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05

第5章 好性格的孩子是怎样炼成的(1)

家是人心灵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家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因此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不论他是否愿意,都将在这一环境中度过他最有意义的时光,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是人心灵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家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因此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不论他是否愿意,都将在这一环境中度过他最有意义的时光,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

马卡连科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家庭氛围的变化,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果身处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之间相敬如宾,那么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谦和、乐观等优秀品质。如果父母之间经常打骂争吵,或者管教孩子时非常专制,孩子的性格也会随之变得粗暴、蛮横、冷酷。

因此,拥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十分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促进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一天,小磊放学刚回到家,父母就在客厅里争吵。任凭小磊怎么劝他们停止争吵,都无济于事。最后,爸爸情绪激动,不顾儿子在场就摔门而去。

几天后,父母和好如初,他们谁也没注意到小磊有什么变化。前天,小磊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妈妈关心地问:“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小磊很不耐烦地说:“我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你别干涉我的自由。”说完,就独自去看电视了。

妈妈不放心,说:“小磊,你吃饭了吗?你先吃点饭吧。”小磊不搭理,继续看电视,妈妈焦急地说:“你都快要考试了,赶紧好好复习复习功课,别看电视了。”但小磊依旧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妈妈又提醒了他好几次。

但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批评了小磊几句后,小磊情绪变得相当激动,并且大声对自己喊:“你怎么什么都管,烦死了。”接着,就头也不回地钻进了自己的卧室,并且当着妈妈的面将自己的卧室门“砰”的一声重重关上了。

门外,小磊的妈妈目瞪口呆。

很显然,小磊的“摔门”行为并不是重点,小磊的妈妈在小磊摔门的一刻才明白,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的很多行为,他们只要看一次就学会了。就“摔门”一事而言,他很有可能就是在模仿爸爸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成为父母离婚大战的牺牲品,这些孩子,整天生活在惊恐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有时他们为了逃避烦恼或家长的惩罚,常常不愿回家而浪迹社会,甚至会因为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为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爱心指导创造民主、和谐家庭氛围的3个方法

1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家庭氛围比较自由、比较民主,那么,孩子的父母肯定会鼓励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孩子提问题,敢于争论,甚至向家长提出质疑和挑战。这种做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

2父母应该保持热情、好客的心态。如果父母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并且拥有着愉快、开朗的心情,能够感染子女及周围的人,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毕竟,快乐与痛苦都是会传播的。当父母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时,可以试着让孩子做接待员,以培养孩子乐观、好客的性格。

3在孩子面前,父母尽量做到意见一致。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常常因为各种琐事发生争执,那么整个家庭就动荡不安,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论是针对什么问题,父母在平时应该保持良好沟通,维护好感情,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积极生活。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的空间。对孩子而言,自由的成长空间相当重要。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其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认真、仔细地听,切不可无礼漠视。如果孩子提出的见解是正确的,父母就应及时给予认可或表扬。而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观点的时候,家长也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解释,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自信、有主见。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写过一本书《领袖们》,书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制度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所说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

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周围的大多数家长喜欢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乖孩子。在家长们的“设计”下,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不敢有任何“出轨”的行为。于是,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力也丧失了。如果家长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常言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孩子们可以在自由空间里让思想自由飞翔,这不仅满足了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还有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乐观等良好的性格。

1936年1月27日,丁肇中出生于美国。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他在出生3个月以后随父母回到中国,在重庆等地念完小学后,又辗转到台湾。

1974年,丁肇中带着他的队员发现了“J”粒子,并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当别人问起丁肇中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时,他总回答:“是父母的‘不包办’成就了我。”

这里所说的“不包办”指的是父母对他的问题从不过分干涉。虽然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绝对不是天才。丁肇中的父母都是著名的教授与科学家,但丁肇中小时候对上学非常反感。当时,丁肇中的母亲在一所大学担任校长,他在这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念书,每天,丁肇中上课都是去学校先看看,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他会立即转身离开。

很多人都不理解,丁肇中知识渊博的父母为什么不阻止他,而任他胡闹。其实,丁肇中没有上课的时间,都跑到池塘边或者树林里玩耍,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丁肇中逐渐对自然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激发了他的求知欲。

他常常缠着父母给他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等,丁肇中对科学的兴趣日趋浓厚。母亲见状,抓住机会教育他:“如果你想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大科学家,就应该上学,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像他们一样。”

小丁肇中听了母亲的话以后,下决心好好学习,终于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丁肇中的父母给了他自由的空间,激发了他探索、求知的欲望以及积极进取的性格,令他最终获得成功。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事实上,专家指出,如果孩子过分听话,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失去在精神世界探险的勇气,变成一个意志消沉、毫无活力的人。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起点和动力,也是创造性思维萌芽的时期。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处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就会扼杀他们身上闪耀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欲,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

毕竟,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懂书本知识的人,更需要勇于创新的人才。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就能让他在“敢”中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爱心指导给孩子自由空间的4个方法

1父母要明白,孩子有时候会“异想天开”,并且因此出现一些差错。这时候,不要急于指责孩子,更不能限制孩子的自由。而应该帮助孩子进行分析,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让孩子换一种思路重新思考问题。

2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可操之过急,不能让孩子一点自由空间都没有。一旦父母剥夺孩子的自由空间,就算孩子本身资质不错,也很难脱颖而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家中为孩子设置一个能让他尽情发泄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可以充分享受自由,不必考虑父母的好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房间,摆放一些诸如牛奶盒、糖果纸、雨花石、儿童画、玩具熊、塑料箱之类的东西。孩子也可以趴在地板上、跪在椅子上或是坐在床上听音乐,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自由。

4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就要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父母才能理解孩子渴望自由的心情。假如父母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从不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因此,父母应该放弃时刻监视的做法,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

受溺爱的孩子不会有好性格

你知道什么方法会导致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对他溺爱。

著名教育家安·谢·马卡连科说:“子女固然会因父母给予的爱不足而感到痛苦,但他们同样会因为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感觉而腐化堕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理智,理智是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惯。

马卡连科的这段论述深刻地告诉人们,爱孩子不能没有原则,爱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予,“爱”需要施“爱”者理智。任何爱的行为都不应想当然地给予,而应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决定,只有给予孩子合理的、正确的爱,才能让孩子拥有好性格。

雅丽是某高校一位教师,对儿子十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上幼儿园时,要什么玩具父母就给他买什么玩具,买这些玩具每个月都要花掉父母1000元左右。但父母并不心疼,夫妻俩觉得就这么一个儿子,多花点也无所谓。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见什么要什么的习惯,他觉得父母满足自己的欲望是理所应当的。上小学后,父母每月给他100元零用钱,都不够他花。不久,母亲晋级加了工资,仍然给儿子100元零用钱,没想到儿子眼睛一瞪,气势汹汹地质问:“你们涨了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加钱?”父亲觉得不能再迁就,坚持不再多给。儿子却狠狠地说,你们会后悔的。

第二天上午,雅丽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要她去学校一趟。雅丽急忙来到学校,看见儿子正理直气壮、一脸不屑地站在老师旁边,雅丽问老师是什么事,老师对她说你儿子在班级偷了同学的东西,被人发现后还对同学大打出手,老师批评他不仅丝毫不起作用,还顶撞老师。雅丽听到这,再看看儿子的表情,顿时觉得万般悔恨!

这就是溺爱的结果,造成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是父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贪欲,致使孩子的贪欲恶性膨胀,难以自制。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走向极端。

教育专家说:没有父母之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可见父母之爱、亲人之爱对子女的巨大作用。但是,如果这种爱超过了一定限度,变成了溺爱,就会走向反面。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娇气、骄气、任性、霸道等不良性格,只知道接受父母、他人的爱,却从不知道对父母和他人的爱给予回报。

因此,杜绝溺爱对于孩子形成好性格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只知享乐,不懂拼搏;只知索取,不懂奉献,那么他的心理永远无法成熟起来,到社会上也很难立足,严重时甚至会危害自己或危害社会。

爱心指导正确地爱孩子的4个方法

1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要一味迁就。父母应当对孩子的要求和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绝不能感情用事,一味姑息迁就。孩子依赖性强,不能自立,大多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造成的。

2尝试拒绝孩子。很多时候,父母都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并不知道约束自己的要求,于是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只有孩子从幼年时就开始懂得约束自己,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才不会形成肆意娇惯的性格。

3科学地给予孩子爱。父母对孩子要爱而有方,既要尽到父母的责任,关心爱护孩子,让爱化作孩子前进的动力;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护短包庇,最终让爱变质,酿成苦酒。

4对孩子管放结合。父母对孩子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和没有礼貌等,当然要管。但是吃苦耐劳、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才能增进孩子自强不息的性格。

及时发现不良性格的苗头

众所周知,性格无所谓好坏,每种性格只要发挥得好,都可以成功。但是,在孩子的身上,多少会有一些消极的因素,比如懒惰、任性、自私等等。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性格里面掺杂了这些消极的因素时,就应该及时而科学地进行清除。

这天,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李小虎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心里很清楚,这次考试都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才导致卷子这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