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怪兽家长
13277200000012

第12章 职业这一栏

生活中总会碰上写下个人资料的经历,其中一栏常叫我困惑,就是“职业”。

人家问我是干什么的,我的本能答案是“家庭主妇”;说真的,我也不算是全职主妇,生命中起码有一半时间拿来写专栏、写书、教书。

于是,看场合,多是主妇不宜出席或不该出席的场合,如公关性质的聚餐,我会被介绍为“freelance writer”(自由撰稿人),或者是更堂皇的“作家”。

倒是女儿爱把我的身份写成“老师”,因为在浸会大学兼职教书的缘故,每星期虽然只上一天课,但每次都是送完她们上学便接着去上课,下了课吃顿午饭,刚好又到时间接孩子放学,晚上她们缠着我玩时,我也总会敷衍“在备课呀、要改功课呀……”于是,孩子都认为我这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的人是个老师。

老师交待功课要填父母的职业,她们都坚持写“教师”,我笑着说:“为什么不写作家呀?”孩子的响应可真现实:“坐在家里写东西算不上工作,要上班的才算是……”

我的生活是有一天没一天地写作,有时接了些文字的工作,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写,有时交齐了稿子,就又可以偷懒休息几天。原来这些在女儿眼中都不算工作,“穿条短裤拿杯咖啡对着计算机边讲电话边打字,这算是上班吗?”女儿说。

更烦人的是爸爸的职业。

从幼儿园到大女儿今年升入六年级,这么多年来翻阅孩子的学生手册,发觉爸爸的职业一栏年年在变。

他一直是个电影编剧,我每次填表都如实照书,丈夫却说“编剧”的头衔跟“作家”一样虚无,容易让人产生“收入不稳定”的感觉,于是,那年他在电视台做短期合约的创作总监,那年手册的职业一栏就改成了“创作总监”;那年他监制了一部电影,于是职业就成了“电影监制”;后来他一直在电台播音,他的职业就又变成了“电台节目主持”;近年来又主力教学,女儿理所当然地又把爸爸当作“教师”。

他拥有一间一个人的制作公司,于是打趣说:“不如以后写总经理、董事长或者CEO啦!”

一个虚衔,说到底,大家还是在意的,尤其在孩子面前,总希望父母的职业不会让孩子太丢人。

这天女儿回来告诉我:“XX真幸福,她妈妈是在Spaghetti House(意粉屋)做服务员的!”

“是吗?”

“是呀,所以XX可以经常去Spaghetti House,有折扣,她还说下次带我去呢……”

忽然惊觉,一切虚名在意的只是我们自己,孩子是天真的,眼里从来就没有贫富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