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怪兽家长
13277200000055

第55章 旧衣服的新生

换季的日子,又翻出了许许多多的旧衣物。一家五口,几个大柜子,一年几次翻箱倒柜,够忙了。

女佣最期待这段日子,虎视眈眈那堆翻出来不合穿的衣服鞋袜,因为我家附近没有旧衣回收箱,挑出的旧衣服通常尽归菲佣所有。

“这双鞋留给我孙子,那条裙子我女儿合穿,太太你还有没有牛仔裤,你的尺码跟我妹妹一样呢……”女佣习惯把能穿能用的都寄回乡下,太旧的就拿到回收站称重卖,四港元一公斤,她说好过卖报纸。

女佣甚至理所当然地指着我们身上的衣物“下单”:“这个手袋不要了记得留给我,我喜欢这种款式……”

记忆中我们儿时的旧衣物都能循环再用,破T恤剪开几块成了抹地布;厚衣厚裤存起来总有用武之地,譬如刮风下雨、窗口渗水、天花板漏水时就能发挥最大的吸水作用;好一点的纯粹不合穿的衣物通常都转送他人,我们姐弟仨就常接收到表姐表哥传来的“饮衫”、“饮鞋”。

“饮衫”因为穿的机会不多,保存得最好,所以循环价值最高,丈夫的家族里就有一条传了五代人的适合三岁女孩的“饮裙”,最先由丈夫的表姐传给丈夫的姐妹们,大姐二姐四妹五妹穿过了,又留起来待到二姐女儿三岁,然后是四妹的女儿,再然后是我家的三个女儿,现在,我把它送回二姐的手上,因为她的孙女快三岁了。

这个家族每个女孩在三岁时都有对这条裙子的回忆,每传一人奶奶都会把故事再说一遍:“以前的衣服质地真好,这裙子是英国货呀,去宴会才有得穿……以前我们穷呀,要养这么多孩子,哪有一家人外出吃饭这回事,每次赴宴,最多能带一个小孩,于是我们就猜拳,猜赢的那个去……”

一条旧裙子成了家传之宝,传下家族故事。

有朋友说:“我家女儿是不肯穿旧衣服的!”我认为,孩子接不接受旧衣裳,视乎父母怎么演绎。

我家女儿们最喜欢用背后的历史让衣服鞋袜成为故事:“这是二表姐当年做花童时穿的礼服,这花童本来应该是我做的,因为我不肯拖着另一个男孩上教堂,所以人家找了二表姐来顶替我……”

“这条花裙子是幼儿园同学一心送我的,一心是我幼儿园时最好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吃午饭,次次都是全班吃得最慢的两个……”

平凡旧物,加一个背景,忽然神奇起来,再加一个环保兼省钱的理由,尤其二妹、三妹早就习惯穿大姐的旧衣服了,所以三个女儿从不介意接收人家的旧衣旧鞋。

四方亲友一知道我家孩子不嫌旧物,一袋袋一箱箱的二手衣衫直往我家里送。有个旧同事送来一条少女雪纺白裙,美如婚纱,他女儿只穿过一次,干洗完放久了不合穿了,又舍不得捐掉,留在衣柜里八年,女儿都读大学了,这回终于找到了宿主。

社会环境今非昔比,今日大家都过着丰裕的生活,故送来的旧衣服通常不旧,有些还是簇新未开封的,女儿乐得像过Boxing Day(节礼日),菲佣更是“黄雀在后”,待女儿们挑完她就来个全数吸纳。

虽然接收了不少旧衣物,女人的购物狂基因还是让我忍不住为她们买新的,于是新衣旧衣放满了几个大柜子,每回收拾都觉得罪过。

近年社会提倡环保,但对于循环再穿别人旧衣物的风气始终流行不起来,尤其在一孩之家,宠幸还来不及,做父母的又怎么舍得让独生的孩儿穿人家的旧鞋旧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