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同样的瓶子,既可以装毒药也可以装蜜糖,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无论你自己情绪如何,都不能左右该发生的事情。开心是一天,郁闷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向快乐出发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说:“痛苦让你觉得苦恼,只是因为你惧怕它、责怪它;痛苦会紧追你不舍,是因为你想逃离它。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责怪,不可惧怕。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处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魔术、一种力量和一个幸福,它就叫爱。因此,去爱痛苦吧。不要违逆痛苦,不要逃避痛苦,去品尝痛苦深处的甜美吧。”
要记住,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和功能。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绪的存在,只要我们能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完全让它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可以善用情绪的价值和功能。
在许多情境下,一个人应该泰然接受自己的情绪,把它视为正常。例如,我们不必为了想家而感到羞耻,不必因为害怕某物而感到不安,对触怒你的人生气也没有什么不对。这些感觉与情绪都是自然的,应该允许他们适时地存在,并缓解出来。这远比压抑、否认有益多了,接纳自己内心感受的存在,才能谈及有效管理情绪。
是的,你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你可以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这不是做梦!当你学会了掌控自己的情绪,你就可以让自己向快乐出发了!
心理学家认为,快乐作为一种情绪,就和弹琴、跳舞一样,也是人的行为之一。经过长时间的练习,钢琴家用不着思考与决定,就可以习惯地按动琴弦,弹奏出了美妙的曲子。经过刻苦练习,舞蹈家用不着思考与决定,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跳出优美的舞姿。同样道理,我们经过练习,也完全可以培养出快乐的情绪!
也许,有的人会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有那么多快乐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境。
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也许会有这种体会,很多的美国人生活得是很快乐的。他们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美国,很多人都相信“磨难中也有快乐”,即使有的人是靠领救济金生活,甚至以街头讨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这并不是自欺欺人的快乐之道,而是他们相信,即使处于不幸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快乐。
美国夫妻之间往往彼此称呼“蜜糖”(原词“honey”,也有出类拔萃、讨人喜欢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观念里,他们已将家庭的其他成员看做是让自己感觉甜蜜的来源。他们乐于玩“情调”,买一把花送给爱人,开一个化妆舞会,来一次烛光晚餐??甚至可能出现轻微的透支。
美国人没有望子成龙的观念,他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合格公民,他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便是快乐和健康。在教育孩子时,他们通常会让孩子拥有和大人一样平等的选择权利。如果是父母错了,会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去强求;如果有需要讨论的事情,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看看别人吧,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快乐的,并非只有拿到诺贝尔奖、奥斯卡奖才可以快乐。快乐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要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快乐。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快乐,每次想起他好玩的事,我都忍不住要笑。”谈起自己的儿子,王先生滔滔不绝。“在周末,我放下手里的工作,带3岁的孩子外出玩耍。这次是去同学家,儿子和同学的孩子差不多大,很快就玩到一块去了,临走我儿子跟他的新朋友说:‘我一定会想你的。’刚走到门口,我儿子又说了一句话,‘不行,我已经开始想你了。’当时我们所有的大人都笑翻了。”王先生向很多人讲过这个关于儿子的故事,但他百讲不厌,最让他惊喜的是,有位客户也是一位幼儿的家长,育儿经一摆,这两位居然止不住了,蒋先生还顺带做了个大单。
从王先生的话中不难看出,一个人,当你的情绪是快乐的,你也会将快乐传递给别人,而别人也会馈赠你同样珍贵的东西。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如果你想烦恼会有一千种借口,要快乐只需要一个理由或是一种信念。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同样的瓶子,既可以装毒药也可以装蜜糖,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无论你自己情绪如何,都不能左右该发生的事情。开心是一天,郁闷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向快乐出发呢?
畅销书《秘密》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是你头脑中所想象的图象吸引来的。那些事情都是你的思想所导致!不管你脑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吸引过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吸引力法则”,这并不是自我催眠法,而是说当你的情绪改变了,你选择了快乐,那你必然会拥有快乐的能量。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换个角度,换个心情,看法就会完全不同。决定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如果我们选择快乐,那么快乐就会围绕在我们身边;反之,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烦恼,那么烦恼就会越来越多,直至让我们难以负荷。我们应该掌控好情绪这艘船,让自己向快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