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怪兽家长
13277200000027

第27章 走堂

这两个字,蕴涵了学历问题。

对于仍是小学阶段的我家的三个孩子,“走堂”(翘课)二字,绝对不可思议,“不就是‘旷课’?上次有个同学回学校以后却躲在花园玩不来上课,校长和老师几乎要报警呢!”

即使上了中学,“走堂”仍是天方夜谭,至少,触犯了校规,注定要受罚。

能把“走堂”两字堂而皇之宣诸于口,还一副理所当然口吻的,只有大学生。

“好闷,走啦!”“没有空,走啦!”“这个讲师讲的没有意思,走啦!”“不知道讲什么,走啦!”“要去打工,走啦!”“有会要开,走啦!”“赶不上车了,走啦!”“……”总之,“上课”几乎是大学生活里的最后选择,什么理由都可以大过去上一节课。

同事说,学生给你一张请假条,就是“给足你面子”了,上面写的理由,除了生病,大部分都啼笑皆非:“学生因主持属会活动,请假两节……”“明天参加学生会会议,请假一天。”“……”

最离奇的一份请假条,原因竟然是:“这几天要赶某某课的功课,不能出席你的课……”

没进过大学的人会莫名其妙:难得挤破头让你进入大学,怎么不珍惜每一节、每一课的机会,好好学习呢?

当然,大学生有大学生的解释,譬如:躲在图书馆看书比坐在教室听老师讲废话学得更多,参与课外活动一样是人生的磨炼,上不上课是我的自由……

曾经当过大学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不同的是,“走堂”的话,我们起码自知理亏。

“走堂”的人通常不会太高调,正如上课迟到,你总会想方设法从侧门或后门闪进教室。走了堂、或者常“走堂”,你不会希望被老师记上劣行,拿不到好分数,“走堂”的那一刻,早就该料到这种结局。

奇就奇在,今日的八〇、九〇后,视“走堂”如义事,我很忙,你又讲得不好,我走你堂,错不在我,是你活该,你也应好好反省……

这就好比杀人犯杀了人,还对着尸体说:早就叫你别惹火我,死掉是你活该,还连累我坐牢,赔我失去的青春来!

早些阵子教完浸会大学新闻系的课后,有个“走堂王”竟莫名其妙地要求我考完试后给他额外补课;前几天发了成绩单,又有“走堂王”、“发梦王”、“破坏王”来电垂询,为什么分数会给这么低?

难道学生在“走堂”、搞破坏、无心上课的时候,竟没想到过结局?在乎成绩,却不在乎游戏规则,世上哪有如此美事?我只能给这些没长脑袋的成年人讲一句:如果这样的学习态度都能拿到好成绩,对那些天天来认真上课的同学又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