,他同意了。我以为,柏剑的同意,其一是出于同情,他说:“不拉他一把,他一辈子就完了。”其二是出于面子,班主任特意请他带一带,不答应会得罪人。带了孩子后,柏剑给钱吃饭,与他谈心,问寒问暖,一段时间下来有了感情。一天,孩子要柏剑做他爸爸,还甜甜地喊了一声“爸爸”。20多岁的柏剑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尊重,这一喊,他的心彻底软了。“爷俩人抱着哭了好长时间”,于是柏剑收下了第一个“儿子”。
柏剑同情心特别强,他看到没人管的孩子就同情,就为他们的将来担忧,所以就一个个地收。柏剑二姐说:“你见到孩子都看着可怜,一个个收下来,到何时为止啊!”
柏剑好胜心极强,收了众多的孩子,他的雄心壮志是培养他们成人、成才、上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对这些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还亲自带领孩子进行体育特长训练。他租运动场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更好地训练。孩子文化基础差,有了体育特长、比赛获奖,考大学就能加分。马俊杰是他的偶像,他决心像“马家军”那样训练,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柏剑在会场上坦言:“我有这个梦想”,“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确实,他已有几个孩子上了大学。
不仅如此,柏剑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会有不断的情感激发。为实现目标,他的同情心、好胜心和自尊心会变成责任心,不断地驱使他去奋斗。同时,他的种种情感还会不断地被新的情况激起,如不断出现的孩子的可怜、孩子的期待,“儿子”对他的依赖和爱,自己的一个个承诺,家人的抱怨,孩子的成绩,国家的肯定,媒体的关注,社会怀疑的眼光等等,不断地刺激他的同情心、好胜心和自尊心等情感,从而使他毅然决然地决心一直干下去。他的胸中激情如火。
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对一个坚信自己正确的人来说,一般的批评、责备和规劝是无用的。主持人问柏剑妈妈,你还认不认这个儿子,他妈妈说:“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我认不了啦。”一位现场观众问:“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出名,或者是为炒作?”一位朋友说:“求求你醒醒吧。”还有人说:“未来的路是绝境,你进了死胡同。”可柏剑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他说,我心态很好,没有做一次噩梦,我站在鞍山市的大街上,可以堂堂正正地面对我们三千万的父老乡亲。我认为我人生有意义,一辈子没白活。他还激动地表示:“我会承诺,不到咽气的那一天,我不可能停止。”
我要告诉柏剑的是,不要以为一个人为国家或为他人操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人有不理智的时候,理智行为应该是,在关心他人满足自己一部分情感需要的时候,不能不顾自己的正常生活,不能损害家人的利益。
当然,对个人来说,想干成一项事业,特别是创造性的事业,作出牺牲、甚至很大的牺牲是必要的,有些成果不下大功夫是出不来的。但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是,作长时间的牺牲或太大的牺牲是不值得的;如果不作出这样的牺牲就不能成功,那就应该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这一事业。国外有位智者说得好:“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有时尽管因激情而失去理性,会给自己的利益和前程带来影响,但即使如此,也应尽可能地让其延续。一个人有满腔的激情、充满活力、不怕苦累,那是十分快乐的。问题是,我们不能长久的生活在理想主义之中,更不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此,在谋求幸福的问题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需要筹划。比如,婚姻是人生大事。在恋爱阶段,你坚持怎样的择偶标准呢?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还是根据现实情况,把一生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男性如果经济上不用愁,可否像“皇帝选美”那样把相貌放在第一位?女性如果条件一般,可否把对方的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而把年龄、相貌、文化层次放在第二位?你是否相信,感情与物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穷则饥,饿则吵。”进入婚姻阶段,应该怎样精心呵护婚姻,共筑爱巢?当婚姻难以维系时,是勉强凑合,还是作出努力挽救婚姻、或者果断离婚?当已离异或丧偶时,是囿于传统观念裹足不前,还是大胆地、坚决地选择再婚?又如,心理健康对于幸福是十分重要的,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遇事多愁善感,失利时悲观失望,愁起来常常睡不着觉以致失眠;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有事常常闷在心里。对这些心理问题,你该怎样自我调节,怎样改善自己的性格、脾气?所有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可见,谋求幸福大有学问。我们一定要经常地思考、筹划,不能稀里糊涂过日子。人有习惯性、有惰性。如果我们不经常筹划、不经常下决心,一转眼就是三年五载。人生就那么些年,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