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怪兽家长
13277200000032

第32章 天才工厂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女儿爱画画,除此之外,她们没有其他技能。

不懂乐器、不会跆拳道、不晓外语……对比同龄孩子的十八般武艺,她们的能力非常单一,也非常不专业。

“难得她们有点天分,送她们去学画嘛!”朋友们都这么建议,觉得我让她们在家中如此乱画,简直是糟蹋了几个天才。

我说:“试过了,不果,干脆及早抽身,免得孩子连最后那一丁点的兴趣都给埋没了。”

说的是事实,坊间无论画室也好,琴社也好,早已被功利的家长们逼成了“天才工厂”。一个半钟头能画出一幅像样的画作拿回家,这样的画室才会被称许、被认同兼生意滚滚;反之,如果一节课只学一种笔法技法,这种画室大概早就归入“黑名单”了,关张是迟早的事。

女儿上过几间画室的课,模式几乎一样,老师在几十个样板画中让孩子挑一幅来摹画,一个半钟头的光景就在这场“模拟游戏”中虚耗掉。

当然,摹描是一种学习方法,我小时候上书法课时还不是一样整天临摹王羲之、柳宗元、颜真卿……但是,今天的课堂,摹描之外还是摹描,这一点,对学习一种艺术创作来说,就有些畸形了。

许多画室都鼓励小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绘画比赛,参赛作品也是老师先画一幅给孩子摹描。我一直莫名其妙:这算是哪门子的创作比赛?

女儿放弃坊间画班后一直没荒废过画技,我替她们买来很多习画的书,一样在摹描大师作品中学习与创作,天天在家乱涂鸦,意想不到的是,三个孩子在同一堆书中竟得到了不同的启发。

大女儿的画风是日本插画式的细腻干净,画如其人,心思缜密,卖的是巧。

三女儿是抄袭专家,摹几幅精彩的画后,换上自家创作,竟能吸取人家的精髓,画出大师气度。

最始料不及的是那个“思想型”的二女儿,她把习画书、儿童漫画、卡通电影等四方八面吸收来的影像一并用在画里,画成一个个故事脚本,一百格的故事,还会分镜头,有环境空镜、人物特写、过镜……做电影的丈夫看得叹为观止,他说有个将近五十岁的导演老友最近才学了画电影分镜,我家女儿已经无师自通地自制几出“小电影”来了。

绝对相信,如果多上几年循规蹈矩的临摹画班,孩子早就把画笔丢掉了,我们也无缘看到女儿的小品大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