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有佛法就有办法
13271100000062

第62章 亲恩深似海,一生报不完

父母对子女的怜爱是恒常的,即使子女已经年长了,心念仍系在他们身上,永远疼爱关注,无微不至地怜悯护念,这种恩德是多么宏大呀!

——证严法师

你可能会这样觉得:自己工作忙,春节回去看父母也行啦;同事和邻居每月给父母1000元赡养费,自己给2000元这已经不错啦;为赡养父母,哥哥出500元,弟弟出300元,自己拿出1000元就很好啦。很多人会以为,这样报答父母恩情,已经做得很好了。

人们常说,父母恩重如山。父母的恩德能报得完吗?有人会说,不就是把我养大吗?给我们衣服穿,给我饭吃,供我们读书,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不就报恩了吗?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恩情,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亲恩是永远报不完的。让我们看看证严法师是怎么看待父母恩情的。法师认为,父母对子女有十大恩情:

“第一,怀胎守护恩。

父母为保住肚里的小生命,必须战战兢兢地悬着一颗心,生怕一不小心,胎儿会保不住。所以从怀孕第一个月起,就必须付出全部的心力来保护胎儿。

第二,临产受苦恩。

我们的生命能来到人间,是因为与父母结了很深的缘,有些是善缘,有些是恶缘。如果是恶缘,从怀胎第一个月就开始折磨母亲,尤其到快生产的时刻,有人阵痛了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还无法顺产,做母亲的为了保住小生命,不惜拼着自己的生命,挣扎在死亡边缘上。

第三,生子忘忧恩。

过去医学不发达,每逢难产时,往往赔上一条命。妇女怀孕后,时时担心生产会有危险,连家属也是抱持一颗惶恐的心。一旦看到孩子安然出世,在迎接小生命来临时的欢喜中,也就忘了所有的痛苦和焦虑。

第四,咽苦吐甘恩。

现代的人都比较讲究卫生,奶瓶用过就要消毒,吃东西也经过选择,照顾孩子也用卫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而以前的农业社会,并没有所谓的婴儿食品,孩子牙齿未长出前,都是由母亲先把食物嚼烂后,再放进孩子口中喂食。虽然以目前的观点来看是不卫生,但就当时的时代背景,则是亲情的流露啊!即使母亲肚子再饿,她总是以孩子为优先,把到口的甘美食物嚼烂,再吐出来给孩子吃。

第五,回干就湿恩。

现代人讲究生活品质,婴儿都用纸尿布。以前没有纸尿布,孩子的尿布都裁取旧衣服或破被单制成。孩子尿湿了或大便了,把尿布换下后还需清洗。遇到孩子半夜尿湿而啼哭,做母亲的就起床为孩子换尿布。有时候孩子不只尿湿了,把床铺也弄湿,母亲就把孩子移到干爽舒适的地方睡,阴湿的地方则自己睡。

现代的人,已逐渐淡忘了父母恩情,大家都只晓得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少有人会以同样的心来回馈父母亲。子女稍微发烧、耳热,就寸步不离地整夜守护床前,不知疲倦。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亲病了却不甚关心;甚至有些兄弟姐妹众多者还会互相推诿,连父母亲的住院费,还都彼此斤斤计较;或是借口太忙,无法留在医院照顾。

第六,哺乳养育恩。

母亲的乳汁是人体所需营养转化的精华,所以古人说吸食母亲的乳汁,就好像是在吸食母亲的血一样。母乳含在婴儿的口中,这份母子之情是多么的贴心啊!现在的人大多以牛奶来代替母乳,难怪母子间的亲情愈来愈淡薄。

第七,洗灌不净恩。

以前的人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纸尿布用完一丢就没事了,他们必须把又脏又臭的尿布,洗净了再用。所以当母亲的很辛苦,随时都在清洗孩子换下的衣物。这份爱护照顾之恩多伟大啊。

第八,远行忆念恩。

孩子从一出生,父母亲对他的牵挂就不曾间断,即使孩子的岁数已经七老八十了,但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无论孩子到哪里、离家多远,父母亲挂念孩子的那份心,就跟到哪里。

第九,深加体恤恩。

父母亲年龄大了,难免会有反应迟钝或是哆叨不绝的毛病,一般做子女的总是不知体恤、怜悯。反观做父母的,无论子女发生任何情况,他们总是会尽量为子女着想,体贴入微,甚至愿意代子女受苦。

第十,究竟怜悯恩。

父母对子女的怜爱是恒常的,即使子女已经年长了,心念仍系在他们身上,永远疼爱关注,无微不至地怜悯护念,这种恩德是多么宏大呀!”

证严法师细数了父母对子女的十大恩德,可以看出,以供养只能回报供养的恩德,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就难以回报。所以,身为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孝敬,任何时候都没有还报完全的时候。

其实,在报父母恩情的过程中,但凡认为“够了”的人,都没有真正地做到孝道。举个例子说:老人一个月生活费要1000元,儿子给1000元,这个月要是老人有额外的支出怎么办呢?但结果是,儿子认为老人“够了”就会疏于过问,实际老人又不够。想想看,这样能对老人做到至孝吗?所以,真正的孝道,是没有够了的时候。父母的恩情是报不完的,只有看到这点,人才能将孝落到实处,成为大孝的人。