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13276000000014

第14章 36计之14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

下面我们开始讲关于早期教育的第二计,“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们刚才讲了儿童的早期是个理性休眠期,但是大家可以注意到,实际上它又是一个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所以说儿童越小差别越大变化越大,长大之后差别反而小变化也小。

对学龄前这一段时间,全世界的教育家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的工作,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幼儿最能理解的最难忘的也最愿意参加的就是游戏。游戏玩得好的孩子一定聪明,一定是情感丰富的孩子。只有游戏才能使你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成为朋友,使你的孩子学会合作,使你的孩子智力发达。

所以学前儿童的父母特别需要会带领孩子玩游戏,支持孩子玩游戏。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大家一定有个感受,那就是孩子在玩游戏时特别认真。比方说小时候,玩“老鹰抓小鸡”,分配你一个什么角色,你都是认真去做。又比方说跳绳,大家说你们两个摇绳我跳,跳完了以后我来摇你们跳。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摇绳我就跳,大家都会觉得他干嘛违反规则,违反规则之后,小朋友给他的最大的惩罚是什么?“我们不和你玩了,都不和你玩了。”对小孩来说,“都不和你玩”这是很大的惩罚。

所以可以发现,在儿童群体中有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叫游戏规则,或者叫游戏精神。游戏规则是道德规则,公平的,公正的,谁也不许耍赖。游戏是儿童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模仿,所以说游戏是儿童最愿意的最容易理解的体验式学习。

我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总编辑,经常会审核一些稿件,看了龙宝兴老师的研究游戏的文章,我觉得他的分析很有意思。他说儿童在游戏当中学习规则、学习道德、学习人生所需要的一切本领。所以可以说,剥夺儿童的游戏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游戏活动是儿童道德的生发点,游戏规则撑起儿童道德世界的拱心石。游戏规则和道德规则是相互贯通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新道德的一个舞台。这个分析我是特别同意的。

所以说我们要让孩子多一些玩的时间,多一些游戏的时间。关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的研究发现,儿童大脑的发育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感觉与认知的刺激,一个是营养。在游戏当中他获得大量的刺激,对发育是非常有好处的。关于游戏,我想我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忆自己的童年,就会知道为什么那么渴望去玩游戏,为什么游戏会让人那么聚精会神。

我觉得我的童年就玩得很自由很充分,当时家里人顾不上我,也没有钱买玩具,我们完全都是自己玩。比如玩赢杏核,怎么玩呢?你扔下几个杏核,我也扔下几个,然后拿个石子往空中一扔,在石子没落下来之前,你这个手去抓杏核,抓到多少就算多少,然后翻过手来接住从空中落下的石子。抓的规则是什么呢?你抓多少都可以,但是你不能够碰到你拿不起来的杏核,如果碰到了还没拿得起来就算违规。那个时候对这游戏简直痴迷极了,就练既能多拿又不碰到别的,还需要在那么短的时间把石子接住。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没有钱买杏吃,那个杏核都是捡的,很不容易积攒,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宝贝,所以那会儿真是非常痴迷。

当然,这是孩子们间的小游戏。我们也玩大游戏。青岛有好多山坡,我们家外面就是一个小山坡,旁边有一条路,这条路一下过雨之后,山上就有好多水流下来,成了一条临时的小河。小孩子们都喜欢玩水,怎么玩呢?最上面的人说,我们拿泥巴筑一个坝,得把水拦住。下游的人想,你拦不住的时候你就得放水吧?我们在底下也筑坝,把水截住,看我们这个坝多结实,肯定拦得住水。上面的人就想了,你做美梦吧,我的水很大,我的坝突然一开闸就把你的坝给冲垮了,很厉害吧。结果至少有几十拨人都在那筑坝,都等着上面的水冲下来。大家就动脑筋,怎么才能够挡住上面发的大水,那坝上不光要用泥巴,还要在里面放上稻草甚至还放上铁丝,铁丝裹在里边的话,坝一定结实。上百人都在一起玩。一旦截住了水流就一片欢呼声,一旦冲垮了也开心。

这种活动完全是自发的,场面非常热烈,充满了挑战精神,到现在想起童年的时候都特别难忘。你会发现这些游戏内容,似乎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根本不管的,但是给我的印象却极为深刻。

这些游戏里面有同伴之间的合作,有竞争、有规则、有技能。儿童的游戏规则是道德规则,游戏精神的核心是道德精神。我们常说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对于儿童意味着什么呢?游戏规则是向儿童生活世界输入道德力量的导管,是促使儿童生活世界道德化的基石。

我觉得我们今天很多的父母,让孩子过于知识化了,过于功利化了,把儿童生活这样一个博大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狭小的教室。认字做题背诗,好像这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最大的本领。实际上儿童的世界是极其博大的,儿童的未来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有爱心有理智的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更开阔的前景,要帮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我的一位朋友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研究幼儿的社会化训练。比方说两个小朋友发生争执,你想玩这个玩具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怎么办呢?就训练小朋友相互商量。你先玩还是我先玩,还是咱们一块儿玩。你可不要小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对幼儿来说是大问题,就是合作、谅解、规则、协商,很重要。很多儿童游戏都是在模仿成人生活,他开始只是理解,一做游戏就认真了。

比如说自控力,小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叫自控力,但在玩游戏时就能理解了。比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一个孩子当老鹰,那孩子不愿意当老鹰,光想当小鸡。但游戏规则就是谁输了谁就得当,要不遵守规则就不能玩。这样小孩就会慢慢控制自己,即使不情愿做某些事,但也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个人情绪。又比如说意志力,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

在游戏中注重心理的抚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这就像杜甫的那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儿童教育就像杜甫的这首诗一样,是好雨,是知道春天这个时节的好雨,而童年就是生命的春天。它是随风潜入夜,而不是硬梆梆地砸过来。但现在好多时候似乎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什么双语、奥数、钢琴,各种课外班扑天盖地,看着就透不过气来。这种教育哪是教育啊,简直就是摧残。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够违反儿童成长的规律。

有人说,化蛹为蝶的过程是痛苦的,蝴蝶出壳的时候,它在壳里面往上飞,一飞就掉下来了,真是会有撞得头破血流的感觉。有的人好心,心想这么困难我就帮帮你吧,拿剪刀把蛹剪个洞,爬出来就行了。结果蝴蝶是从茧里爬出来了,可爬出来以后不会飞了,这一辈子就完了。好心却办了坏事,看着是给它行了方便,帮助它省略了痛苦,其实恰恰因为省略了暂时的痛苦反而带来了更长久的痛苦。蝴蝶正是通过往上飞掉下来再飞的这个过程,锻炼了它的翅膀,使它更坚韧以适应茧外的生活。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付出他自己的努力、体验,这是不可以省略,不可以代替的,必须是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孩子越小,那些细微的体验越为重要。

所以在幼儿阶段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理性休眠期,他需要充满儿童气息的玩乐体验,而不需要像小学生那样去紧张地学习。我觉得童年是人一生的基础,这是需要我们家长细致把握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