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15

第15章 勇敢的孩子,做别人做不到的事(2)

每个孩子在接触一件陌生事情时,都会有恐惧的心理,害怕自己做不好或受伤害。如果这时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说“算了,多危险呀,不要做了”,“你不能做这个,太危险了”,“不要做,你会伤到自己的”等等,孩子想要尝试一下的微弱愿望一下子就会被父母各种呵护赶跑,那么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这件事或体验不到这份经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尝试很多事情,体验很多经历。在不断尝试与体验中,他们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走向独立或者成功。如果父母出于保护的目的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利,那么,孩子就永远只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长期没有进步,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也就意味着孩子与成功绝缘了。当孩子想要做一些相对危险的事情时,父母对孩子说:“没事的,你大胆试试吧,这个小危险打不倒你的,但是你要注意……”这样,在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的同时,教给孩子必要的保护方法和知识,就能够做到让孩子适当的冒冒险。这样,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就会越来越丰富,体验的道理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他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拥有果断、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也会做得更好!

爱心指导适当让孩子冒冒险的3个方法

1父母要想让孩子适当冒冒险,就要在孩子表现出想尝试某件事情时及时鼓励,当孩子受到鼓励后,自信心得到激发,就会更勇敢了。为了取得鼓励效果,父母可以说:“做得不错,我第一次做的时候还没有你做得好呢!”当然,即使孩子做得并不是很好,父母也不应该泼冷水,而应该鼓励孩子:“孩子,你还真行,第一次就能做到这样,下一次肯定会更好!”

2父母应提倡孩子主动去冒险。鼓励孩子去冒险是一个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适当机会,父母就应该提倡孩子主动去冒险。孩子如要美好的将来,需要主动地去摒除自己生活的惰性,去主动地接受一些改变,在这些改变中成长起来,不断地成就自己。

3增加孩子的见识。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艺高胆大。”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孩子的见识,这样孩子才敢冒险。虽然说,每个人都应该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应该随便介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但如果完全遵照这种思维的话,孩子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了。孩子的能力结构应该是一专多能的,这种能力结构可以增强孩子在未来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负面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一种情绪体验。每个人内心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恐惧心理,孩子也一样。随着社会经历的增多,孩子出现恐惧心理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有的孩子恐惧心理非常严重,很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等不良性格。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加以关注,假如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恐惧,父母一定要重视,并且弄清孩子恐惧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帮助孩子走出恐惧,让孩子形成阳光、开朗、乐观的积极性格。

一般来说,孩子的恐惧心理是被恐吓出来的。孩子年幼无知,只要受到恐吓就会产生害怕心理。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心理是由父母或者家人的恐吓造成的,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或者不顺从,父母为了省事,常常喜欢用恐吓的手段使孩子顺从。比如说,孩子不愿意穿衣服,父母就会说:“生病了我就送你去打针。”孩子最相信的人就是父母,当父母恐吓孩子以后,孩子不仅相信而且非常害怕,这也是很多小孩子一见到医生就哭的原因。这种恐惧的心理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而且使孩子对外界产生错误的认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用恐吓的手段,这样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如此,父母还应该戒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自信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韩珍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妈妈是教师,全家人都非常宠爱她,这让韩珍自我感觉非常好。韩珍个性十分要强,在上幼儿园期间,她基本上是“拿奖专业户”,亲戚朋友无不夸韩珍是个好孩子,同学们也非常崇拜她。于是,只要考试,韩珍就想争第一。

升入小学后,经过入学后的一段适应时间,同学们都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时,韩珍才发现自己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身边的同学都是那样优秀。课堂上,韩珍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老师的目光在韩珍身上停留的时间也少了;开学不到一个月要确定班干部,结果名单上没有她;语文课上,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竟然回答错了……

这一切都让韩珍不断怀疑自己,责备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没有脸面见父母了,她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无法从中摆脱出来,甚至发展到韩珍一进教室就感到恐惧,进行小测验时,只要一想到结果,她的手心就渗出汗来。

爸爸发现这个严重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女儿走出困境,消除这种恐惧心理。爸爸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时间陪着女儿,帮她分析存在的问题,反复鼓励她:“珍珍,不要灰心丧气,爸爸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能行!”

付出总有回报,在爸爸的鼓励下,韩珍渐渐摆脱了阴影,走出了恐惧,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一个学期后,她又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卡尔·威特在对儿子的教育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些孩子意志薄弱或者没有自信,做事缩手缩脚,犹豫不决,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告诉他“孩子,不要害怕,我相信你的能力,你能行”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韩珍因为难以接受落差致使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恐惧心理。爸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断鼓励女儿,终于消除了韩珍心里的恐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每位家长应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准弱点,加强弥补,从而克服恐惧。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会不断增强,从而激发生命的潜能,走向优秀与卓越,拥有自信与精彩。

爱心指导消除孩子恐惧心理的4个方法

1有时候,孩子的恐惧心理并不能光靠讲道理消除,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压力的方法。如因为迟到而害怕,可以帮助孩子早点起床,动作快一点等,今后不要再迟到。如果孩子因为受到大孩子或坏人的威胁而产生心理害怕,父母要想办法为孩子消除这种威胁。也就是说,父母要为孩子壮胆打气。父母要给孩子说明,恐惧这种事情是有原因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保护是很必要的。当然,不能太夸大这种危害,以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2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恐惧心理,父母应该及早停止恐吓的做法,向孩子讲述科学道理,通过实际示范或让孩子实际观察,使孩子明白那些可怕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父母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启发,是消除孩子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3试图了解孩子的恐惧,别忘了改用童话式的观点。比如孩子怕“鬼”,父母最好能非常认真地陪他到床底下、壁橱内张望一下,甚至在夜里和他一起“守夜抓鬼”,好让孩子确定真的没有“鬼”在作怪,父母要知道,行动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

4如果孩子的恐惧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没有消减的趋势,父母最好找一位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儿童心理学家或教育专家,进行追踪检查与治疗。父母骂孩子“胆小鬼”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父母切记,孩子不是恐惧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确了解他的恐惧,愿意和他一起克服恐惧。

★马上行动

培养孩子勇气的4种方法

勇敢有显性的勇敢和隐性的勇敢之分,显性勇敢很容易观察到,而隐性勇敢不容易被人察觉,但也同样重要。如今,社会和平安定,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勇敢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勇气呢?下面为父母提供4种好方法,以供参考。

1鼓励孩子上课大胆发言。上课不敢发言的孩子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他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老师会批评我,同学们会嘲笑我,等下一次再发言吧。结果,下一次机会来了,他仍然不敢发言,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这时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就算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

2让孩子走路时抬头挺胸。我们仔细观察人的走路姿势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情绪。自信的人挺胸抬头,自卑的人含胸低头。孩子走路时,让他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慢慢就会有一种自信在心里膨胀,孩子也就会越来越有勇气了。

3鼓励孩子说话时正视对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或者谈话时,最好正视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应该努力让孩子明白,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别人:我是一个诚实、光明正大的人,我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正视别人的眼睛,不但能给孩子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4鼓励孩子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行”三个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每天对自己讲几遍“我能行”,面对日常生活中自己胆怯的事情,对自己说几句“我能行”,就会发现,自己勇气大增,真的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