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13314900000043

第43章 各国历史之谜(3)

总之,马汉、罗斯福和洛奇是美国政府军事、行政和立法部门中最“关心”夏威夷命运的三个重要人物。马汉提出了理论性的见解,罗斯福则在军事准备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而洛奇则在国会最后作出吞并夏威夷的决议中施加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在他们三个人中究竟谁是美国吞并夏威夷的主谋呢?这个问题依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国联成员之谜

“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建立于1920年1月,是历史上第一个最大的安全与和平组织。它是由美国民主党人、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雷孟梭和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等人精心设计和筹划的。然而,美国始终未加人国联。究竟是何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不断地进行探求和分析,但一直未找到明确答案。当然,对于这一问题已有许多论述。这睦论述虽然观点出入很大,但对人们进一步探讨讨还是有益的。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之所以未能加入国联,完全是由于党派偏见和斗争而造成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于1920年3月就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举行最后一次表决,结果未达到法定2/3的多数票而未能通过。对此谁应负责呢?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反对党共和党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主席洛奇和他的战友们是有责任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过错的。如果他们少考虑一些党派斗争的问题,多考虑一下国家的利益,把个人和党派野心抛开,而与主张美国加入国联的人合作,那么美国加入国联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了。但是,他们并没有那样做。此外还有些人运用各种阴谋诡计,来阻挠美国批准凡尔赛条约,从而达到阻挠美国加入国联的目的。这些人也有责任,他们当中有的人常常进行混淆视听的宣传,使公众弄不清美国参加国联的意义,因而很难明确表态。

另一方面,威尔逊本人也有责任,甚至负有严重的责任。他本人放弃了使条约通过的机会,从而导致美国加入国联之事告吹。当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并没有忘记为威尔逊放弃这种机会寻找理由。威尔逊十分憎恨洛奇等人。洛奇坚决反对凡尔赛条约:他为了打掉这一条约,不便其被批准,附加了十几条补充条款,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不承担盟约(作为凡尔赛条约的一部分)第十条款规定的下列义务:维护任何国家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干涉国家之间的争执;或用自己的部队为任何目的支持凡尔赛条约中的任何条款。这些都是条约中的关键部分。威尔逊对洛奇等人的补充条款十分不满。为此,他想利用群众的压力,迫使洛奇等人改变他们的立场。1919年9月3日,他带病从华盛顿出发,到美国中西部地区去活动,在21天内行程8000多英里,发表37次演说,最后因疲劳过度,病重而归。他固执己见,决不向国会妥协。当他的顾问劝说他向国会妥协时,他执意不从。他决不赞成国会批准附加有洛奇等人所提出的条件的条约。他的态度就像他青年时代在普林斯顿学院同院长斗争时的态度一样。他拒绝接受半介面包;他要么得到整个的,要么一点也不要。一个民主党参议员指责威尔逊说:“与其说参议院捋直了弯曲的手足,还不如说威尔逊本人用其颤抖的手勒住了孩子的脑袋。”最后,他还严厉要求国会参议院中的民主党议员绝不投附有“洛奇条件”的条约的赞成票,结果严重地影响了批准条约所应获得的多数,从而使美国丧失了加入国联的机会。这是一些学者的一种观点。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它几乎与上述观点迥然不同。这种观点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大多数公众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认识;美国不应再卷入国际纷争中去了。有些学者认为,当时的大多数公众对任何条约或联盟都是“厌烦的”。因为这些东西同美国公众所设想和期望的未来都是相矛盾的;他们所关心的主要是美洲大陆本身的安宁。例如自由主义者、著名记者李普曼就具有这种思想倾向。他虽然能参加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的起草工作,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并不赞成凡尔赛条约。许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名人士如赫伯特.胡佛等人,目睹大战的恐怖和后果,都认为大战所造成的悲剧绝不能再重演了。还有许多人认为欧洲人忘恩负义,不值得再继续给予支持。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欧洲人不同意美国偿还贷款的要求,并把美国人说成是“狠毒、无情的放高利贷的大叔”时,就更不愿再支持曾是他们的故乡的欧洲大陆了。几十万曾在欧洲作战或为战争服务过的人,当他们回首往事时,也是心有余悸,并抱定决心永远不让过去的历史重演了。

许多反对党人,即共和党人和民族主义者,也持有与此大同小异的观点。他们担心,一旦条约或联盟把美国同欧洲事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会影响到美国的行动自由,并会削弱美国走自己路子的能力。他们对盟约之类的东西特别警惕。与此同时,地方上的和平主义者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扩大组织,举行集会,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战争都持忧心忡忡的态度;实际上,他们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参加了反对美国加入国际联盟的行动。这一切又充分说明。从广义上说,大多数美国人无论在心理上或行动上仍然是孤立主义者,他们并不想卷入欧洲事务。

从上述第二种观点来看,美国国会特别是参议院拒绝美国加入国联的行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众的愿望,因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例如,如前文所述,美国国会参议院在1920年3月投票表决美国是否参加国联时,是49张赞成票对35张反对票,实际上距法定2/3多数只差7票。试想,如果一些民主党参议员不是慑于威尔逊总统的警告投反对票,而是投赞成票,就有可能使赞成票达到法定的多数,从而使美国加入国联成为事实。因此,美国为何不想加入国联的原因,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研究。

杀害马丁.路德.金元凶探析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是美国黑人牧师、非暴力主义者、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的领导人。1968年4月4日,金在美国田纳西州首府孟菲斯的罗莱瑛汽车旅馆的阳台上遭到枪击,一小时后在医院逝世。

暗杀金的不是黑人,而是白人詹姆斯.雷。他是个有前科的人,曾因犯罪坐过牢。雷在向金开枪后,由于感到忧虑和恐惧,化名为伊利克.加尔特,先逃往美国的马里兰,而后逃往英国。他在同年6月8日在英国伦敦被美国安全部门的人员逮捕,四天之后,他被引渡回美国,从而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耸人听闻的追捕人犯事件。雷自1968年4月23日以伊利克.加尔特的名义被起诉,5月7日才第一次以真实姓名被起诉。雷被捕后,广泛传说他并不是单独行动的,而是与人合谋从事暗杀活动的,但美国总检查长拉姆塞不断发表评论,毫不重视这些传说。1969年3月10日,詹姆斯.雷作为自供杀人犯;被判监禁99年。

尽管如此,许多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仍对詹姆斯,雷的暗杀行动是属于独立的行动还是与别人共谋持怀疑态度,并不断发表评论,表明各自的见解。虽然,詹姆斯.雷自己供认有罪,但许多事实表明,其行动具有共谋的迹象。这些事实曾迫使美国内政部于1970年初进行过秘密调查,但联邦调查局拒绝推翻其结论。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雷是孟菲斯的陌生人,如果只是他一个人采取行动,能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就找到理想的暗杀地点吗?他们认为,新奥尔良的某些集团与此次暗杀有联系,以致使他们非常害怕提及这方面的事。此外,他逃跑用的钱来自何处,也值得怀疑。

但是,詹姆斯.雷被判刑是以其本人供词为基础的,然而他又从未承认过自己的杀人动机。不仅如此,参与此案调查的美国内政部也没有提供证据,来证明雷的暗杀黑人领导人的行动是更大阴谋的一部分,尽管内政部公开表示,仍然存在着继续调查的可能性。

从广大黑人对金被暗杀的巨大反响来看,认为詹姆斯.雷所从事的暗杀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预谋的,其背景也是十分复杂的。从1968年4月4日起,即在马丁.路德.金被害一个月之后,全国12个城市发生了枪战、抢劫和纵火事件,表明黑人群众对敌人的暗杀活动强烈不满。

美国政府对这些暴力事件的迅速而强有力的反应也表明,美国当局对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及其所引起的巨大反响表示了史无前例的担心和关注。为了对付一些城市突然发生的暴力事件,美国当局立即把各有关城市的国民警卫队召集起来,并临时拼凑了一些新的武装力量。当然,美国当局所采取的行动,除了应付普通黑人的反抗行动外,还表明其对大学校园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的担心。黑人的暴力反抗虽然被美国当局平息下去,但广大黑人对敌人杀害其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的领袖的愤慨情绪却并未很快沉寂下来。

根据许多历史事实来分析,美国联邦调查局似乎与马丁.路德.金被害有关。在1967年6月,当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金与其他领导人在纽约州开会并宣布实施民权运动计划时,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就开始不断挑金的毛病,指责他企图“公开邀请”人们参加夏季将在某些城市兴起的暴力事件。1969年6月,得克萨斯州霍斯顿的一家联邦法院发表的证词表明,马丁.路德.金的电话已被联邦调查局录下来,尽管林顿.约翰逊总统曾下令停止一切窃听或截获电话和电报活动。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也曾下令,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堵住美国总检查官享受自由活动权力的漏洞,但美国总检查长仍不负责任地签署了胡佛局长自己制造的文件: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下令窃听马不.路德.金的电话。

1978年5月29日,联邦调查局的档案公开披露,在60年代,一个未查明身份的黑人领导人曾同调查局一起工作过,竭力想把马丁.路德.金从民权运动高层领导中排挤出去。这一资料来自埃德加.胡佛的档案。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廉.切夫则把马丁.路德.金的命运和肯尼迪总统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两个人都受到了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所拥有的特权的伤害;胡佛把他们两个人都当成其最憎恨的敌人了。倘若说联邦调查局把对种族主义的极端憎恨作为其“毁灭剃头”(指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的理由,那么,对肯尼迪的敌视更具有个人色彩。肯尼迪于1963年被刺身亡后,胡佛恢复了其与白宫的直接通讯联系,完全绕过美国总检查官。这位调查局局长下令把所有的窃听工具都集中于马丁.路德.金身上,而没有任何例外。当时录音带披露了金及其助手正在搜集有关肯尼迪及其夫人的猥亵行为和癖性的情报。当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宣布其竞选总统职位时,胡佛的一个密友则宣布:“我希望有人开枪打死这个狗娘养的,这样,当金和肯尼迪加强使美国发生某些变化的斗争时,他们联合起来了。这种联合不仅因为他们对美国变成什么样子有共同认识,而且由于他们拥有的敌人,这个敌人把他们的目标与憎恨和藐视等量齐观。

从以上事实和各种评论来看,詹姆斯.雷暗杀黑人领袖是不是孤立的行动还是与其他人或机构共同谋划的,依然是个悬案,尽管刺客雷一直未供认其动机。

“谋杀之都”之谜

当今的美国首都华盛顿有“谋杀之都”之称。在美国的电视新闻节目里,每天晚上都有关于华盛顿市出现凶杀的消息:一具黑人尸体被扔在水沟中,周围是大摊血迹;一个昏迷的黑人正被送入医院,他的胃部被枪击中,伤口不断涌出鲜血;一名黑人青年被戴上手铸,正由两名黑人警察拖往警察局……甚至有些情景就发生在距总统居住的白宫不远的街角。这个“自由世界”的政治首都华盛顿现在却成了“自由世界”的谋杀首都。据统计,仅1989年第一季度就有112个华盛顿居民被杀,比1988年同期上升了50%。现在每16个小时在华盛顿街头就有一人被杀。很多当地人把华盛顿称为“道奇城”。美国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指出,华盛顿比一个世纪以前的西部地区更为野蛮。

人们不禁要问,华盛顿成为谋杀之都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谋杀者犯罪的?

1989年8月15日,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为动员全国扫毒发表的讲话中说,毒品已经成为“一个撕裂每个美国人的心肠、增加每个美国人的恐惧的问题”。布什称毒品已成为美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的根深蒂固的威胁”。

华盛顿的警方认为,首都的暴力活动如此嚣张,是因为这里出现了好几个贩毒集团,它们为控制毒品市场而火并。在华盛顿,贩毒集团能量极大,它们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偷运工具,通过空运、陆运或海运从南美或东南亚运进形形色色的毒品。华盛顿已成为贩毒集团盘踞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