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13276000000025

第25章 36计之25男孩不宜六岁前入学

在这个难题的分析中,我要讲的第一计,叫做“男孩不宜六岁前入学”。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

我明确提出男孩子不宜在六岁前入学,为什么痛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注意到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有一个报道,说到了8月份的时候,很多孕妇去做剖腹产。有的孩子预产期在9月份甚至还有在10月份,却要求医院让孩子赶在9月1日前出生。很多人都知道是为了孩子早上学,如果孩子9月份出生,到时候孩子就晚将近一年了。因为我们国家规定是六周岁开始上学,要差了那么一个月、半个月,差几天不到六周岁,上学就有困难。所以很多父母着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要让他早上学,要占先机,所以要让孩子早出生。

大家知道,一个孩子在孕育时间不够时提前出生,是对孩子的健康、智力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的。就像前面讲的,儿童理性的休眠期,是需要保护的,我们不要做“周扒皮”,不要提前把孩子给剖出来了。早一点学习,早一点竞争,对孩子的健康、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完善都有伤害。

我们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很多研究证明,五岁的男孩大脑语言区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三岁半的女孩,也就是男孩子到了十一岁的时候,他在很多的发育指标上都比女孩子晚半年、十个月,手的神经发育也远远没有达到女孩的水平。所以说让男孩子六岁前上学还可能意味着一种灾难,意味着你的孩子要受很多很多的煎熬,遭遇很多很多的困难。因为就算年满六周岁和女孩子同样入学,他也会远远落后于女生,他跟不上,那他就很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一个问题学生。

他根本就听不懂,根本就坐不住,根本就没有兴趣,你说会带来什么呢?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我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很蛊惑人心。很多人人心惶惶,跟学校交涉,我这个孩子差两个月、三个月、十五天,有什么差别?学校也很困惑。

前段时间,在这种争论当中,教育部的网站在解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稍微松了一下口,说“如果差几天的话,也可以六岁以前上学”,大概说了这么个意思,一下子就被媒体给抓住了,媒体说“教育部认为六岁前入学是可以的”。教育部后来赶快否认,这不代表教育部的意思,教育部还是坚持按照我们的教育法规定,孩子要年满六周岁开始上学,又封了这个口了,北京市也封口了,坚持六周岁入学。

这件事情在网上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越讨论越热。报纸上登的,网上调查发现,75%的网友赞成六岁前可以上学。我看到之后就发评论说:“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这个民意是一个可怕的民意。”因为我们完全忽视了男孩女孩的特点,特别是忽略了男孩发育远远落后于女孩的事实。

我认为,除了极少数超常儿童以外,男孩子千万不要让他早于六岁上学。在美国、澳大利亚已经开始认为,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是让他晚上学一年。晚上学一年是对男孩子最大的保护。这样的话,他上学的时候才能够跟女生比较接近。

我们都知道,孩子如果上学的时候充满好奇,充满信心,特别渴望被认为是一个好学生,会被认为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说他的问题很多,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很笨的孩子,差生、笨蛋、调皮捣蛋鬼。据我做儿童教育38年的体验,每个班里至少都有五个孩子会被认为是差生。

上海有一个女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跟她爸爸说了一件事,她爸爸听了特别吃惊,她爸爸是搞成功教育的。她对爸爸说,我们班里有五个笨蛋,什么也不懂,五个笨蛋全是男孩子。

上海很有名的心理学家曹子芳教授到这个一级的幼儿园,看到小朋友的名字都写在黑板上,很多孩子桌子上都有小红旗、小红花,就五个孩子边上没有任何奖励的标识。他就问小朋友,为什么这五个小朋友边上没有小红花、小红旗。小孩子都特认真,说:“因为他们五个是坏蛋。”幼儿园就知道班里有几个是坏蛋。被认为是坏蛋的孩子基本上是男孩子。

还有,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小朋友,我的邻居,一个小男孩,我非常喜欢,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热情、特别可爱。我见了他妈妈就夸,你的孩子真好,我真喜欢,我要有这么一个儿子就好了。他妈妈说你还夸他呢?给你得了,麻烦极了。我说麻烦什么啊?她说他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坏蛋,同学叫他“大马蜂”。我问小朋友,你怎么就是“大马蜂了”?小男孩说,我跟女孩子一块还没怎么着,她就哭了,就说我,说我是“大马蜂”到处惹祸。

上了小学之后这孩子也被认为是坏孩子。有一次他们搞活动,老师说每个人都带一个手电筒,他回家要两个手电筒。他妈说你干吗要两个手电筒啊,他说我是坏孩子,坏孩子带两个手电筒才能好好表现。他妈妈气得脸都白了。

这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就备受折磨。其实我觉得这个孩子品质非常好,只是我们需要来特别认识男孩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忽略了男孩、女孩的差别。为什么男孩子容易出现问题?

刚才我们有一位母亲跟我说,她就对她的孩子非常担心。十岁的男孩子,非常幽默、非常健康,很阳光,老师批评他,他都能跟老师微笑。老师怒,我说你你还笑?他跟老师说,那让我哭吗?笑一笑不好吗?这孩子就不爱学习。他说,我不是学习不好,我就不爱学习。想干吗?想赛车,想玩游戏(网络游戏),要当世界上伟大的赛车手,我一定能够创造奇迹的。很有梦想的。

但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能让父母放心吗?能让老师喜欢吗?是不是?父母很发愁,孩子说我都不愁,你们愁什么?我一定会有出息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到,男孩子有他自己的特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说男孩子具有男孩的气质,女孩子有女孩子的气质,差别在哪里?

至少有三个因素使男孩区别于女孩。第一个因素就是他的睾丸素,睾丸素是什么呢?睾丸素就像可以让孩子熊熊燃烧的汽油,可以给他带来动力,进入青春期后的男孩子,身上的睾丸素要比女孩子高十五倍。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猴群都是等级森严的,研究人员就给一只弱小的猴子注射了非常多的睾丸素。这个猴子再回到猴群以后,变得耀武扬威,雄性大作,打遍天下无敌手,把猴王都打跑,它称王称霸,成了猴王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当它身上的睾丸素消除之后就不行了,猴王卷土重来,把它打跑了。

这说明远远高于女孩子体内含量的睾丸素会使男孩充满了攻击性、冲击性、冲动性等等。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是血清素,血清素是什么呢?血清素可以让人自我控制,调节你的力量、速度,起这种控制和调节作用。但恰恰是男孩子身上的血清素比女孩子少,女孩子没有男孩子睾丸素冲动的影响,而她的血清素又较多,因此自我控制的能力,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所以说男孩子又冲动又难以控制,容易发生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他的扁桃体,扁桃体是一个情感电脑,它可以快速地做出一种判断,选择一种行为,比如说我可以见义勇为,我也可能迅速卷入暴力,卷入冲动。这三大因素决定了男性的气质。

这些气质恰恰体现了一个什么特点?容易冲动,愿意冒险,但是又难以控制。在睾丸素的发育过程当中还带来了一个问题,男孩在发育过程中大脑会受到了某种伤害,使两个脑半球之间的沟通变得有些困难,男孩主要是用左脑,而女孩子可以左脑右脑均衡地发展,而且能很畅通地联系。所以说女孩的语言能力比男孩强,思考问题比较周全,发生危险的概率小得多,男孩子就容易出问题。他的语言能力低,发育晚,他的手部神经发育得也比女孩晚。所以进了小学,你看男孩子要想把字写得端端正正,写得漂亮,那很难,女孩子则很容易做到。这种特点决定了什么?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课,讲同样的课,女孩子听着很认真,也坐得住,男孩子听一会儿就烦了坐不住,这就是性别的差异。这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特点,而不是缺点。

但比较可怕的是什么问题呢?其实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并不可怕,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男孩发育晚,慢慢他会跟上来的,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最要命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我们的教育无视这种差别,用一种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男孩子就会遭殃,是不是?

现在在学校里面,男孩子最喜欢的项目跑啊、跳啊、动手做实验啊,去探险,去玩计算机,这些项目都被控制。倒是说、记、背这些东西很强调让孩子们掌握,这种满堂灌、单纯语言性的教育,对所有的孩子都不利,但是相比之下,女孩子就容易接受,男孩子就难以接受。所以男孩子感觉学校就是和他们作对的地方,折磨他的地方,让他很不开心的地方,是不是?

有的学校甚至更过分。我知道北京有的名校,治学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轻声慢走,下了课都不让跑,不让跳,不让出声,要静悄悄的,以为这是管理的成功。其实这哪是成功,完全违反男孩天性,一个男孩子一天至少需要四次课外充足的活动,才能满足他的发育需求。

学校是这样的,那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呢?

家庭的期望过高,比方说,孩子放学回家要玩,不过写完作业爸爸妈妈会再布置作业。本来双休日可以玩,不行,双休日要上这个班那个班,不能输在起跑线,孩子哪有时间玩呢?没有时间释放身上的能量,所以反抗。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孩子多?为什么问题儿童多?他很难不成为问题儿童。所以说这些都成为一种伤害,忽视了性别的差异,这个教育就不可能是科学的,更不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所以我觉得必须提出这个问题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男孩子不宜在六岁前上学。

当然,如果准确地说应该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三个年龄,第一是法定年龄,第二是生理年龄,第三是心理年龄。美国是5~7岁上学,入学前会测试,主要测试一下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达到多少岁,实际上就是看看孩子的发育水平、成熟度,看看适合不适合上学。

我们中国这种急着把孩子过早推入学校的做法是要慎重的,是要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