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13

第13章 自立的孩子,未来的领导者(2)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具有独立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在生活中惧怕困难的孩子,遭遇任何挫折都可能会选择放弃,而人生中的困难又无处不在,这样的孩子就丧失了竞争力。而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坚持下去。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才会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免会遭遇挫折,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精神鼓励与支持,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信心和技巧,让孩子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感受到幸福,还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信。

孩子的成长谁也无法代替,未来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人生中的风风雨雨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承担。为了使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为了使他们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从现在起,家长就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事。

在美国,孩子从小就接受“力所能及”的教育。孩子1岁时,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他们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吃得到处都是,脸上沾满了奶油,将饭菜打翻,父母不急也不恼,不会哄着孩子喂食。2岁时孩子就能与家长一块用餐了。美国中学生有一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大一些时,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孩子还在热被窝熟睡时,美国孩子已经挨家挨户送报纸了。

在瑞典,孩子出生后很少被父母抱在怀里,在家里一般是放在小床上,出门放在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睡。

在德国,孩子1岁左右就要开始学走路,摇摇晃晃地艰难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基本上没有赖在地上大哭不止、非要大人扶起来不可的情况。

俄罗斯人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的素质教育早已闻名遐迩。记者走进缝纫课堂,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制衣厂里,不过“受雇”的都是些“童工”罢了。十几个小姑娘齐刷刷地坐在缝纫机前,有的在制作桌布,有的在缝衣服。由于手工课是选修的,男孩子一般都喜欢做木制工艺品或者陶艺,所以缝纫教室就成了女孩子的天下。

国外的很多父母都非常重视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在国内,很多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不想让孩子动手,让孩子损失了许多“亲手做”的机会。父母应该为孩子安排一点日常的“工作”,由简至繁,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如果孩子觉得困难,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一定不要“越俎代庖”,鼓励孩子把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在做事中增长经验,建立自信。

父母们应该反思一下,你是否打断过孩子的行动?比如,当他叠不好纸飞机时,你是指导他呢,还是干脆拿过来自己叠?当他穿不上新买的鞋时,你是让他多试试,还是帮他穿上?当他做不出数学难题时,你怎么办?帮他做出来吗?生活中,孩子有太多需要父母帮忙的事,这时候的父母要启发孩子自己做,而不是替孩子包办。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和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长期关在笼子里的鸟,翅膀会退化,很难希望它有一天能展翅高飞。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锻炼孩子、培养孩子好性格的好方法。

爱心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4个方法

1培养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当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轻易打断他,指派他去做另一件事情,而应该让他把事情做完,而不是半途而废。

2孩子做事量力而行。假如父母想帮孩子制订计划,或者分派一些适当任务给孩子时,一定要量孩子之力而行。如果任务难度太大,孩子就会因不能独立完成而产生严重的受挫心理。在计划定下、任务派下后,一定要让孩子独自完成,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但最终还是要孩子自己去完成。

3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父母的鼓励对孩子而言十分重要,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潜能,在这个世界上,孩子最相信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给孩子的鼓励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加自信。当孩子有的事情做得并不完美时,父母不能责备、埋怨孩子。要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因此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4让孩子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没有必要向他灌输自我奋斗的道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都明白,孩子的未来是靠孩子自己打拼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奋斗精神,应当从娃娃抓起,给孩子自我服务、自我锻炼的机会,就算是在吃奶,也尽量让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吮吸。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理生活,掌握独立生存的能力。

孩子依赖性太强怎么办

如今大多数孩子的依赖性都非常强,凡事都想依靠他人。依赖性太强,意味着孩子缺乏独立性。

通常情况下,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太强的孩子没有主见,很容易形成懦弱、自卑等不良性格,导致孩子日后难有作为。而独立性强的孩子,面对困难时很坚强,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日积月累,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变强,有利于孩子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假如孩子依赖性太强,父母可以用鼓励、激励、引导等方法逐渐消除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独自做一些事情,最终改掉孩子依赖性强的坏毛病。

著名的潜能激励专家魏特利8岁的时候,住在一个陆军防空炮兵团的旁边,他和驻扎在那里的士兵成了好朋友。一天,一个士兵朋友说:“星期天早上五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魏特利兴奋不已:“哇哈,我太想去了,我总是梦想有一天能在船上钓鱼。太感谢您了,我要告诉妈妈,下周六请你过来吃饭。”

周六晚上魏特利兴奋地和衣上床,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幸福地幻想着海中的鱼在天花板上游来游去。天微亮,他就爬出卧室窗口,备好渔具箱。然后,他就怀着满腔的热情坐在屋门口等着那些士兵朋友的出现,但朋友失约了。

魏特利十分失望,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妈妈看到他十分沮丧,便询问起来:“怎么了?不是要去钓鱼的吗?”

魏特利懊恼地说:“约好的朋友们都没有按时出现,让我白白等了一场。”

妈妈听完孩子的话,拉着他的手说:“不要为朋友的爽约烦恼了,说不定别人有什么急事,不能赶过来,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不过既然这样你就不妨自己行动吧,就当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怎么样?妈妈相信你!”

魏特利听完妈妈的建议,豁然开朗,兴奋地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我一定要钓到很多的鱼!”

妈妈回答:“加油,我等着你的鱼做晚饭!”

于是,魏特利蹦蹦跳跳地出门钓鱼了,那天晚上全家人真的吃到了魏特利亲手钓的鱼!

后来,魏特利回忆那天的光景时,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虽然士兵失约了,可是母亲的一番话教育了他,让他明白凡事要自己去做,没必要过于依赖别人。

妈妈一句简单的话,在魏特利原来失望的心里点亮了一盏灯,她让魏特利学会了体谅别人,凡事都要自己去做,没必要过于依赖别人。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要把戒除依赖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孩子的独立性是一切其他优良品性的母体之一,拥有独立性的孩子才能撑起一片天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爱心指导消除孩子依赖性的4个方法

1让孩子走向社会。孩子的独立性应该在社会中锻炼,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另外,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当孩子和伙伴们争辩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阻拦,注意孩子是怎样争辩的。同时也允许孩子和父母争辩,不要动不动就举起权威的大棒。

2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应当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家长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当孩子询问一些问题时,父母不妨让孩子先想一想,尽量自己解决。父母可以对孩子做一些提示性的工作,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

3在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多体谅。很多孩子犯错后都会受到父母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没有了,而且在发生错误之后还容易用谎言来进行掩盖。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父母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会使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大大增强,对他人的依赖性也就逐渐消失了。

4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依赖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较强的依赖性。

★马上行动

造就敢做“主角”的孩子的4大妙招

敢做“主角”的孩子,一定是个自强自立的孩子,尤其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崇尚奋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父母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能不断“做主角”。下面4大妙招,能够帮助父母培养出敢做“主角”的孩子。

1在独立意识方面与孩子达成共识。如今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假如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要求孩子,或者态度强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做事的话,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反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用沟通的方式来达成共识,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明白独立性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应当循序渐进。有的父母一听说孩子的独立性非常重要,恨不得孩子马上做到凡事独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知道,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父母应该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而又详细的计划,从孩子自理能力开始训练,如按时起床、收拾房间等,然后逐渐将这种能力扩大到社交范围内,锻炼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孩子应及时。在孩子迈出独立的第一步时,父母就应该及时表示肯定并及时鼓励,假如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也不要过多责备孩子。毕竟,鼓励能够激发孩子不断进步,而责备会使孩子丧失信心。激励可以让孩子战胜自身的惰性,父母甚至可以用依赖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独立的重要性。

4多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依赖性都很强,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父母心疼孩子,凡事都包办。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最终还是要成长为社会的人,因此,孩子的社交独立能力应该从小培养。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健康的交际活动,或让孩子负责一些具体的工作,都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