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13277600000013

第13章 赤亭之战——给羌人点颜色看看

时代背景

羌族是生活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里,一直和华夏先民共同生息繁衍。到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西逐诸羌”的政策,将羌人逐出了中原,赶到了渭河上游及河湟流域,在今天的甘肃陇南市设立了羌道郡,这可能是中原王朝在羌地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后来,西汉再次向西开拓疆土,灭掉了羌在今陇南成县建立的白马邦国,设立了武都郡,后又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隔开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并将今甘肃一带的羌人赶到河湟及渭河上游一带。当秦王朝和西汉的军事势力逐渐入侵到今洮河、河湟等流域的羌族人世居区时,与土著的各羌人部族之间发生了数百年间的激烈征战,羌人各部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与强大的入侵者进行殊死抗争,而秦朝和西汉王朝则依靠众多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羌人各部族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政策。汉王朝后期,统治者又将洮河流域的全部羌人强行徙置到汉王朝的统治区内的天水、陇西、扶风三郡进行集中营式的奴隶制的统治。东汉建立初期,主要与北方的匈奴作战,收回了曾一度脱离中原的西域,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然而东汉自始至终,还面对着一个顽强的对手——河湟及河西羌人。先零羌被平灭了,参狼羌又起事;钟羌平定了,东羌又起来反抗。羌人的抗暴斗争接连不断,与东汉帝国的战争整整持续了100年。东汉王朝几代名将的心血与荣辱,都将为这个顽强的部族所抛洒。自光武帝开始,东汉便陷入了与羌族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中。羌人实行兵民一体的军事制度,作战以袭击战为主,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大打游击战,令东汉帝国的历次围剿都未能如愿。光武时期,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羌人,河西初定,然而好景不长,20多年后,参狼羌反抗,杀汉朝护羌都尉,中郎将窦固再次将其降伏。这种情况也成了汉朝与羌族关系的固定模式:反抗——镇压——再反抗——再镇压,汉朝大军到来前聚众造反,大军平乱时又化整为零。在这场漫长的战争里,一代又一代的东汉名将前仆后继,血战河西走廊,与羌人或胜或败,这边平定了那边又造反,始终无法将其完全平服,在一个漫长岁月里,河西地区烽火连天,汉人百姓惨遭杀戮,流离失所。据说汉朝共耗资数以百亿计,先后有多名太守被杀,诸多名将败死,同样,羌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诸多起义部族被汉朝击灭,然而,造反的苗头却如地里的韭菜一样,刚刚割了一茬,却接着一轮又一轮的疯长。平羌战争,成为东汉皇帝最头痛的事。

人物评析

虞诩,字升卿,东汉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县武平,其墓犹存,现位于鹿邑县高集乡前楼东北)人,字升卿,为东汉名将。历任太尉郎中、朝歌长、怀县令、武都太守、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文韬武略,战功卓著,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羌人,古族名。又称西羌。最早载于甲骨文卜辞,意指西方牧羊人。商周时已遍布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南部和四川西部一带,部分入中原定居。商末曾随周武王伐纣。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卑湳、卑禾、婼、参狼、钟等,在今四川境有白马羌、牦牛羌。东汉,“西羌”专指羌人中内迁定居于陇西诸郡的一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间,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诸羌。居住分散,多以游牧为主。但与汉人杂处者,则早在战国、秦汉时已逐渐定居农耕。羌人部落首领多受历朝册封。建立过后秦政权。宋时党项羌建立西夏政权。宋以后逐渐分化并与周边各族融合。现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后裔。

交战过程

东汉元初二年(115),西羌攻武都(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这时正是邓太后临朝,代十三岁的汉安帝处理国家大事。眼看羌族军队要攻陷武都,而且仍有南下之势,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勇有谋,令其为武都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了他,给予很厚的赏赐。

虞诩率三千兵马往武都。羌军早就知道虞诩很厉害,听说汉朝派他前来征讨,感到很紧张,赶忙率领几千人的军队,集中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境内的崤谷(大散关),凭险设防,想在这里堵住虞诩军队的进攻。虞诩带领部队来到崤(xiáo)谷附近,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羌军一定会在这里设下重兵,利用有利地势阻挡我军前进。他立即派出尖兵在前边仔细侦察,果然发现羌军已有了准备,在崤谷埋伏了大批的军队,占据了有利地势。虞诩一想,觉得硬攻不仅会造成很大伤亡,而且很难奏效。他决定先用假象分散羌军兵力,然后再乘机突破崤谷天险,进占赤亭,直逼武都。定下计策之后,虞诩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扎营待命,他则到部队各处巡视。每到一处,他不管有没有外人,就说:“羌军凭险据守,我们兵力有限,不易突破。现在,我已派人报告朝廷,请求援兵,等援兵到了以后,我们再开始进攻。”羌人为其所惑,分散至各县掳掠。留在崤谷的少数羌军,也觉得虞诩一时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没有一点作战准备。

虞诩看到羌军已分散了兵力,就抓紧时机,命令部队立即出发,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二百多里的速度,向赤亭急进。途中休息,虞诩让官兵每人垒两个人的锅灶,饭后也不毁掉,故意留给敌人看。第二天,他又命令每人垒四个人的锅灶,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羌军眼看着虞诩率军突破了崤谷,便着了慌,赶紧在后面追赶。追到虞军休息、做饭的地方,一数虞军的锅灶,发现虞军的人数增加一倍,成了六千。第二天,虞军的锅灶更多了,够一万多人用的。看到虞军人马越来越多,而且日行百余里,以为不是汉军的援兵到了,就是附近郡县的军队和虞军合在一起了,不敢再追。

虞诩的部下觉得很奇怪,问虞诩:“从前孙膑斗庞涓,是逐日减灶,你怎么逐日增灶呢。兵法上说,军队日行不能超过三十里,以防意外。而我们却每日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回答说:“敌人众多,我们人少,行进速度慢了容易被敌人追上,急行军能使敌人摸不清我军的情况。敌人见我们的锅灶日益增加,必定认为附近郡县的军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我军人多而行进速度又快,敌人就肯定不敢轻易追赶我们。当年孙膑以弱示敌,今天我们以强示敌,这是因为情况有所不同。情况变了,怎么能照搬前人的方法呢?”周围人听了虞诩这番话,连连点头称是,佩服虞诩用兵有方。

虞诩至武都时,兵不满三千,被羌众数万围于赤亭。虞诩命令将士顽强固守,一直坚持了十天,打退了羌军的多次进攻,大大挫伤了羌军的锐气。到了第十天,羌军又开始进攻了。虞诩站在城墙上晾望,发现羌军士兵畏缩不前,好像是怕被虞军的强弓利箭射着,于是,虞诩下令士兵改用小弓向敌人射击。羌军一看虞军的弓箭已射不到自己跟前,就一窝蜂似地向赤亭发起进攻。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强驽手分成二十人一组,共同瞄准一个敌人射击,箭箭命中,无一虚发。羌人大震,赶快向后撤。汉军出城反击,大败羌军。

战争影响

赤亭之战是无数汉羌战争中的一次,此战给羌军重重一击,使之在长时间内无法再组织有效的军事进攻,为东汉边境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策略分析

此战,虞诩智谋超群,用兵灵活,在兵少势孤的情况下,不断地虚张声势,以弱示强,以强示弱迷惑敌军,取得对数万羌军作战的胜利,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赤亭之战

发生时间:公元115年

交战双方:汉军VS 羌军

交战地点:赤亭(今位于甘肃省成县西北)

实力对比:汉军3000 VS 羌军数万

战争结果:羌军大败

战争性质:防御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